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埃克哈特大师文集_讲道录 第五十六讲

约翰尼斯·埃克哈特
宗教哲学
总共89章(已完结

埃克哈特大师文集 精彩片段:

讲道录☾1☽

第五十六讲

Videns Jesus turbas,ascendit in montem etc.(Matth. 5,1)

“耶稣看见这许多人,就上了山。”(《马太福音》,5章,1节)

在《福音书》中写道,我们的主离开那一大群人,到了山上。他就上帝的律法开口教训(《马太福音》,5章,1节)。

“开口教训”。圣奥古斯丁☾2☽说:那开口教训的,已经在天上放好了他的座位。谁想要接受上帝的教训,那他就必须奋力向上,必须超越出一切目今广为流传的东西:他必须摆脱掉所有这些东西。谁想要接受上帝的教训,那他就必须聚精会神,摒弃各种忧虑和低级趣味。对于灵魂之数目众多并且分布广泛的各个力量,他必须要超越于其上,即使它们是处在思维这样的领域之中,虽然这思维原本是会行出奇迹来的,但他却还是必须超越于其上。如果上帝是想要对那些并没有分散开来的力量说话,那么,人们也必须超越出这个思维。

其次:“他到了山上”,这就要说明,必须是在被造物所是的一切都荡然无存的所在,上帝才会显示出他的本性的崇高和甘甜。在那里,人所知晓的不外就是上帝,以及成为上帝的影像的他自己了。

第三:“他走了上去”,这表明了他的崇高——凡是高的,就是跟上帝接近的——,这是指那些接近于上帝的力量。有一次,我们的主带着他的三个门徒上了一座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全身发光,就像我们将来在永生之中会有的那个样子(见《马太福音》,17章,1/2节)。我们的主说道:你们要记住,当我从天上对你们说话时,你们什么也看不到,既没有影像,也没有形态(参见《马太福音》,17章,8节)。当人得以“离开那一大群人”时,上帝就不用通过什么影像和譬喻而将自己赐给到灵魂里面去了。反之,一切的事物却都是在影像和譬喻之中才得以被认识的。

圣奥古斯丁说到有三种认知。第一种是限于肉体的:它接受各种影像,例如眼睛,眼睛观看并接受各种影像。第二种是属于灵心的,但它还是从属于肉体的事物之中去接受影像。第三种是内在于灵心之中的,它不是通过影像和譬喻去认知的;这样的认知,等同于天使了。天使之最高统治,是分成三部分的。☾3☽一位大师说:若没有了譬喻,灵魂是不认识它自己的,因为,万物都是在影像和譬喻之中被认识的。然而,天使却是不用譬喻就认识他自己和上帝的。他想要说的是:在高处,用不着影像和譬喻,上帝将自己赐给到灵魂里面去。

“他上了山,在他们面前全身发光”(《马太福音》,17章,1+2节)。灵魂应当得到变换,又重新被印刻到那个影像里面去。我说,如果灵魂超越出了所有的影像,那么,它就被印刻到那个影像之中去了,这影像,便是上帝之子了。大师们说:惟独子才是上帝的影像,而灵魂则是按照这个影像来成形的(参见《所罗门智训》,2章,23节)。但我说:子是上帝的影像,却又是超越于影像之上的影像;他是他的隐蔽的神性之影像。正是在子得以成为上帝的影像和子得以形成的那个地方,灵魂就按此而得以形成。子从哪里接受的,灵魂也从那里去接受。即使在子从父那里得以流出的那个地方,灵魂也不在那里逗留:它是凌驾于那个影像之上的。火和热是合一的,然而,它们毕竟还远远不是一体的存在。一个苹果的滋味和颜色是合一的,然而,它们毕竟还远远不是一体的存在:是口去尝到滋味的,对此,眼睛是无能为力的,而眼睛是去感受到颜色的,口对此则是一无所知。眼睛需要有光,而滋味则在晚上也仍然存在。灵魂除了那“太一”之外别无所知,它是凌驾于那个影像之上的。

因而有先知说:“上帝要在绿色的草原上牧养他的羊”(《以西结书》,34章,14节)。羊是极其单纯的;而那些总归到“太一”去的人们,也是单一的。☾4☽有一位大师说,人们对天的认知,从来没有像在那些单纯的动物那里认识得那么良好:它们以单一的方式感受到天的影响;小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然而,那些会动脑筋而有着各种想法的人,就经常会向外而进到多种多样的事物之中去。我们的主预言,他要让他的羊在山上那单一的绿色草原上尽情享受(参见《以西结书》,34章,14节)。所有的被造物都在上帝里面得以成绿。所有的被造物,先是从上帝里面掉落出来,然后,穿越通过天使。任何一个单个的被造物的本性所不具有的东西,在其自身里面却具有了所有的被造物的印记。天使在他的本性之中就具有所有被造物的印记;天使的本性所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始终就在自己里面完全地拥有了。天使之所以在自己里面带有上帝所能够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因为他们并没有失掉那虽然所有其他的被造物亦然拥有的那种完善性。那天使为什么具有这个呢?就因为他靠近上帝。

