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透明_第十八章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总共26章(已完结

透明 精彩片段:

第十八章

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即他们死别之前大约一个月,珀森一家飞越大洋,前往欧洲小住几日:阿尔曼达要去比利时的一家医院看望她濒死的母亲(这位孝女来得太迟了),休则是遵公司之命,要去拜访R先生和另一位也住在瑞士的美国作家。

一辆出租车开到韦尔塞斯北面R先生又大又老又丑的乡间别墅前面,休下车时,雨下得很大。他沿着一条砾石小路往上走,两旁都有冒泡的雨水形成的小溪流。他发现前门半开着,他在门口地垫上跺脚擦鞋底时,看到朱莉娅·穆尔背冲着他站在门厅里的电话桌旁,心里觉得既搞笑又惊奇。此时她又和过去一样,头发做成发梢向内拳曲的齐肩发型,穿着和过去一样的橙色上衣。他刚擦完鞋底,她放下电话听筒,立即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姑娘。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她说道,一双笑眯眯的眼睛紧紧盯着他。“塔姆沃思正在摩洛哥度假,我是来替他的。”

休·珀森走进书斋,房间里配有很舒服的家具,但显然是老式的,光线严重不足。一排排的百科全书、辞典、各种指南,还有作者保存的自己的书的各种版本和译本。他在一张低背安乐椅上坐下来,从公事包里取出一份待讨论的问题清单。两个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多种喻义》打字稿中读者一看就知道所指是谁的某些人物?这个在商业上肯定行不通的书名该怎么处理?

俄顷,R先生进来了。他已经三四天没有刮胡子了,身穿可笑的蓝色工作服,他觉得这样便于他把各种写作使用的工具带在身上,如铅笔、圆珠笔、三副眼镜、卡片、大夹子、橡皮圈,还有——不让人看见的——匕首;几句客套话之后,他拿出对准我们这位珀森。

“我只能再重复一遍,”他说道,瘫坐在休让出来的一把扶手椅里,示意他坐对面的另一把相同椅子,“我已经说过不止一次,而是多次了:你可以改变一只猫,但是你不能改变我笔下的人物。至于书名,它可是‘隐喻’这个词的极为体面的同义词,再野的骏马群也无法把它从我身子底下拉走。我的医生让塔姆沃思把我的酒窖锁上,他照办了,还把钥匙藏起来,锁匠在星期一之前无法复制一把。你知道,我这个人太高傲,不肯将就买村里的廉价酒,这样我能拿出来请你的——你提前摇头,你做得很对,孩子——就只有一罐杏汁了。现在请允许我对你谈谈有关书名和诽谤的问题。你可知道,你给我的那封信把我的脸都气黑了。我被指责轻视次要人物,可是我的次要人物是碰不得的,如果你允许我用一个双关语的话。”

他接着解释说,如果你的真正的艺术家选择了以一个活人为基础写出一个人物,那么任何意在伪装那个人物的重写就等于毁坏了那鲜活的原型,你知道,这就像用一根针刺穿一个小泥娃,隔壁的小姑娘立马死掉一样。如果作品是唯美的,如果作品中不但有水,而且有酒,那么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懈可击的,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则是不堪一击的。说它不堪一击是因为,当胆小的编辑让艺术家从“苗条”变“肥胖”或者从“棕色”变“金黄”时,他既损毁了形象和容纳形象的神龛,也损毁了神龛周围的整座教堂。说它无懈可击是因为,无论你如何大刀阔斧地改变形象,凭着留在故事结构中的伤痕的形状,其原型仍然可以辨认出来。而除了这一切之外,他被指控把他们作为描绘对象的那些人根本无所谓,他们不会主动出来对号入座,表示愤怒。实际上,正如法国人所说的,他们在文学沙龙里听到旁人的议论,会采取心照不宣的态度,而且颇为得意。

书名——《多种喻义》——的问题是一件截然不同的事情。读者没有意识到书名有两类。有一类是书写出来之后,由笨蛋作者或聪明出版商拟就的。那只不过是粘贴上去的一个标签,再用拳头的侧面抚平。最差的畅销书书名,大多属于这一类。但是还有另外一类:书名就像一个水印,全书自始至终都能看得出来,它是与书同时诞生的,是作者在成年累月一页一页的写作积累过程中早已习惯了的,与全书的每一个部分和整体形成了血肉不可分的关系。不,R先生绝不可能放弃《多种喻义》这个书名。

休斗胆提出,为发音方便,可以用“l”代替三个“t”中的第二个☾1☽。

“纯属无知,”R先生叫喊起来。

他那位小个子漂亮秘书脚步轻捷地走进来,提醒他不能激动,不能太累。那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吃力地站起来,颤颤巍巍,龇牙咧嘴,伸出一只毛茸茸的大手。

“就这样吧,”休说道,“我回去一定告诉菲尔,对于他提出的两个问题,你的立场是多么坚定。再见吧,先生,下个星期你就能收到封面设计的样张。”

“再见,再见,”R先生说。

作品简介:

本书围绕主人公休·珀森和他四次拜访瑞士的经历展开。开头叙述他第四次回到瑞士的情形,而他第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十八年之前的事情。年轻时的休·珀森是一位忧郁、腼腆的出版商,在他第二次旅行瑞士的时候爱上了之后成为他妻子的阿曼达。休·珀森一直活在回忆里,他每次到瑞士都坚持住同一家旅馆。然而他同时又极力想逃避回忆,因为回忆只能带来痛苦。

如果真有未来存在,具体地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就像脑子较好的人所能觉察的东西一样,过去也许就没有那么诱人了:它的魅力会被未来的吸引力抵消。人在考虑这个物体或那个物体的时候,可能就会骑在中跷跷板的中段上。那可就有趣了。

可是未来并不具备这样的现实性(过去可以描绘出来,现在可以观察得到);未来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思想的幽灵。

当我们专注于某一实物时,无论它的情况如何,我们的注意行为可能会引领我们不自觉地去探究该实物的历史。初入道者如果想让实物完完全全停留在他目睹的时刻那个层面上,就必须学会对它一览而过。过去穿过透明物体发出光芒!

许多人造物体或天然物体本身是无生命的,但被粗心的生命滥加利用(你想到山脚下的一块石头,自然会想到它经历过无数个春秋,有大群的小动物从石头上匆匆而过),叫人特别难以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它们的表面上:初入道者很快就会透过表面,自得其乐地哼着小曲,以童稚般的放纵陶醉于那石头用到那片荒野的历史之中。天然的或人造的实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直观、现实的薄饰,任何人想留住实物此时此刻的原状、掌握它的原状、维持它的原状,都请务必小心,不要打破其紧绷的薄膜。否则,缺乏经验的奇迹创造者将会发现自己不再是在水面上行走,而是垂直沉入水底;鱼睁大眼睛围观之。刹那间还可能发生更多的事情。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翻译:陈安全

标签: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透明美国外国文学

透明》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六章2第二十五章3第二十四章4第二十三章5第二十二章6第二十一章7第二十章8第十九章9第十八章10第十七章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