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_第三部 第三卷 预审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小说
总共17章(已完结

卡拉马佐夫兄弟 精彩片段:

第三部

第三卷 预审

一、佩尔霍金交上官运

我们现在回过来头再说彼得·伊里奇·佩尔霍金。他拼命敲打女商人莫罗佐娃家紧闭的大门,当然,最后还是敲开了。费妮娅在两小时以前受到了严重的惊吓,由于忐忑不安和“放心不下”,还没有拿定主意要不要上床睡觉,现在一听到如此疯狂的敲门声,又吓得几乎歇斯底里发作:她还以为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又来敲门了(虽然她亲眼目睹他已离开了),因为除了他,谁也不会如此“鲁莽地”敲门。她急急忙忙跑去找看门人,看门人已经醒了,他听到有人敲门而正要去开门;她求他不要放人进来。但看门人盘问过敲门人之后,明白了对方是谁,知道他有急事要找费妮娅,最后终于决定给他开门。彼得·伊里奇来到上文提到过的那个厨房,见到了费妮娅,而她因为有“疑虑”就请求彼得·伊里奇同意让看门人也一起进来。彼得·伊里奇开始详细盘问她,一下子就接触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奔出去找格鲁申卡的时候,顺手从铜研钵里拿走了一个铜杵,但回来时铜杵已经不见了,两只手上沾满了血,“鲜血还在流淌,血就从手上一滴滴往下掉,一滴滴往下掉哪!”费妮娅大声说。显然,她在自己混乱的想象中制造了如此可怕的情景。不过那双沾满鲜血的手,彼得·伊里奇倒是亲眼见过,虽然鲜血并没有从手上淌下来,而且他自己还帮他擦洗干净。但问题不在于手上的鲜血是否很快就干了,而在于德米特里拿着小铜杵究竟到哪儿去了,是否一定是去找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了,而且有何依据可以作出如此肯定的结论。彼得·伊里奇牢牢抓住了这一点。虽然最终也没有打听到任何确切的情况,但终究还是形成了类似这样的看法:除了到父亲家里,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不可能跑到别处去,因此,那边肯定会出问题。“他回来后,”费妮娅紧张地说,“我向他坦白了一切,然后我开始详细问他:‘亲爱的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您的两只手上为什么都是血?’”他似乎这样回答她说,这是人的血,他刚才杀了人。“他就这样承认了,全向我承认了,并马上表示后悔,可是他突然像发了疯似的奔了出去。我坐定后就想:他现在像疯子似的跑到哪儿去呢?我想,他是要到莫克罗耶去杀我的小姐。我赶忙奔出去打算求他别杀害小姐,我跑到他住的地方,刚到普洛特尼科夫家的铺子那儿我看见他已经快要出发了,他手上的血迹也没有了。”(这一点费妮娅看见并记住了。)费妮娅的老奶奶也一口咬定孙女说的全是实话。彼得·伊里奇还问了些其他情况,接着就离开了,他的心情比他进来的时候更加焦虑不安。

看来,最简便可行的办法是他直接到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家里去了解是否出了事,如果出了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只有在确信无疑之后,彼得·伊里奇才会按既定的计划去找警察局局长。但天是那么黑,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家的大门又是那样坚实,还要重新敲门,而他与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又不太熟悉——如果他敲门以后,人家给他开了门,却突然发现那里平安无事,那么好嘲弄人的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明天就会当做笑料到全城各处去讲,说一个不相识的官员佩尔霍金深更半夜闯到他那里打听他是不是被人谋杀了。那就太丢人了!彼得·伊里奇在世上唯一感到可怕的便是丢脸。然而使他着了魔的感觉居然如此强烈,他恶狠狠地跺了跺脚,把自己臭骂一通以后,马上又踏上了一条新的路线,但已经不是去找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而是到霍赫拉科娃太太家里去了。他想,如果她能回答以下一个问题:刚才某时某刻她是否给过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三千卢布,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他便立刻去找警察局长,也不必到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家里去了。如果情况相反,他便把一切搁到明天再说,先回家去。当然不难想象,一个年轻人决定在深更半夜,将近十一点钟的时候,登门拜访一位他素不相识的上流社会太太,可能还要把她从床上叫起来,向她提出一个在那种情况下显得十分离奇的问题,这也许要比去找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更有可能使自己丢脸。但有时候,特别是在类似目前的场合下。那些非常精明冷静的人也往往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何况彼得·伊里奇在那时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冷静的人了!他后来一辈子都记得,一种无法摆脱的不安心情逐步控制了他,最后在他身上达到了使他痛苦、甚至违背意志的地步。自然,他一路上还是为去拜访这位太太而痛骂自己,但“我要一不做,二不休!”这句话他咬着牙说了十遍,结果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干到底了。

