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宽容_二十九、汤姆·佩恩

亨得里克·威廉·房龙
宗教哲学
总共33章(已完结

宽容 精彩片段:

二十九、汤姆·佩恩

在某个地方流传着一首诗歌,它的大意是,上帝在神秘地活动,在创造奇迹。

对于研究过大西洋沿海地区历史的人来说,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是很明显的。

十七世纪的前五十年,美洲大陆北部住着一批对《旧约》理想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不知内情的参观者还会把他们当作摩西的追随者而不是基督的信徒。宽阔寒冷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把这些开拓者与欧洲国家隔断了,他们在美洲大陆建立了一种恐怖的精神统治,这在对马瑟家族的大规模搜捕和迫害中达到了顶点。

乍一看,要说这些令人起敬的绅士对宽容倾向颇有功绩似乎是不可能的,而这宽容倾向在英国与从前殖民地之间的敌对情绪爆发前的《美国宪法》和其它许多文件里又讲得明明白白。实际情况是,由于十七世纪的镇压非常可怕,便注定导致了比较有利于自由思想的强烈的反作用。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殖民主义者都突然派人去找索兹尼的选集,不再用罪恶之地和罪恶之城的故事来吓唬孩子们。但是他们的头目几乎都是新思想的代表,都是些有能力有计谋的人,他们自己的宽容思想都建筑在羊皮宣言的基础上,新的独立民族的大厦就要在这上面拔地而起。

如果他们是对付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也不会这么成功。但是在美洲的北部建立移民区一直是件很复杂的事情。瑞士路德派的人开辟了一部分土地,法国派来了一些胡格诺教徒,荷兰的阿米尼教徒占领了一大块土地,而英国的各个宗派则都想在哈德逊湾和墨西哥湾之间的荒凉地带找到自己的小天堂。

这有助于各种宗教的发展,不同宗教之间有很好的平衡,在一些移民区里,一种最原始的初级的互相忍耐形式被强加在各派移民者的头上,要是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非揪断彼此的喉咙不可。

对于那些靠坐收渔利发财的体面绅士来说,这个发展实在讨厌。在新的仁慈精神出现许多年之后,他们仍然在为维持旧的正直理想而战斗。虽然他们没捞着什么,却成功地使年轻人疏远了一种信条,这个信条似乎是从比它野蛮的印第安邻居的仁慈善良的概念借用来的。

我们国家幸运的是,在这场长期的争取自由的斗争中,最受攻击的是人数不多却勇气十足的反对者。

思想在轻快地传播开来,甚至一只小小的八十吨重的双桅帆船就足以传播使整个大陆陷入混乱的新见解。十八世纪的美国殖民主义者没有什么雕塑和大钢琴,但他们并不缺乏书籍。十三个移民区中的聪明之士开始懂得,这个大世界正在受到震撼,这在星期日的布道中是听不到的。那时的书商成了他们的先知。他们虽然不公开脱离已有的教士,表面的生活也没什么改变,但是时机一到,他们马上就表示自己是特兰西瓦尼亚老王储的最忠实信徒,那个老王储拒绝迫害唯一神论的臣民,理由是因为上帝已经明确地给了他做三件事的权力:“有能力进行从无到有的创造,知道未来,支配人的良知。”

当需要制订一个将来治理国家的具体的政治和社会纲领时,这些勇敢的爱国者就把自己的思想写进文件里。把理想置于公共舆论这个最高法庭面前。

如果弗吉尼亚善良的公民知道他们洗耳恭听的一些讲演是由不共戴天的敌人——自由思想者——直接操纵的话,他们一定会被吓得魂不附体。然而最成功的政治家托马斯·杰弗逊本人就是一个很有自由观点的人,当他说宗教只能用道理和说服力来管理,不能用武力或暴力时,当他又说所有的人都有同等权利按照自己的良知自由运用宗教时,他仅仅是在重复以前伏尔泰、拜勒、斯宾诺莎和伊拉斯谟的思想和作品罢了。

后来人们又听到如下邪说:“在美国谋求任何公职都不需要把宣布信仰作为条件”;或者说:“国会不应用法律来干涉宗教的建立或者禁止自由运用宗教”,美国的反叛者们默许并同意了这种做法。

这样一来,美国成为第一个宗教和政治明确分离的国家,成为第一个公职候选人接受任命时不用出示主日毕业证的国家,在法律上成为第一个人民可以随意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国家。

作品简介:

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误。借助于房龙的宽容之眼,我们不难对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本书是他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

别人的评价:

书是去年看的了,突然间就想了起来。第一次,接触此书,是在高中时吧,语文课本里选了它的序言。像一篇童话式的寓言,还以为,书里都是这个样子的呢,后来看了才知道,实际上是房龙用文艺性笔法所写的一部反抗无知、偏执和暴虐的檄文。

他在书中阐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宽容。揭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认可的信仰,不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宽容的对待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

房龙没有采取一般作家写此类作品时的笔调,如采用描绘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等,而是用幽默的笔调来叙述那些不宽容的历史,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悲天悯人的思想。

从欧洲早期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圣巴多罗里昂大屠杀,种种种族的,社会的,个人的不宽容,让我们在触目惊心中,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

如果我们怀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这个世界是否会少一些猜疑和杀戮,少一些流血和牺牲?

正如房龙在书中所说的:总有一天,宽容将会成为法则。

作者:亨得里克·威廉·房龙

翻译:迮卫靳翠微

标签:亨得里克·威廉·房龙宽容历史哲学人文

宽容》最热门章节:
1关于房龙和他的著作2后记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幸福3三十、最后一百年4二十九、汤姆·佩恩5二十八、莱辛6二十七、革命的不宽容7二十六、百科全书8二十五、伏尔泰9二十四、弗雷德里克大帝10二十三、太阳国王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