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金刚经说什么-1

现在的这一本书,是一九八零年的讲记。

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就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

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方便般若,第五种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修持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没有修道的人,有什么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恼境界。如古人诗中所讲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词叫做无师智,也叫做

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鸠摩罗什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缘故。

清朝有位历史学家赵翼,也是大诗人、大文毫,他晚年写了。。。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象。

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悟道的时候,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

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一听就懂了,这就属于方便般若。

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金刚经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一种。

所谓“波罗密”,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

现在我们讲的这一本经,如果照含义来说明经名,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他的父亲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当和尚了,他的妈妈是一位公主,逼着这位宰相还俗,跟她结婚,后来生了这个儿子。以后这位公主自己却要出家,宰相丈夫不答应,我好好的出家当和尚,你逼着我还俗结婚,现在你却要出家。所以这个故事真可以编写成一部小说。

鸠摩罗什十一二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说悟道了,三十多岁就到了中国大陆。当时是南北朝时代,为了请这位学者来,消灭了三个国家,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桩震撼的事件。研究当时的历史很有意思,鸠摩罗什这样一位大法师,这么有学问的一个人,各国都在争取他,什么经济、政治,一概都摆在后头不管,因为争请鸠摩罗什,一国消灭了另一国,第三个国家又消灭了第二个国家。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是武则天这位女皇帝所作。

金刚经分成三十二章,是梁武帝时代编辑而成。这个编辑人是谁呢?就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我们研究中国文学,有一部非读不可的书,就是“昭明文选”,这也是国文系必读之书,就是梁昭明太子所编辑的各种名文。

金刚经的感应力量非常大。

为什么敲木鱼呢?鱼是昼夜瞪着眼睛的,鱼睡觉就是停在那里不动了,休息一下就算睡觉了。所以我们庙里敲这个木鱼,是要我们精进,修道要效法鱼的精神,昼夜努力不停。

从明朝开始的一副对子:“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印度人不太注重时间,所以印度人没有历史观念。十七世纪以后,靠着英国以及东西方一批学者的整理,才有了印度史。。。。。。。所以有些人要学梵文来研究佛学,那就是一个非常滑稽的事。尤其是现在的梵文,是十七世纪以后的梵文,唐宋以前的梵文,连一本原经都找不到了。

严格的来说,真正的佛法,全部都在中国大藏经里。

所以说,花很大的精神学梵文,为了研究佛学,真是浪费光阴。

印度人除了没有时间观念而没有历史外,数字观念也非常差,所以佛经上这里八万四千,那里八万四千,等于杭州人说:“木老老”,多得不可数的意思。印度人说多得很就是八万四千。

佛由三十一岁开始说法,直到八十岁,在四十九年之间,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卫国。

“给孤独”长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

这一千二百五十个佛弟子,叫做常随众,佛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其中有些人年龄都比佛大几十岁,佛是三十一二岁开始说法,舍利子年纪较佛大二三十岁,目连也比佛大。

所谓比丘是出家人,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乞士是一个好听的名词,意思是讨饭的,讨什么饭呢?不是讨一口饭吃的饭,是讨一个永远不生不灭的精神食粮。所以,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众生,称为成佛比丘。

世尊,是佛的另外一个代号,佛经里所称世尊,是指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过我们要注意,所谓这个世界,不是只讲这个人世间。

佛学里有净土,有秽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算秽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

所以说佛经里所称的世界,是包括我们这个世界,以及超过这个地球范围所有世间的世界。

一千个太阳系统这样的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再把一千个中千世界加起来,叫做一个大千世界,他说这个虚空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实际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数、不可量那样多。这个说法以前是没有人相信的。

佛的戒律,规定弟子们喝一杯水,必须先用一块布滤了以后,才可以喝。为什么呢?“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佛的眼睛,看这一碗水,有八万四千个生命。几千年前他这样说,也没有人相信。

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佛采用的制度,以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了,这个是佛的制度。

