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爱与生的苦恼_四、生命的理念

叔本华
宗教哲学
总共26章(已完结

爱与生的苦恼 精彩片段:

四、生命的理念

各种阶段的存在理念,虽然都是求生意志的客观化,但囿于“时间”形式的个体,所认识的却不是“个体”,而是结合生殖关系而产生的“种族”。在某种意义下,“种族”超出“时间”洪流的理念,也是一切存在的本质,透过它,我们才能认识个体,也才能谈论存在。然而,由于“种族”本身只是一个抽象存在,它必须在个体中赋形才能存在。因此,意志也只有在个体中才能存在。

不过尽管如此,意志的本质经过客观化后。所表现出来的仍是根深蒂固的种族意识,所有个体追求的急切要事,诸如性爱关系、生男育女及其教育问题,乃至个体的安身立命等,无不与种族发生密切关联。

为此,动物才有交尾欲。(其欲望的强烈,在布尔达哈☾1☽所著的《生理学》第1卷第247至257页中有详细的叙述。)人类为了性欲的满足,才有对异性的深刻观察,或者为了选择终身伴侣而神思恍惚,产生缠绵悱恻如痴如狂的恋爱。最后,再演变成双亲对子孙的爱。

从内在方面,即从心理而言,意志犹如树木的根干,智慧是它的枝桠;就外观,即就生理而言,生殖器则如树干,头脑是其枝桠。当然,供给养分的并非生殖器,而是肠绒毛,但因个体有了生殖器,才能和它的根源——种族相联系,所以说前者才可算是根干。总之,若从形而下言之,个体是种族所产生出来的东西;若就形而上言之,则是种族在时间的形式中所表现出的不太完全的模样。

以下我将谈谈与上述有密切关系的若干问题。

脑髓和生殖器的最大活力期和衰老期是相互关联的,其发生的时间相去无几。性欲可视为树木(种族)的内在冲动,它使个体的生命萌芽,犹如树木供给树叶养分,同时树叶也助长树木壮大。正由于如此,这种冲力非常强烈,从人类的本性深处喷涌出来。若阉割掉一个人的生殖机能,就好像把他从赖以生长的种族树干砍下弃置一旁,他的体力和精神必将渐渐衰退。

个体对种族所做的服务告终之后,即完成了受精作用后,不论任何动物,必然伴随短暂的力量衰竭现象。许多昆虫甚至在受精后随即毙命。所以塞尔舍斯☾2☽才有“射出精液就丧失一部分精神”的警语。

就人类的情形而言,生殖力衰退,就表示个体渐趋死亡。不论任何年龄,若滥用生殖力,都会缩短生命;反之,节欲却能增进一切力量,尤有功于体力。正因为如此,节欲是希腊训练运动员的一种方法。若昆虫实行这种抑制,也可使生命延续到翌年春天。

上述种种现象显示:个体生命只不过是借自种族,一切生命力都是种族力量的迸发,但在这里还要附带一点说明:形而上的生命基础,是直接表现在种族中的,并且通过这一点而显现在个体身上。因此,印度人对象征种族不灭的林盖姆和由尼☾3☽甚是崇拜,同时为了反抗死亡。在死神席巴☾4☽身上也赋予了这种属性。

即使没有上古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或象征,我们只须观察一切动物(包括人类)在从事性欲活动时的热心和认真,也必可了然性欲的激动,这本来就是动物的主要本质,也是种族的一份子对传宗接代大业的效劳。反之,其他所有器官或作用只是直接服务于个体,而非种族;个体的生存实居于次要地位。同时,由于真正延续的是种族,个体是不能永存的,因此,为了维持种族的延续不辍,个体在激烈的性欲冲动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把其他一切事物都搁置一旁的习性。

诸位不妨试想一下动物在交尾期的生殖行为,对以上所述就能获得更明确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看到它本身所不能自觉的认真和热心。当时,它们的脑子里会有什么念头呢?它会想到自己迟早要死亡?不会。它现在的行为将产生类似自己的新个体而取代它的生存?绝不,它们不会想,也不知道这些问题。但它们却表现得有如非常关怀种族一般。何以如此呢?一言以蔽之,它们全部的意识都集中于生存问题,而只有借生殖行为才能表达最高度的这种欲望,如此,已足以使种族延续不断了。

同时,这也是因为意志是根本,而认识则属偶然,才会造成这种现象。因此,意志不必完全受认识的引导,只要在本原性中决定,在自然的表象世界中就能客观化。如果我们想象动物也有生命欲和生存欲的话,非一般所谓的生命和生存,而是希求与自己相同种族、相同形象的生命和生存,它从同种的雌类中,看出自己的形貌,因而刺激生殖行为的意志。

从外表,通过无限的时间来看,它们的欲望化成相同形貌的个体陆续更迭,并且由于死亡和生殖的交替而使种族维持。就此看来,死亡和生殖不过如同种族脉搏的律动。这虽是由动物所确定的事情,但也可适用于人类。因为人类的生殖行为虽然伴随有目的的认识,但并不全受这种认识领导,而是求生意志的集体表现,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总之,我们和动物生殖之际的情形相同,当从事其本能工作时,也不受目的认识的领导,而且大体言之,此时意志不以认识做媒介而表现。不论什么本能的工作,委于认识的只是琐细的部分,而生殖行为才是最伟大、成就最辉煌的本能工作。

从以上的观察,我们不难了解,性欲和其他欲望的性质截然不同:就动机而言,它是最强烈的欲望;就表达的情形而言,它的力量最强猛。不论在何处,它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不像其他欲望,会产生趣味、气氛、情境之类的问题。它是构成人类的本质愿望,任何动机都无法与之比拟抗衡。它的重要性简直不可言喻;若不能在这方面得到满足,其他任何享乐也无法予以补偿。同时,不管动物或人类,为它常不惜冒险犯难或大动干戈。

作品简介:

叔本华创作的《爱与生的苦恼》讲述了:唯有站在最高的立场,才能获得绝对的真理。

欲望越强烈、越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越多越深。

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加,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苦恼最多。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这二者就是人生的终极要素。

妄想产生的欢喜愈大,一旦消失,所得痛苦也愈深。

尽管人生多熙攘纷杂,但对它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原本就是幻想在作祟。

当我们快乐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处在痛苦中时,则觉得度日如年。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他酣睡时,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就是在他觉醒的瞬间。

亲情经常击败自私心,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子女。

苦恼并非从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但一般人都视而不见。

作者:叔本华

翻译:陈晓南

标签: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德国哲学

爱与生的苦恼》最热门章节:
1叔本华年谱2八、谈死亡3七、求生意志的肯定4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五5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四6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三7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二8六、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一9五、素质与遗传10四、生命的理念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