当他进入霍赫拉科娃太太家时,刚好十一点整。很快就放他进入院子,但管院子的人不能确切地回答他的问题:太太是已经睡了,或是还没有上床。他只是说按理这时候应该睡了。“您到那边楼上找人去通报一下,要是她愿意接待您,那么会接待的;要是不愿意,就不会接待了。”彼得·伊里奇上了楼,这里的事就比较难办了。仆人不想通报,最后叫了一个女仆出来。彼得·伊里奇彬彬有礼地,但也是非常坚决地要她向太太通报,说本地一位官员佩尔霍金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求见,如果事情不是那样重要,那么他也不会来打扰了——“你就用这几句话向她通报。”他请求女仆说。女仆走了,他就在前室等候。霍赫拉科娃太太本人虽然还没有睡,但已经进了卧室。自从刚才米佳拜访以来她一直心神不宁,她已经预感到今晚她必然会出现偏头痛,就像以往碰到类似情况一样。她听完女仆的通报感到十分惊讶,但还是生气地吩咐不见客,虽然一个不相识的“本地官员”这种时候突然来访特别引起了她一个女人常有的好奇心。但这次彼得·伊里奇却固执得像一头骡子:他听到拒不见客的回话之后,特别坚决地要求再次通报并用“他的原话”转达,他“有十分重要的事求见,如果现在不接待他,今后夫人可能会遗恨终身”,“我当时正像从山崖上掉下来那样不可阻挡了。”后来他自己都这样说。女仆惊讶地打量了他一番,便再次去通报。霍赫拉科娃太太感到震惊,她考虑了一下,详细询问了他的外表,知道这是一个“穿着十分得体、彬彬有礼的年轻人”。我们现在顺便提一下,彼得·伊里奇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年轻人,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霍赫拉科娃太太决定出来会客。她已经穿上了家常的睡袍和便鞋,但在肩上还是披了一块黑色的披肩。“官员”被请进了刚才接待过米佳的那个客厅。女主人出来见客时露出一种深深怀疑的神色,也不请客人坐下,直接就问:

“有何贵干?”

“我冒昧打扰您,太太,是为了我们两人都认识的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的事情,”佩尔霍金开始说道,可是一提到这个名字,女主人的脸上突然露出了非常气愤的表情。她差点没尖声大叫起来,怒气冲冲地打断了他。

“我为这个可怕的人所遭的罪还不够吗,还不够吗?”她发疯似的叫嚷。“您,先生,怎么敢在这样的时候上门打扰一位您并不相识的太太,跟她讲一个刚才还在这里,就在这间客厅里,不过三个小时以前,跑来要杀害我的人。他跺着脚走了出去,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离开上等人家的。请注意,先生,我会去告您的,我决不会原谅您,请马上离开这里……我是一个母亲,我现在就……我……我……”

“杀人!他也曾企图杀害您吗?”

“难道他已经杀了什么人吗?”霍赫拉科娃太太连忙问道。

“请您听我说,太太,只要半分钟就够了,我用两句话就能向您说明一切。”佩尔霍金回答得很干脆。“今天下午五点,卡拉马佐夫先生像朋友那样向我借了十个卢布,我可以肯定,他当时没有钱,可是今天九点他来见我的时候,手里竟然拿着一沓面额为一百卢布的钞票,大约有两千或者甚至有三千卢布。他的两只手上和脸上满是血迹,他本人似乎处于疯狂状态。我问他:你从哪儿搞来这么多的钱?他毫不含糊地回答说,他是临走前向您借的,是您提供了一笔三千卢布的借款,好像是为了去找金矿……”

霍赫拉科娃太太的脸上突然露出了异乎寻常的痛苦不安的表情。

“天哪!他这是把自己的老爷子杀死了!”她大叫起来,两手举起轻轻一拍。“我没有给他什么钱,什么钱也没有给!啊,您快去,快去吧!……不用多说了!快去救老人,快去看他的父亲,快去吧!”

“请问太太,您真的没有借给他钱吗?您清清楚楚记得没有借钱给他吗?”

作品简介:

本书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弑父惨案为主线,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与他的几个儿子的典型形象。在一个小城里父亲和长子米佳为争夺共同的情妇,再加上财产争执竟势不两立。老头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因受了二儿子伊万“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已主义人生观影响,又因为自己受辱,利用父亲与长子不和杀了生父。长子米佳涉嫌入狱;次子伊凡内疚自责精神失常;斯梅尔佳科夫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只剩下纯洁善良对所有人都怀有爱心的小儿子阿廖沙。他不愿意孤身一人留在家乡,离家出走。卡拉马佐夫家庭终于不复存在。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具有社会哲理内容的长篇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思想和文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通过描述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发的激烈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卡拉马佐夫一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精神特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欧洲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与巴尔扎克、狄更斯一起被誉为“欧洲小说艺术高不可攀的大师”。其作品侧重心理分析和意识表露,通过对人世罪恶的深入探究,对人性的犀利、无情的解剖,使叙事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并被许多现代文学流派尊奉为宗师。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翻译:徐振亚冯增义

标签: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经典名著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最热门章节:
1作者年表2尾声3第四部 第三卷 错误的审判4第四部 第二卷 伊凡·费奥多罗维奇哥哥5第四部 第一卷 男孩子们6第三部 第三卷 预审7第三部 第二卷 米佳8第三部 第一卷 阿廖沙9第二部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10第二部 第二卷 赞成与反对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