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宽容_二十六、百科全书

亨得里克·威廉·房龙
宗教哲学
总共33章(已完结

宽容 精彩片段:

二十六、百科全书

有三种不同学派的政治家。第一种人教授的学说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星球上挤满了可怜的愚昧无知的人,他们不能为自己着想,一当需要自己决策的时候,就头脑发昏,会被第一个游说拉票的政客引入歧途。如果这些老百姓受某个了解他们思想的人的统治,对整个世界来说不仅是一件好事,而且他们自己也会感到其乐无穷,因为他们无需再过问议会和投票箱的事,可以全心致力于自己的车间、孩子、廉价小汽车和菜园。”

这一学派的信徒们成了皇帝、苏丹、巨头、酋长、大主教,他们很少把工会看做是文明的主要部分。他们努力工作,修筑公路、营房、大教堂和监狱。

第二种政治思想流派倡导者有如下的议论:“普通人是上帝的最高尚的发明,上帝有权力做一个统治者,他具有超凡绝伦的智慧,审慎和高尚的动机。他完全有能力关照好自己的利益,他想通过一个委员会来达到统治世界,而这个委员会在处理国家的一些棘手问题时慢得出奇,这是尽人皆知的。因此人们应该把执政的事情交给几位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用不着总惦记养家糊口,所以能把全部时间用于为人们造福。”

不用说,这种灿烂理想的鼓吹者在逻辑上就是寡头政府、独裁者、第一执政官和贵族保护者。

他们拼命地工作,修筑公路和营房,却把教堂变成了监狱。

但是第三种人是人民。他们用严肃的科学眼光观察人,认清人的真面目。他们喜欢人的好品质,也了解他的局限性。他们通过对过去事件的长期观察,认为一般的人只要不受感情或自私心的影响,就的确能竭尽全力做正确的事情。但是他们不对自己抱任何虚假的幻想。他们知道生长的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要想加快人们智慧的增长就象要加快潮流或季节的进程一样,只能是枉费心机。他们难得被邀请参加一个州的政府,但是每当有机会把他们的思想变成行动时,他们就开始修筑公路、改进监狱,并把剩余基金用在学校和大学上。这些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者相信,正确的教育将会逐步消除世界上遗留下来的部分年代已久的弊病,因此这样的事业应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

作为实现这个理想的最后一个步骤,他们通常是写一部百科全书。

象其它许多需要巨大智慧和极度忍耐力的东西一样,第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书源于中国。中国的康熙皇帝想用一部五千零二十卷的百科全书博得臣民的欢心。

第一个向西方引进百科全书的是薄林尼,他有三十七本书就心满意足了。

基督教时代的最初一千五百年在启蒙的方面没有搞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圣·奥古斯丁的一个同乡、非洲人费利克斯·卡佩拉浪费了许多年写成了一本书,自以为是汇集了各种知识的宝库。为了使人们能够轻而易举他记住他提供的许多有趣事情,他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这是一大堆可怕的误传,却被中世纪以后的十八代子孙记住了,他们把这些玩艺儿当成了文学、音乐和科学领域的定论。

二百年以后,塞维利亚一个叫艾西多尔的主教撰写了一部崭新的百科全书,从此,百科全书以每一百年两本的速度增长起来。这些书的情况如何,我一无所知。蛀书虫(最有用的家禽)可能担当了我们的搬运工。如果所有这些书都保存下来的话,地球上就没有其他东西的立足之地了。

最后,在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求知运动,百科全书的撰写人进入了真正的天国。这些书和现在的一样,通常是由一贫如洗的学者们编写的,他们靠每星期八美元过活,劳苦钱还不够买纸和墨水的。英国尤其是这种文学的伟大国家,所以生活在巴黎的英国人约翰·米尔斯自然想到要把伊弗雷姆·钱伯斯成功的《万能辞典》译成法文,以便向路易国王的臣民们兜售他的作品,从中捞些油水。出于这个目的,他和德国的一位教授合作,然后又和国王的印刷商雷伯莱顿打交道,让他做实际的出版工作。长话短说,雷伯莱顿发现了这个小小的生财之道,就故意敲诈他的同伙,把米尔斯和那个条顿医生赶走以后,便为了自己而继续盗印。他把即将出版的著作称为《艺术与科学的万能百科全书辞典》,并发出了一系列颇能招来顾客的漂亮书讯,很能吸引人,预订单很快就排满了。

然后,他雇用了法国中学的一名哲学教授作总编辑,买了大量的纸张,然后就坐等着结果。不幸的是,等一部大百科全书并不象雷伯莱顿的如意算盘那样简单。教授搞出了笔记,但这不是文章,预订者大吵大闹地要得到第一卷,一切都弄得一团糟。

在这紧急时刻,雷伯莱顿想起了几个月前出版的颇受欢迎的《医学万能辞典》。他把医学卷的编辑找来,当场就雇用了他。这样,一本专科的全书就变成了《百科全书》。这个新编辑就是丹尼斯·狄德罗,这项本来是艰苦无味的工作变成了十八世纪对人类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作品简介:

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误。借助于房龙的宽容之眼,我们不难对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本书是他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

别人的评价:

书是去年看的了,突然间就想了起来。第一次,接触此书,是在高中时吧,语文课本里选了它的序言。像一篇童话式的寓言,还以为,书里都是这个样子的呢,后来看了才知道,实际上是房龙用文艺性笔法所写的一部反抗无知、偏执和暴虐的檄文。

他在书中阐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宽容。揭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认可的信仰,不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宽容的对待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

房龙没有采取一般作家写此类作品时的笔调,如采用描绘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等,而是用幽默的笔调来叙述那些不宽容的历史,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悲天悯人的思想。

从欧洲早期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圣巴多罗里昂大屠杀,种种种族的,社会的,个人的不宽容,让我们在触目惊心中,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

如果我们怀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这个世界是否会少一些猜疑和杀戮,少一些流血和牺牲?

正如房龙在书中所说的:总有一天,宽容将会成为法则。

作者:亨得里克·威廉·房龙

翻译:迮卫靳翠微

标签:亨得里克·威廉·房龙宽容历史哲学人文

宽容》最热门章节:
1关于房龙和他的著作2后记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幸福3三十、最后一百年4二十九、汤姆·佩恩5二十八、莱辛6二十七、革命的不宽容7二十六、百科全书8二十五、伏尔泰9二十四、弗雷德里克大帝10二十三、太阳国王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