我们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这个衣服,是明朝老百姓的便服,所不同的是出家人的颜色朴素而已。分别身份就在头发,出家人是光头,在家人有头发,衣服都是一样的。

说到乞食的制度,泰国还保存着。泰国信佛教的家庭,中午饭做好了,出家人没有来化缘以前,锅盖也不敢开;出家人来了,锅盖赶快打开,用勺子在饭锅中心挖起装上一碗,再把很好的菜给他装满。化缘的走了,自己才吃饭,这是佛教所遗留的制度。

我们研究佛经,会发现所谓夜里到白天,昼夜二六时中,佛都在禅定中,在如来大定中;只有中午吃了饭,才打坐休息一下。大概从下午一两点到五六点钟说法,等到天快要黑了,大家闭起眼睛又入定去了。

善现就是“须菩提”,是中文的意译,意思是他的人生境界,是道德的至善。

有的称我“南法师”,我不是法师啊!我没有出家。

象鸠摩罗什的翻译,信、达、雅,皆兼而有之,非常难得。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译本。

实际上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这是对成道成佛者的通称。。。。。。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翻译,它的全称是菩提萨舵<土垂>。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萨舵<土垂> 是有情。

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富贵功名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坡注:《情系红尘》。>

一切众生,本身是有灵知,有情感的生命,所以叫做有情。古人有两句名言:“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菩萨”是佛弟子中,走大乘路线的一个总称。

离开人世间的一切,专心于自己的修行,也就是放弃一切而成就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罗汉的境界。这在中文叫做自了汉,只管自己了了,其他一切不管。禅宗则称之谓担板汉,挑一个板子走路,只看到这一面,看不见另一面。也就是说,把空的一面,清静的一面,抓得牢牢的,至于烦恼痛苦的一面,他拿块板子把它隔着,反正他不看。

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

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坡注:济癫>,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罗汉境界住空,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见心不烦,只管自己。

楞严经上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有些人自己并没有成道,但是有宗教热忱,愿意先来救助别人,帮助别人,教化别人做善事。任何的宗教都有这样的人,自己虽没有得度,没有悟道,却先去救别人,这是菩萨心肠,也就是菩萨发心<坡注:德兰修女>。

在家有菩萨,出家一样有菩萨,虽然形象是出家,但是他的发心、愿行、心性及所做的事,都是菩萨道,这就叫做出家菩萨。

实际上,后来禅宗五祖就曾说过,要成佛悟道,专心念金刚经就可以了。甚至不识字,不会念的,只要念一句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就行了,这是经题的要点,是大智慧成就到彼岸的意思。结果,六祖就是因金刚经而悟的;所以后世的中国禅宗,也叫做般若宗。外国也有称做达摩宗的,这都是因为五祖、六祖由金刚经直接传承,鼓励大家念金刚经这件事而来的。

这个问题太难了。一个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这个心念;一个英雄可以统治全世界,没有办法“降伏其心”。自己心念降伏不了,此乃圣人之难成,道之难得也!

“汝今谛听”。“谛”是仔细、小心。

我们都知道,学佛最困难的,就是把心中的思虑、情绪、妄想停住。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佛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心,要想它能定住是非常困难的。像年纪大一点的人睡不着,因为心不能定。年纪越大思想越复杂,因此影响了脑神经,不能休息下来。

真正的宁静,达到了止的境界。由止再渐渐的进修,生理、心理起各种变化,才可以达到定的境界。

所谓“定”,等于小孩子玩的转陀罗,最后不转了,它站在那里不动了,这只是个定的比方。

“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坡注:《浮士德》>。。。。。。。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处,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

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坡注: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的。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坡注: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孔明,孔明!>。

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萨们。

古代也有将菩萨翻成“大士”或者“开士”,表示是开悟的人。。。。。。摩诃萨是唐宋以后念的,真正梵文发音是马哈,诃字念成哈字。。。。。。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比较接近唐音,国语反而距离很远了。

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坡注: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谭子著了这部“化书”,认为宇宙生命的变化自己可以掌握,人可以永远地活下去。

