文学作品阅读

爱与生的苦恼_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五

叔本华
宗教哲学
总共26章(已完结

爱与生的苦恼 精彩片段:

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在无意识的夜晚,一个生命觉醒的意志化成个体,它从广阔无涯的世界中,从无数正在努力、烦恼、迷惑的个体间,找出了他自己,然后又像做了一场噩梦一般,迅即回归到以前的无意识中。但在未走到那里之前,他有无限的愿望、无尽的要求。

一个愿望刚获得满足,又产生了新的愿望。即使赐予他世界上可能有的满足,也不足以平息他的欲望、抑压他的需求、满足他内心的深渊。并且,试想纵使能获得所有种类的满足,那对人们究竟将会形成何种局面呢?不外乎仍是日夜辛劳以维持生存。

为此,他仍须不断地辛苦、不断地忧虑、不断地和穷困战斗,而死亡总随时在前头等待他。我们要能明确了解幸福原是一种迷妄,最后终归一场空,如此来观察人生万事,才能分明。其中道理存在于事物最深的本质中,大部分人的生命所以悲惨而短暂,即是因为不知此理。

人生所呈现的就是或大或小从无间断的欺瞒。一个愿望遥遥向我们招手,我们便锲而不舍地追求或等待,但在获得之后,立刻又被夺去。“距离”这一魔术,正如天国所显示的一般,实是一种错觉,我们被它欺骗后便告消失。

因此,所谓幸福,通常不是在未来,便是业已过去,而“现在”,就像是和风吹拂阳光普照的平原上的一片小黑云,它的前后左右都光辉灿烂,唯独这片云中是一团阴影。

所以,“现在”通常是不满,“未来”未可预卜,“过去”则已无可挽回。人生之中的每时、每日、每周、每年,都是或大或小形形色色的灾难,它的希望常遭悖逆,它的计划时遇顿挫,这样的人生,分明已树起使人厌烦的标记,为何大家竟会把这些事情看漏,而认定人生是值得感谢和快乐,人类是幸福的存在呢?实在令人莫名其妙,我们应从人生的普通状态——连续的迷妄和觉醒的交迭,而产生一种信念:没有任何事物值得我们奋斗、努力和争取,一切财宝都是空无,这个世界终必归于破灭,而人生就是得不偿失的交易。

个体中的智慧如何能够知悉和理解意志所有的客体都是空虚的?答案首先在于时间。由于时间的形式,呈现出事物的变化无常,而显出它们的空虚。换言之,就是由于“时间”的形式,把一切享乐或欢喜在我们手中归于空无后,使我们惊讶地寻找它到底遁迹何处。所以说,空虚,是时间之流中唯一的客观存在,它在事物的本质中与时间相配合而表现于其中。

唯其如此,所以时间是我们一切直观先天的必然形式,一切物质以及我们本身都非在这里表现不可。因此,我们的生命就像是金钱的支付,收款之余,还得交出一张收据。就这样,每天都如此领受,开出的收据就是死亡。由于在时间中所表现一切生物的毁灭,因而使我们了解到那是自然对它们的价值的宣告。

如此,一切生命必然匆匆走向老迈和死亡,这是自然对求生意志的努力终必归于乌有的宣告:“你们的欲求,就是以如此做终结。再企盼更好的东西吧!”它是在对生命提出如下的教训:我们都受到了愿望对象的欺蒙,它们通常先是动荡不定,然后趋于破灭,最后,连它的立脚点也被摧毁无余,它带给我们的痛苦远多于欢乐。同时,由于生命本身的毁灭,也将使人获得一个结论:一切努力和欲望皆为迷误。

老年与经验携手并进,

引导他走向死亡。

那时他所觉悟的是:

这一生的最大错误,

作品简介:

叔本华创作的《爱与生的苦恼》讲述了:唯有站在最高的立场,才能获得绝对的真理。

欲望越强烈、越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越多越深。

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加,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苦恼最多。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这二者就是人生的终极要素。

妄想产生的欢喜愈大,一旦消失,所得痛苦也愈深。

尽管人生多熙攘纷杂,但对它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原本就是幻想在作祟。

当我们快乐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处在痛苦中时,则觉得度日如年。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他酣睡时,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就是在他觉醒的瞬间。

亲情经常击败自私心,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子女。

苦恼并非从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但一般人都视而不见。

作者:叔本华

翻译:陈晓南

标签: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德国哲学

爱与生的苦恼》最热门章节:
1叔本华年谱2八、谈死亡3七、求生意志的肯定4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五5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四6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三7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二8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一9五、素质与遗传10四、生命的理念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