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_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6、“忍”者

苏言唐静松
政治经济
总共44章(已完结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精彩片段:

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6、“忍”者

大和民族精神内核是什么?如果允许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忍”。忍,不是单纯的,是需要伴随相当的心理操作和外在对应的“技术”的。自古以来,经受过千千万万自然灾害的日本民族,对应自然,相当娴熟。可以说,日本人的忍辱负重,能屈能申,即使是越王“勾践”也望尘莫及。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一文化现象和日本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日本国土资源匮乏,矿产资源尤其短缺。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从严格意义上讲,日本列岛没有原生的居民,都是移民,而且日本列岛直到近代才统一成日本国,产生了强烈的、近乎歇斯底里的危机感。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流传着“日本岛沉没”、“日本人沉溺太平洋”等恐怖预言,日本人每天都处在朝不保夕的状态。

所以,日本民族的性格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根主线,那就是由强烈的危机感促成的“忍”,即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要生存便要不断“忍受”,直至成为强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团,都要拼命成为强者。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具有决定性的,一切都应由实力来说话。除了实力说话,日本人从不真正同情弱者,也不理会别的游戏规则。

强者意识是了解日本民族的一条主线,而受强者意识的影响形成了许多衍生的观点和态度,如在日本人心中没有绝对的善恶标准,也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的分别,只有强弱之别、等级之别、贵贱之别等等。总之,通过力量的对比,日本人很快就能建立起规则——要么我听你的,要么你听我的,没有平等协商的余地。

“忍”的上面,是一把刀,放在心上,有被迫的意思。而从语态上讲,也属于是被动行为,意思就是现在有危机逼迫着你,你没有办法,不得不去忍受。试想一下,把你放到一个四面环海的岛上,山多地少,还要经受时不时的地震,你的心情会如何?如果你能身临其境般的去感觉,你就能了解岛国日本人“忍”的根源。正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的心态里,埋下了“忍”的基因。“忍者”也是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这个称谓正式使用是在日本江户时代,但忍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据说在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务的是圣德太子。在当时,忍者普遍被称为“忍”,同时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对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称谓:如飞鸟时代称为“志能便”,奈良时代称为“斥候”,战国时代叫法很多,其中流传最广是“乱波”,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户时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样的“忍者”。

江户时代是忍者这一名称正式确立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在德川家族统治下和平时期的开始,这导致忍者失去了活动的舞台,作用越来越小,终至于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忍术也因而失传。关于忍者活动的最后记载,是1637年的“岛原之乱”,忍者作为幕府的部下参与了这场战斗。

忍者的特点,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背后的谍报活动。因此,日本关于忍者的历史记录寥寥无几,目前只发现忍术秘本中记录了圣德太子身边的一位忍者,忍者的起源也成为一个历史难题。

目前,日本各地虽有无以计数的忍术流派,但追根究底,忍术的源头都要上溯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两者祖出同缘,多有亲戚关系。但若彼此的雇主(主君)处于敌对关系,他们便不得不同室操戈,甚至兄弟阋墙。

忍者世界中,有四项基本戒律: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绝对不能泄露身份(这条最为根本)。忍者在以下三个时代最为活跃:11世纪末至12世纪末的源平时代、13世纪的南北朝、14世纪中旬至15世纪末的战国时代。

要做到“忍”字,必须隐藏起来,与黑暗为伍,也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后东窗事发。阴谋、鬼祟都是其特征。日本人的军事才能,突出地表现在擅长奇袭上。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趁天黑夜深、偷偷袭击的情节,这些并非凭空杜撰。近代史上,日本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是借助这种攻其不备、先发制人的手段,其中最典型的,要数1941年12月7日的偷袭珍珠港的成功。

成功的奇袭,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忍耐”,就是不管如何艰险漫长也能忍耐的劲头儿,二是“突发”,就是时机成熟给对方以致命打击的爆发力。这两个条件日本军队都具备,日本人的“性格”,早已为此作了铺垫。

偷袭珍珠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并且要冒极大的风险,日本55艘军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必须横越太平洋,航行将近3000英里的路程,途中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被美军侦察机发现,而前功尽弃。凭着高度的组织纪律和顽强的耐心,日本海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了攻击目标,趁周末美军戒备最松懈之际,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军舰和瓦湖岛上的飞机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袭击,于瞬间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

作品简介:

二战生灵涂炭之后,日本人为何至今不道歉?

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一次次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人怎么看待他们在二战中的角色?

日本民众持有怎样的立场?

正如这本《日本,我误解你了吗?》,书名与加藤嘉一所著《中国,我误解你了吗》标题相向而行。这两书的区别在于着眼点:写中国的从小处着眼,写日本的从大事入手。矛盾的根源之一是两国视角的大相径庭,这正是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的问题所在。

可能,中日难免一战——中国人民想和日本人民谈谈。为什么日本不认错?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需要一次毫不保留的对话。每隔几年,中日敌对情绪总要有一次几乎打致临界点的时候,2010年是中国船长被捕事件,2012年是钓鱼岛之争。多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角度以及所表现出的行为结果,有太多的不理解。侵略血行无可置疑,但日本人就是不道歉,甚至永远否认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事实,而在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种种领域,日本人的所行所为更是难以用正常逻辑去解释,是隔阂,是差异,还是误解?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需要一次毫不保留的对话。

这是众志成城的中国的声音,它以极大的包容友善,面对着令人无奈尴尬的回应。这是一簿错综复杂的历史旧帐,混杂了风云际会的国际关系。这是不吐不快的民族情节,隐忍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愤怒与希冀。其实,中国人要的并不多,只要你肯公正客观地面对历史。

作者:苏言 唐静松

标签:苏言唐静松日本文化社会学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最热门章节:
1附录 参考资料2后记 道歉不能随便3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9、压力4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8、神国5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7、大日本6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6、“忍”者7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5、专业8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4、警察9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3、礼仪10附件 日本人的几件事 2、严谨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