一种生命为“有色”,是有形象,有物质可以看见的。另有一种生命是“无色”,不是我们所知,也看不见,可是它确实的存在。譬如说鬼吧!到底有没有?当然可以告诉大家确实有的,并没有什么可怕,那是“无色”的生命,跟我们阴阳电子不同而已。

如果到贵州、云南的边界,就可以听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称为山魈,这个山魈,我们拿佛经来解释就很简单了,他是“若有色”“若无色”的众生。他有时候给你看见,有时候不给你看见,高兴给你看见就看见,不高兴就看不见。

有些生命没有思想,没有知觉,但有感觉。

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半空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滚滚。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对皇帝用的“洪福齐天”因为“洪”字不好意思写,就写个“鸿”字。

清静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更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罗汉、菩萨也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坡注:此乃娑婆世界之一苦因,难怪西方净土要以莲花化生。>

念空不是住,那是假住,住在空上,是不究竟的。

倚老卖老是我相,但有许多年轻人倚小卖小,那也是我相。更有许多小姐们倚女卖女的,也是我相。

布施有三种,第一种财施是外物的,像金钱财物等布施,这叫外布施。第二种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识传授,智慧的启发,。。。。。。这种属于内布施。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等。不管是哪一种布施,施者应该抱持无施的心态,用一种希望他人能够得到益处的心情来贡献,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

救度一切众生,九九藏书网度完了,他老人家说:再见,不来了。只是吩咐四个弟子暂时不要死<坡注:?>,要“留形住世”,活着等弥勒菩萨下来。

儒家经常告诫人,不要得意忘形,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年龄,或者有了学问,自然气势就很高,得意忘形了;所以,人做得到得意不忘形很难。但是以我的经验还发现另一面,有许多人是失意忘形;这种人可以在功名富贵的时候,修养蛮好,一到了没得功名富贵玩的时候,就都完了,都变了;自己觉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变成失意忘形。<坡注: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坡注:雁渡寒潭。>

人体是个小宇宙,。。。。。我们身上的大小肠,就是身体中的江河、海洋,西游记叫它是无底洞,吃下去漏出来,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禅念住,杂念妄想没有了。二禅气住,所谓打通气脉,外表呼吸停掉了。三禅脉住,脉搏不跳动了,连心脏跳动都非常缓慢。四禅才是舍念清静,整个的身心丢开了,没有感受。但是要想达到气住脉停的定境,必须先把自己身体上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种类,整个变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讲的变化气质。假使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转化而想修持得定是决不可能的。<坡注:达摩面壁。>

如果一个人能够丢掉帝王富贵,能够放得下一切,才够资格学佛。<坡注:古来出家皇上知多少?>

有些人打坐,在坐好多同学都有经验,坐得好的时候,突然一阵檀香味来了,其实并无香味,可是他的确闻到了。香味哪里来的?是你内在定境到了极点,人体内部清净光明就会发出香味来。<坡注:此说法不一定对,外来信息是不能否认的,但不可住它。姑存此一家之言。>

另外一股人味;像西游记上说的,一闻就知道这里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们到猪栏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猪味,狗窝里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狗味。那个神仙到我们这里一闻,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坡注:在诸多遇仙的传说故事中,神仙往往都会抱怨凡人的臭味。真所谓五浊恶世也。发心来此化现度人的上师们,实属可敬可佩。>

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愿意把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菩萨的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着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众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

年轻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啊!最近我发现年轻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都有些担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坡注:噫!老先生此言差矣。古人云: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半少年人。每人因果不同,业债有异,谁知道今天脱的鞋明天还穿不穿!要找早夭的年轻人,可以随手理出一大堆!既然历经千载修福报后才有幸能人生佛法兼得,便当立刻开始修行自救救人,何言年轻人暂不宜学佛哉?!先修习起来,再去弄做人的道理或儒家国学,有何不可。且佛学通之后,在习“尘学”,则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也。俺是为众生计而“爱真理有过于爱老师”,若言语有忤逆之过,甘愿痛吃辣棒,望师爷及众同修明鉴。>

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鸿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出世间法。清福比鸿福还难。。。。。。。。。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阿弥托经先提西方,药师经,金刚经都是先提东方,讲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讲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

东方是所谓生气方,所以要求长生、长寿,就要念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如来。药师佛是东方世界的佛国,西方世界是讲归宿的,东方世界是谈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东方文化也是生生不已!