圣奥古斯丁说道:凡是上帝所创造的,都贯穿通过天使。在高处,万物都是“绿的”。在那“高山”上,万物都是新的和“绿的”;而如果这些事物掉落到时间性之中,那它们就变成灰白了。我们的主就是想要在所有被造物的那个新的“绿”之中“牧养他的羊”。所有的居于那就像在天使里面存在着的那种“绿”和“高”之中的被造物,比这个世界中任何的东西更加取悦于灵魂。太阳跟黑夜有多么大的不同,那么,居于那里的最最微小的被造物,跟这整个的世界相比,就也有那么大的不同。

谁想要接受上帝的教训,那他就必须到这山上去;在那里,上帝愿意在有着明亮的日光的永恒之白日里讲完他的教训。我在上帝里面认识到的,就是光;而触及到被造物的,那就是黑夜。任何被造物都触及不到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的光。人们认识的,应该是光。圣约翰说道:“上帝是真光,光照在黑暗里”(《约翰福音》,1章,9+5节)。这黑暗是什么呢?第一:人应当不去依附任何的东西,什么也看不见,对被造物不闻不问。我曾经多次说过:谁想要见到上帝,他必须是瞎的。第二:“上帝是照在黑暗里的光”,因为他是使人致盲的光。这是指一种这样的光,它是不可思议的,又是无穷尽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什么终了,也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终了。而这就意味着,它使灵魂变瞎,使灵魂什么也不知道和什么也不去认识。而第三种黑暗乃是最好的黑暗,它是指那种里面根本就没有光的黑暗。一位大师说:天是没有光的,它实在是太高了;它并不发光,它原本就既不冷又不热。在这样的黑暗之中,灵魂也就失去了一切的光;它已经超越出了可以称之为炎热或者颜色的东西了。

一位大师说:如果上帝想要将他的允诺之地☾5☽赐给人的话,那么,其中最最高的,就是光了。又一位大师说:对一切值得去向往的东西的良好品味,是必须由光带入到灵魂里面去的。还有一位大师说:除了上帝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纯真得可以到达灵魂的根基里面去。他是要说:上帝把光照在黑暗里,灵魂就在这个光之中超出于一切的光。灵魂固然以它的各种力量去接受光和甘甜以及恩典,然而,除了上帝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进到灵魂的根基里面去。灵魂确是在上帝里面接受了子和圣灵之从上帝里面的萌发。但是,除此之外,至于还有什么跟光和甘甜相关的东西也从上帝里面流出,那灵魂就只是以它的各种力量去加以接受了。

一些至高的大师们说:灵魂的各种力量以及灵魂本身,乃是完全合一的。火和火光,是合一的;但是,落到理性之中,二者就是具有不同的本性了。理性一旦从灵魂之中萌发出来,它就好像是落到了另外一个本性之中去了。

作品简介:

本书作者是中世纪德意志神学家和神秘主义哲学家,他认为上帝即万物,万物即上帝;人物成物之景,人的灵性与上帝的神性是共通的。他的系列神学思想不但构成了基督教新教的理论基础,而且哲学家产生了极为深运的影响。本书包括了埃克哈特大师的主要论著,即《教海录》、《论属种的安》、《论贵人》及《讲道录》。

本书根据瑞士苏黎世第欧根尼出版社1979年版《埃克哈特大师德语讲道和论说集》、马内斯出版社1999年版《埃克哈特大师德语讲道录》并参考美国Kessinger Publishing Company《埃克哈特大师著作集》英文版译出。

作者:约翰尼斯·埃克哈特

翻译:荣震华

标签:约翰尼斯·埃克哈特埃克哈特大师文集哲学宗教神学神秘主义基督教灵修心理学

埃克哈特大师文集》最热门章节:
1译者后记2附录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训喻3附录 埃克哈特逸闻4讲道录 第五十九讲5讲道录 第五十八讲6讲道录 第五十七讲7讲道录 第五十六讲8讲道录 第五十五讲9讲道录 第五十四讲10讲道录 第五十三讲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