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美国大外交_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2 贺璧理先生与门户开放政策

乔治·F·凯南
世界历史
总共13章(已完结

美国大外交 精彩片段:

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2 贺璧理先生与门户开放政策

在这些演讲的第一个演讲中,我将美西战争作为20世纪上半叶外交的一个前言来谈论。现在,我希望讨论美国外交史中的另一个事件。在世纪之交的同一历史时期,这一事件也具有同样的前言性质:海约翰(John Hay)门户开放照会的发送。

我想你们都会记得这一事件的基本性质,因为在美国,这一事件已经得到普遍的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当欧洲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并侵占中国的一部分为自己所独有的时候,美国国务卿猜到它们的目的,先发制人,通过发出照会部分地挫败了它们的计划。该照会要求它们在中国遵循门户开放原则——各国权利均等的原则——以及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原则。当时公众舆论对该事件的解释今天被载入教科书,马克·沙利文(Mark Sallivan)在其题为《我们的时代》()的论文中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

“门户开放”政策是一个美国观念。该政策的提出与其他国家实行的势力范围政策形成对照……

“门户开放”是美国外交史上最值得称赞的事件之一,是善意的冲动与力量以及精明的谈判技巧相结合的一个范例。没有一个赞成海约翰政策的政治家和国家想要这样做。这就像要求每一个相信真理的人站出来——说谎者不得不第一个站起来。海约翰彻底看穿了他们;对人性的洞察是他的强项之一。☾1☽

现在,请记住这个解释,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1897年底和1898年初,有一个真实而合理的担忧:中国会被瓜分。在那几个月里,俄国很明显地表露出要在满洲(Manchuria)拥有特殊地位的决心,包括在旅顺港(Port Arthur)的海军基地以及在现在的大连(Dairen)的商港,两个港口都由跨西伯利亚铁路连接;德国加强了对胶州湾(Kiaochow)的控制和对山东半岛的影响力,法国从南边和现在的印度支那赶过来,就港口开放、铁路特许、任命法国人为中国邮政机构负责人和其他一些优惠成功地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

这些偶发事件自然而然地在伦敦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在此之前,英国是中国贸易的绝对统治者。它们拥有对中国80%的贸易;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包括我们美国,只占20%。由于处于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英国商人总是支持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也就是说,消费商品进口的关税待遇、港口税等各国均等。现在,他们不能确定,随着其他大国获得了势力范围,所有这些如何才能实现。这会将英国贸易排除在外,还是不会?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此前,中国贸易中的主要困难是中国地方当局,而不是世界强国的行动。英国商人一直要求他们自己的政府,认为英国政府忽视外交礼仪、忽视在北京的中国政府,要求英国政府直接进入中国内地,乘着它的炮舰,沿着大河前进,迫使顽固的官吏取消他们设置在商品运输道路上的障碍和苛捐杂税。如果这将是其他强国在它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做的事,那么这也许是一件好事情。或许英国甚至能够从中获利。但是,假设那些强国仅仅是开放内地进行贸易,并将内地据为己有。那么事情就会更糟。

与英国商人不同,英国政府自身有其他一些担忧——这些担忧比英国商人圈的抱怨和愤怒更为严重。这些担忧具有战略和政治意义。英国政治家们不喜欢俄国要在渤海建立海军基地的想法。这一切将在哪里结束?这不会导致俄国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吗?在一封与沙皇政府的秘密通信中,英国外交部非常坦率地说出了它的担忧:

一个与中国有4000多英里陆地边界(其中一部分边境离中国首都很近)的伟大的军事强国,绝不能不对中国地方当局产生相应的影响。女王政府认为以下情形是最为不幸的事情:俄国政府认为必须在渤海湾再控制一个港口,使海湾其他地区无关紧要地继续留在中国主权之下,俄国就控制了通往中国首都的水路,这将使俄国在海上获得与其在陆上已经获得的相同的战略优势。

俄国人并不理会这个通讯,一往无前地实施他们的计划。在大量的担心和争论之后,1898年春天,英国政府从两个方面对这一情势作出了反应:表面上强调在中国维持门户开放政策的重要性;私下里四处寻求与其他国家或是反对俄国战略入侵中国的国家签订某种特殊的协议。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有第三条行动路线。当时他们有点不情愿采用这条路线。但是在中国的英国商人强烈地催促他们采用这条路线。他们知道,如果其他方法都不奏效,他们就不得不采用这条路线——在长江流域发展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那里,他们自己的贸易规模最大,在那里,他们能够对北京政府施加更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发展这样一个势力范围,至少他们能够确保自己不会被排除在中国最重要的部分之外。此外,或许还会有其他优势。

正如我说的,1898年春天,他们依然希望他们不需要采用这条路线,但是他们不是很确定。中国的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多年来作为英国政策基本原则的门户开放主义开始普遍地表现出局限性。过去,这仅仅是一个进口消费品为大众分配和出售的问题。对于这种贸易,门户开放政策明显适用,符合英国利益的要求。但是现在,外国对从中国政府获得铁路建设和采矿企业的特许权感兴趣。在这里,门户开放主义并不是真的适用。在战略上和政治上,这些特许权对于那些希望中国政府在批准这些特许权时仅受商业考虑引导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政府实际上是被迫决定在中国的这些地区由这一个强国来修建铁路,在那些地区由另一个强国来修建铁路。让各列强的活动在地理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分散,而不是所有国家在一起毫无目的地打转,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如果英国想要参与特许权业务(他们也参与了),他们就标出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他们的特许权是集中的,其他强国的特许权被排除在外。

因此,除了列强本身的不道德之外,这些所谓的势力范围成长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必然性。门户开放主义——这一主义是如此的陈旧,以至于1898年英国议会将之称为“这个被引用和重复引用的著名短语几乎是令人生厌的(ad nauseam)”☾2☽——与新情况并不完全相关。但是,英国政府认为,谈论门户开放政策仍然是有用的,并在新闻界给予公开的承认。因为消费品的贸易,还有特许权仍然大量参与其中;他们不希望看到英国商人在世界各地受到排斥;如果商业“开放”政策受到普遍的尊重,那么它可能会作为一种可靠的约束力量,来约束其他强国的战略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张。

作品简介:

在超过六十年的岁月里,乔治·凯南的《美国大外交》是公认优秀的关于美国外交的作品。利用其显著的外交经验与专业知识,凯南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概览与批判。这个60周年增订版本包括了美国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翰·米尔斯海默的重要介绍,提出了对凯南作品的新理解,探索了本书的持续影响。

“这些在1950年发表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演讲,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的很多年里一直是有最广泛阅读量的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作品。”

《外交事务》,过去七十五年里最重要的书。

“一个真正懂得有关外交政策知识的人的一部关于外交政策的著作。” 《纽约时报》

“一部经典的外交政策教科书。”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关于外交这一主题的最简明扼要的总结。” ——亨利·A·基辛格

作者:乔治·F·凯南

翻译:雷建锋

标签:乔治·F·凯南美国大外交美国历史

美国大外交》最热门章节:
1第三部分 格林内尔(Grinnell)演讲集 2 美国外交与军事2第三部分 格林内尔(Grinnell)演讲集 1 对沃尔格林演讲的反思3第二部分 苏联行为的根源 2 美国与俄国的未来4第二部分 苏联行为的根源 1 苏联行为的根源5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6 现代世界的外交6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5 第二次世界大战7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4 第一次世界大战8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3 美国与东方9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2 贺璧理先生与门户开放政策10第一部分 查尔斯·R.沃尔格林(Charles R.Walgreen)基金会演讲集 1 美西战争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