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_第八章 营销对局之三:浑浊的水战 营销案例 农夫山泉的营销困境

吴晓波胡宏伟
政治经济
总共64章(已完结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 精彩片段:

第八章 营销对局之三:浑浊的水战

营销案例 农夫山泉的营销困境

“水这个行业的利润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省出来的。”农夫山泉的总经理刘颗对这个产业的巨额成本和微薄利润显得一脸无奈。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刘颗很审慎地用了“微薄”这个模糊量词来形容公司辛苦了一年的收获。

记者得到的一份数据也验证了刘颗的回答。一箱24瓶装550ml的普通盖农夫山泉,瓶身和瓶盖的生产成本0.5元左右,一箱水的生产成本就是12元。农夫山泉去年的广告、促销、渠道费用和人员工资累加起来近1亿元,摊薄到每箱水是4元钱。再加上平均每箱水的运输成本3元,总成本为19元。按2001年末的促销价格计算,同样一箱水的批发价只有19.6元。两项相减,一箱水的账面利润仅仅只有几毛钱而已。

如果再考虑到浙江淳安新厂3.5亿和东北靖宇新厂4.7亿投资的贷款成本,再减去上交建德、淳安和杭州当地政府的税收,农夫山泉的盈利空间,也确实只能用“微薄”来形容。

什么吞食了农夫山泉的利润?

困境的由来是农夫山泉的营销一直存在着一个战略性问题:农夫山泉只有一个灌装厂,而娃哈哈在全国有15个灌装厂。运输半径太长,导致运输、销售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出许多。农夫山泉必须要依靠大量批发商和经销商网络的力量来分销自己的产品。农夫山泉非常重视产品策划和零售终端建设,对销售和经销商渠道建设却不太在行。

据一位当年在农夫山泉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2000年年底,打赢了“天然水与纯净水”嘴仗的农夫山泉业绩大幅度下滑。很多经销商因为农夫山泉不稳定的销售政策而遭受损失,农夫山泉自己也产生了大量库存和巨额的亏损。最大的问题是,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倒挂现象,渠道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

另一位农夫山泉的经理告诉记者,农夫山泉的6个产品太单薄,无法与娃哈哈的多系列产品相抗衡。竞争对手一压迫,农夫山泉的批发分销渠道立即危机四伏。

2001年年初,农夫山泉开始降价,虽然降价后农夫山泉的销量直线上升,却叫好而不叫座,利润并未直线上升,造成运输和销售上的成本压力顿时激化。解决营销通路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农夫山泉的解决之道

为了解决销售上的问题,农夫山泉于2000年10月进行大换血,大举招兵买马。

刘颗就是在此时进入养生堂做水业销售总监的。刘的任务很清楚:补上农夫山泉销售上的短板。

2001年降价前,刘对销售队伍作出了几个调整。第一,将农夫山泉原有的划省销售改为大区经理制。根据农夫山泉的实际销售情况,把全国的销售队伍分成了浙赣、华中、华南、上海、北京等11个大区,并且撤销了部分没有必要存在的分公司和财务部。在大区下的主要城市,又设置了办事处,负责人是城市经理。第二,刘建立了全新的销售汇报系统。农夫山泉新的销售汇报系统借鉴了成熟的台资和外资企业的一些经验,建立了自己的一系列销售报表,为高层的很多决策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支持。这套系统的建立与执行,使得农夫山泉销售汇报系统的水准大大提高。

最后,刘还发展了相应的薪酬体系,以激励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降价虽然没有给农夫山泉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新的利润空间却安抚了受伤的经销商网络。随着进一步合理分配渠道中的利益,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

作品简介:

在过去的20年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

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现在,你同时派人去东北的长白山天池,西北的阿尔泰山麓,东南的海南岛丛林,西南的青藏高原,你随便走进一间鸡毛小杂店,然后把所有的商品目录都抄下来,你会发现,重复出现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

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很少看到稳健而平实的成功,我们很少发现浅显的、直截了当的理念。关于中国营销,我们实在需要一个可以用时间来证明的教案。而你即将阅读的正是这样一个罕见的、关于幸存者的案例。

《非常营销》解答十大“非常之问”——

你想让你的商品出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吗?

你想让每一个中国人平均每年都十次购买你的商品吗?

你想跟数万家大大小小的经销商长期而互惠地做生意吗?

如果只给你2000个销售人员,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

你知道在消费形态迥异的市场上投放广告的秘诀吗?

你掌握了在一个信用淡薄的竞争氛围中持久生存的规律吗?

你了解在大江南北开办生产基地的最佳模式吗?

你学会了如何跟跨国公司打交道吗?

如果你是市场的跟进者,你将如何超越?

当你成了市场的领跑者之后,又如何保持优势?

娃哈哈一年销售近60亿元,广告投放超过5亿元,产品覆盖几乎中国的每一个乡镇。从1994年起,它就是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企业,2000年一年的销售总量是排在它后面的第二到第五大饮料食品企业之和。娃哈哈的营销模式,迄今是中国营销界一个十分诱人的谜。为了写好这本书,娃哈哈的企业档案甚至财务报表都完全向吴晓波等人敞开,甚至娃哈哈的竞争对手渴望知道的东西也透露给了他们。

作者:吴晓波 胡宏伟

标签:吴晓波胡宏伟非常营销管理企业史商业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最热门章节:
1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后记2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营销观点 科特勒眼中的“2005年营销”3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营销案例 “幸运”的冰茶4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3、“三全战役”5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2、四个“火枪手”6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1、业界大变天7第九章 展望篇:较量才刚刚开始 引子8第八章 营销对局之三:浑浊的水战 营销观点 中国企业是经营还是操作?9第八章 营销对局之三:浑浊的水战 营销案例 农夫山泉的营销困境10第八章 营销对局之三:浑浊的水战 4、解读中国企业的“第三名”现象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