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爱与生的苦恼_七、求生意志的肯定

叔本华
宗教哲学
总共26章(已完结

爱与生的苦恼 精彩片段:

七、求生意志的肯定

若说求生意志只表现为自我保存的冲动,那也只是肯定个体现象在自然中的刹那存续而已。按理,这种生命不需耗费太大劳力和忧虑,短暂的生涯应该很容易获取快乐。然而不幸,意志却无时无刻不在要求绝对的生命,它的目标在绵延无尽的世代交替上,所以才有性欲的表现。这种行动,剥夺了只伴随着个体生存的安心、快活和纯真,带来意识的不安和忧郁,个体的一生充满不幸、忧愁和苦难。

反之,个体也可凭克己的功夫抑制这种冲动,从而改变意志的方向,使意志在个体中消灭,无法溢之于外,如此,就可望获得个体生存的安心和快乐,还能赋予更强烈的意识。当然这是极为罕见的。一般常见的是最强烈的冲动和愿望一旦达成,即满足了性欲之后,必定以完成新生命而结束,另一个新的生存继之而起,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负荷、忧愁、穷困及痛苦等等。当然,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但现象相异的两个个体,如若其内在本质绝不相同,世界还会有所谓“永恒的正义”吗?

生命是一种课题,一种非完成不可的惩罚,通常它是对穷困的不断斗争。

因此,任何人无不盘算着尽其所能通过这一关隘,圆满达成生命义务。但究竟谁来订定这种负债契约呢?就是那些为贪图一时肉体快乐的男人。如此一个人短暂的享乐,随之亦带来另一个人的生存、烦恼和死亡。之所以呈现差异,无非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已。在这个意义下,我把它们名为“个体化原理”。身为人父者,认为子女是自己的化身,形成父爱的基础,他们努力、奋斗,不惜任何牺牲,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一生所伴随的无穷无尽的辛劳、穷困和苦恼,正可作为生殖行为、求生意志的决定性的肯定说明,同时,也因为如此,他对自然还欠上一笔所谓“死”的负债;为这笔债,他惴惴不安。这岂不正可以证明我们的生存是一种罪过?总之,我们就是这样永远支付着“死”和“生”的定期租税,这样相继承受生命所有的烦恼和喜悦。这是肯定求生意志的结果所无可避免的现象。

所以,尽管人生多熙攘纷杂,但对它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原本就是幻想在作祟。同理,把我们诱进“人生”的冲动也是幻想。就客观来看,这种诱惑的原动力,在互相爱慕的男女眼神中,这是肯定生存意志的最纯粹表现。这时的意志显得非常温柔娴静,在幸福中陶醉之余,为本身、为对方、为大众平静的快乐和安详的喜悦祈愿;这是阿那克里翁☾1☽诗歌的主题。但如果这种状态下的意志一受到诱惑和谄媚,就缩进生命的本原中,意志一缩回去,苦恼接踵而来,苦恼引发犯罪,犯罪更带来苦恼,恐惧和颓废充满人生舞台。这是埃斯库罗斯☾2☽的主题。

虽然如此,但人人心中都把意志所肯定的、造成人类原因的这种行为,深以为羞,不仅小心翼翼地把它隐藏起来,如果无意瞥见,也会大惊失色,有如发觉犯罪现场。事实上,冷静深思之下,这种行为的确可憎,尤其在高尚的气氛下,更觉令人作呕。诸位不妨以蒙田☾3☽在《什么是爱》一文中所下的注解,对此试做详细观察。

大抵言之,当完成这种行为后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悲哀和后悔,尤以初次性行为为然;性格愈高尚的人,感觉愈强烈、显著。因此,连异教徒普利纽斯☾4☽也说:“只有人类才会在初次性交之后感到后悔。后悔自己的起源,这是生命的一种特征。”(《博物志》)我们再以歌德的《浮士德》为例,书中,恶魔和魔女们在祝宴时的所作所为歌咏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淫乱和猥亵而已。恶魔在群集的大众前,所揭示的人类是何等模样呢?也无非是淫乱和猥亵。

但也唯有依赖这种行为的持续不断,人类才得以存续。乐天主义论者认为,我们应该感谢上苍的特别青睐,我们的生存有明敏的智慧来引导,这是最值得我们自豪和引以为荣的地方。如果说这种论调正确不误,使我们永远生存的行为,就只应当是纯粹的外观。反之,若这种生存是一种过失或迷误的话,那也原本就是盲目意志的盲目工作,即使能有良好的发展,也仅是意志为扬弃本身然后回复到本原的过程而已。因此,这种行为,当然如同外观所呈现的一般。

此外,还有一点是和我的中心理论有所关联的,我稍加简述。生殖行为中所使用的局部器官,尽管与其他器官一样同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上述生殖行为所产生的羞耻之念也波及到此一局部来。由此,我们又可取得确切的证明。不只是行为,就是人类的身体也属于意志现象,是意志的客观化,是意志所产生的。一个人假若没有意志而能存在,人们也就没必要以此为耻了。

进一步言之,生殖行为与世界之间谜一般的关系,在这里似乎也有了答案。世界虽由广阔的空间、绵长的时间以及繁复多样的形态构成,但无非都是意志的现象,意志的焦点则是生殖行为。这种行为就是世界内在本质的最明显表现,是它的核心、根本和精髓。简而言之,宇宙的谜底就是生殖行为,就是众所周知的“智慧之木”,了解它之后,人们才能知悉生命的真谛。正如拜伦所云:“摘下智慧之木,方可了解万事。”

快乐的要素通常在于秘密,生殖即是一大秘密,它不能直接言宣,也没有时间场所的限定。这些虽是它的主要特色,但人人均能领会,时时萦绕心中,只要稍加暗示,就能理解。性爱,到处被实行,经常被幻想,与此行为有关的事情,在世界上扮演着主要角色,这正与它的重要性——世界的核心,完全呼应。

然而,当青年人的纯真智慧,初次了解这个世界的大秘密时,难免被它的巨大所惊骇,归结起来,原因是这样的:人类的智慧,尤其理性方面的智慧,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路程,才能臻于相当高的程度。此时,原本没有认识力的意志离理性智慧已经非常遥远,已忘却后悔的起源,仍以纯真无邪的立场来观察,自然难免惊骇。

性欲及性的满足,是意志的焦点和它的最高表现。但个体化的意志,通过人类或动物的生育之门而出现在世界之中,实在蕴含极深刻的意义,并且也是自然所表现的最纯朴的象征性词汇。

作品简介:

叔本华创作的《爱与生的苦恼》讲述了:唯有站在最高的立场,才能获得绝对的真理。

欲望越强烈、越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越多越深。

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加,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苦恼最多。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这二者就是人生的终极要素。

妄想产生的欢喜愈大,一旦消失,所得痛苦也愈深。

尽管人生多熙攘纷杂,但对它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原本就是幻想在作祟。

当我们快乐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处在痛苦中时,则觉得度日如年。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他酣睡时,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就是在他觉醒的瞬间。

亲情经常击败自私心,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子女。

苦恼并非从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但一般人都视而不见。

作者:叔本华

翻译:陈晓南

标签: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德国哲学

爱与生的苦恼》最热门章节:
1叔本华年谱2八、谈死亡3七、求生意志的肯定4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五5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四6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三7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二8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一9五、素质与遗传10四、生命的理念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