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坡注:子曰-------君子固穷>。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坡注:所罗门王虽不够圆满,但也不错了,符合转轮王条件否?>。

佛经上记载了一个故事,佛过世百年后,印度有一个有名的阿育王,年轻的时候不信佛,中年以后开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万四千个佛塔,其中有一个塔,唐朝以后飞到中国来了,不晓得因为地震还是其他道理,这个塔悬空飞过来,落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这个塔里边是佛当时本身真的舍利子<坡注:以后若去浙江,不可错过>。

道家北派丘长春<坡注:诸君可别中金庸的毒把他老先生当成单纯的剑道杀手了,当心龙门派道长们不答应,道士不等于武士!>,成吉思汗一死,丘长春告诉徒弟们说要洗澡,跳进小池洗完了以后说,我那个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坡注:此事属实否?俺懒得去查历史书了,那非我所长,盼望某一天有朋友能证实后告诉我。>

还有个佛经上提到周利盘陀伽的故事。。。。。。笨得无比,。。。。。。。。佛最后就叫他念“扫帚”两个字。他念了“扫”,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扫”,学了好多年才会念。可是后来他的神通最大,还救了几次佛的命。<坡注:“以菩提心为因,以大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这方便度人的大智慧,以佛为最高也。生在佛时代的弟子真是幸运儿,在我们时代成天呈脚不点地状忙于找名利的聪明人,最终成就与这位典型的“白痴大师”相比如何?灰飞烟灭!>

狗吃大便等于我们吃红烧肉一样的香,那是它的粮食。<坡注:猛看恶心,细想却可发现精辟的道理。众生总习惯以自己的立场去看世界,如同井底之蛙,总以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轴心,以为自己可怜的一点点见解是全宇宙唯一最伟大的真理宝库,其他的东西都是不可理喻的谬论。所以“狗改不了吃屎”,狗要升级,连其饮食习惯都要注意改变,人要升级,也要注意这一点,用西门庆式的生活方式去修“房中术”,只有走火入魔。当生厌离心!!南老这种奇特的思维习惯令人佩服,够大肚能容也。>

大家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吧!讲人生心为形役。我们人都做了身体的奴役,冷起来要穿,热起来要脱,饿了要吃,吃饱了要吃泻药<坡注:七把叉>,一天到晚为身体忙。外境界的尘劳指挥我们,我们成为外境物质世界的奴隶。<坡注:科学发展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肉体,却摧残了灵魂。在纽约的见闻使我不愿去美国,因为我怕穿上那使他们不断飞转驶向死亡终点的红舞鞋。俺更喜欢清福。>

真正的佛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坡注:只教游泳法,拖不了人,尤其是下定决心坚持要沉没的人。是故佛法虽无边,却度不了无缘。>

肉身尽管长寿,五百年还是五百年,一千年还是一千年,而永远不生不灭的,并不是这个肉身相,而是法身。那个法身,不能拿形象来见。<坡注:法身是不是“聚则为形,散则为气”如《星球大战》中的大师?所以本对瓦德说:如果你消灭了我的肉体,只能使我更强大。于是就地入无余涅磐。抱歉,电脑中找不到上般下木的pan字。>

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因此有些庙子塑的佛像,同样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这是说过去大陆上的大庙子。唐代以后,道教兴起,也同样仿造这个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这是谈到宗教的情况。其实不论东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当程度的互相模仿。<坡注:有趣的是西方宗教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学说,当年把我搞的昏头昏脑,存此备考。>

