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高考报告_第八章 “狼来了”——少年出国留学的忧思

何建明
纪实报告
总共12章(已完结

中国高考报告 精彩片段:

第八章 “狼来了”——少年出国留学的忧思

1999年11月12、13、14三日,北京的天气骤然变冷,西北风使刚刚度过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北京人顿时感到严冬的来临,但在很著名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在17号展厅里,你想像不出那儿有多热闹。说人山人海一点不夸张,原来,洋人的洋大学跑到北京来招生了!

“洋大学”到中国抢学子——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北京的各大主流媒体摆出一副过年的架式在为洋人们宣传。

去过之后的我,几天没有缓过气来。不知为什么,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太感到伤心了。看到洋人们满脸喜气洋洋的情景,看到自己的同胞对洋学堂表现出的那副媚样与渴望,当时我真想在大厅内大喊几声:同胞们,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费尽心血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培养到初中,又从初中培养到高中,最后竟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洋人的大学?你们过去培养孩子所花费的一切一切的心血,难道最后就这么简单地白白拱手送给了洋人们?

可悲的是,当洋人们笑咪咪地向我们的同胞伸手要去三十万、五十万人民币(其实一个少年到国外上好一点的大学一般费用都要在六七十万人民币以上)时,我们的同胞还要向洋人们三鞠躬,并口中喃喃着刚刚学会的一句“Thank you!”(“谢谢”)

那天我没有在那个“国际教育展”上大声呐喊,是因为我确实底气不足。其实应该说是我们的国家底气不足。因为中国有那么多想上大学的人,都被无情的大学门给挡在了外面!

据说就是因为我们的大学太少。因为大学每年招生名额太少,仅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百分之十点零五(至2000年),所以教育部门已经下狠心要在今后三年左右时间内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五。等于说到那时每年还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孩子绝对是在大学门外拼命想方设法往大学里挤的。然而不好挤呀!大学招生满足不了广大的求知者,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又让人感到没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就等于下等公民的现实,使得家长和孩子们拼死也要圆大学这个梦——没有圆上学的梦,就根本谈不上圆未来理想和前程之梦。美国人的梦是淘金式的发大财之梦,而中国人最集中和最突出的梦想就是上大学。没有大学梦,就等于一生死定,一生不会有太多的出息。

高考竞争太激烈。中国的大学“独木桥”让孩子们感到太可怕,家长们也害怕得要命。你除非全身心投入到帮助和辅导孩子的三年高中(其实大部分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上大学,从小学、初中便开始狠抓了)中去,否则你就劳而无功。可是许多家长自己正处在事业和生意上的关键时期,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或者说你即使有精力、有时间,孩子未必就能闯得过中国高考那座“独木桥”,于是这些家长就苦苦地寻求中国独木桥以外的大学路。此时此刻,洋人们看准了机会,笑咪咪地向他们走来了。

最典型的要算英国绅士了。现在各国都把矛头指向了美国人,其实世界上最厉害的还是英国人,你别看它现在很衰弱似的,但实际上它的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过膨胀。在它的眼里,这个世界从来就是它英国人的。美国人牛吧?可美洲大陆还不是它英国人最早发现和拓荒的!你中国人不是现在把香港收回了吗?那天交接仪式上布莱尔首相也参加了,在全世界面前他们交还了一块领土,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仪式临结束时布莱尔有意朝中国总理眨了一眼,这一眼很神秘,带着一股并非失败者倒有几分胜利者的微笑。就在参加交接仪式之前,布莱尔在国内一次重要的会议上特意召来一批教育官员,明确告诉他们——我们大英帝国已经结束了在华的领土管辖,可是那儿仍有我们巨大的天地,那就是市场。它就像我们的先辈开着远洋船到世界各地去发现新大陆一样,是永远有利于我们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过去我们的先辈们每到一地,以挂起国旗、推广英语为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用不着再做这样容易引起对方反感的事了。占领市场就是不用我们在别人那儿挂起国旗但却同样能获得我们想获得的一切的妙方。中国人从我们的手中收回了香港,我们可以从他们手里再夺回比一个香港甚至几个香港更大的利益。抢占中国的教育市场,就是我们从中国人那儿可以重新占领的又一个“香港”!

布莱尔说完这番话后,引起了全英国校长们的热烈回应。“市场就是MONEY(钱),我们愿意到中国当21世纪的无冕总督。”

杀回来的洋“狼”不仅有从英吉利海峡来的,也有从北美洲、澳洲、新西兰来的,甚至小小的泰国“狼”也来了。1999年,仅北京一地就举办过两次洋“狼”抢占中国教育领地的大规模“战事”。春天那次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展”,战况之激烈空前,来自英、美、德、法、加、澳、新、瑞等“十六国联军”,同时在中国首都吹响了进军号。2000年春节刚过,“洋鬼子”们又蜂拥而上,2月26日在北京国贸大厦举行的首场“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开馆仅一个小时,就有上万人拥入展厅,其火爆的场面超过以往。据说仅今年上半年,就将有三四场这样的“洋大学摆摊”活动,其规模和场次频率也会超过以往。面对如此疯狂的“洋鬼子”的大举进攻,中国人没有任何的抵抗;相反几万人带着笑容、带着美钞连同自己心爱的子女们一起去拥抱这些“洋鬼子”,场面令人感叹。

当我在现场听到和看到中国人在“洋鬼子”面前表现出“特别的爱”时,顿然有种“大国寡民”之感。

在那个人山人海的场面上,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今天的中国在“十六国联军”面前,远远没有了当年的“义和团”勇士的血胆豪风,倒是有很多完全别样的风景线。

有位男士在著名的“天坛红桥市场”做事,他在英国“侵略者”面前涨红着脸说:我早盼着你们来了。这不,我已经积蓄了十年的心血钱,只等你们过来“招兵买马”,看看我这孩子行不行?要行,能给个大学上,钱是小事——他拿出一张信用卡,在英国人面前晃动了几下。“侵略者”的蓝眼睛顿时射出光芒。

作品简介:

高考,举国上下,亿万人瞩目,牵动多少人的生活,影响多少家庭的命运走向!高考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但是,恢复高考制度22年以来,竟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立体地考察这一百姓生活的重大事件!

著名作家何建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经过多年深入广泛的调查采访,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充满激情的笔墨,对这一最为百姓关注的“战争”,进行了首次全景式的扫描,深入到了事件的内层,考察在波澜壮阔和轰轰烈烈之下,隐含着的几多悲愤;对高考体系中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可恶的腐败、留学的陷阱、畸型的旁门左道等,进行了精辟入理的揭示。这部具有史诗气概的报告,既有对22年来高考大走势的梳理,更有对当下千万学子临考状态细致入微的描摹,作品气势恢宏、文笔精彩、生动传神,读来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社会百态尽在基中。

作者:何建明

标签:何建明中国高考报告报告文学教育社会科学

中国高考报告》最热门章节:
1后记 教育,令我欲罢不能2第十章 《新世纪高考宣言》:“来年中国不考试!”3第九章 火爆的畸形产生4第八章 “狼来了”——少年出国留学的忧思5第七章 民办大学的红与黑6第六章 百姓问天六题7第五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8第四章 苦水倒不尽,青春好烦恼9第三章 目击高考现场10第二章 备战黑七月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