成佛有三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象不同是化身。。。。。。。。法身就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报身是所谓的现象,法身是体。

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身,一生过得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这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难地过这一生,这是过去生所种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的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藏书网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着手。至于报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

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即身成就。。。。。。。。要想即身成就啊,。。。。。。。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化了,才修到即身圆满成就。<坡注:要想知道梨子味,得尝到。以上几段,俺也没体会,精进不止把,到时候证悟到就知道了。>

据说莲花生大士是释迦牟尼佛过世八百年再来的,他为显教教主时,是父母怀胎而生,可是他认为显教时候,重要修行的方法没有讲完,所以再转身而来,成密教的教主并由莲花化生。<坡注:从大士法力、化生方式来看,很有可能就是如此。观世音菩萨也早经成佛,为做“客座教授”而化现为菩萨再来。不可思议。>

当时南印度一国国王夫妇没有孩子,很难过,夫妇两在御花园里赏莲花,忽然一朵莲花中央,长高长大,莲花苞中跳出来一个小孩,有血也有肉,就是莲花生<坡注:在西方净土往生时不知是否也如此>。后来他继承王位为太子,十八岁成就,肉体常存。

据密教传说,因为莲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前一生走涅磐的路子,所以骑白马腾空而去。当他亲自现身时,永远是十八岁少年相,没有变过,偶尔会留一点小胡子。这个就是说明报身的成就,修成而永远存在;也就是道家长生不死的观念,所谓与日月同休,天地同寿,这就是报身圆满。当然,报身修成了以后,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才算真正学佛圆满。

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凡的。<坡注:“学问深时意气平”,自以为不可一世的“专家”“学者”们注意了。老百姓说:半瓶水响叮当,信乎。真理的表达也是极平实质朴的,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李商隐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众生的迷恋,法华经上提到一位菩萨,名叫常啼菩萨,常啼,永远在啼,这位菩萨大概喜欢哭,就是爱哭的菩萨。他觉得众生太笨太可怜了,害得他尽哭,所以叫做常啼菩萨。<坡注:因大慈大悲而哭。这菩萨为何常哭?而布袋和尚为何常笑?想想!发菩提心者去火葬场呆上一天就会想哭,为众生而哭!而去股市赌场名利场呆一个小时就会觉得可笑。>

现在佛告诉须菩提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如果你梦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云端上,那你就着魔了,那不是真见佛,你尽管拿石头去丢他,拿金刚经打他,你可以说:是你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跑来干什么?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释迦牟尼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山文殊道场。<坡注:又一位教授担任的客座讲师。求考上大学的人,要磕头的话这下可有地方了。>

文喜禅师因为自己悟了道,愿意发心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菩萨道。<圣富兰西斯当年也是如此,悟了否?对那些个不平常、好享乐名利的自称得道者可要当心!如当年的洪秀全等骗了多少人?!这种情况今天也很多见。>

不着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闹那些境界,自己走入着相的路线,自找麻烦还是小事,已经落入了魔道事大。<坡注:此乃真知灼见。慎之,慎之!!>

一个人不要说智慧,生来能有一点聪明,都还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无上的智慧,不是求得来的,是修来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无上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来的,守戒累积起来,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

站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时代愈来愈进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来讲,愈来愈堕落,是退步的<坡注:此点与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表达的说法相同,而且连西方人自己的一些智者也认识到了>。所以我们现在讲时代进步,是站在物质文明的立场来说的<坡注: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只是使人类享受得如同金庸的花雕茯苓猪>;佛法是从人文的立场来看时代的。迟五百年,人的智慧变得越来越低,到了末法时代,人十二岁就可以生孩子,脑袋非常发达,四肢和两手两脚越来越小,极聪明而没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杀人。换句话说,灾难、病痛、战争随时存在<坡注:现在就是如此,而且长期以来都是从来如此>,这是末法的时候,现在还没有到。

金刚经说什么》_金刚经说什么-1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金刚经说什么金刚经说什么-1

书籍
上一章
1/3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