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太平洋战争2·铤而走险_第四章 和?战! 毫无胜算的国力对比

青梅煮酒
世界历史
总共26章(已完结

太平洋战争2·铤而走险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和?战!

毫无胜算的国力对比

日美矛盾无法调和,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打起来已变成了一个时间问题。现代战争归根结底是国力之争,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枯燥无比的数字来说明美日双方存在的全方位差距,日本对美国发起的这场战争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可以说,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东乡茂德、贺屋兴宣、野村吉三郎等清醒派人士之所以坚决反对与美国开战,并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多么爱好世界和平。以米内光政为例,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国内的强硬派急于扩大与中国的战事。尽管最初米内保持了矜持,但并没有看见他上蹿下跳地反对战争,甚至最后也赞成将战事扩大,还强烈要求出动海军,占领了中国的海南岛。在他们眼中,国力贫弱的中国想欺负就欺负一下,没啥大问题。但对于强大的美国,他们很清楚两国国力有着巨大的差距,一旦开战,日本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

从19世纪末超越英国一直到今天,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尚不十分显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一些老牌帝国如英国、法国的迅速衰落,美国无可争议地坐上了西方世界的头把交椅。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让苏联崛起,于是冷战开始。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美国变成了吆五喝六的世界警察。此按下不表,回到正题。

先从现代战争所需的最重要的物资石油说起。日本实施南方作战的终极目标是荷属东印度,因为那里有日本人垂涎三尺、梦寐以求的宝贵石油。战后有日本史学家说:日本为了石油而发动战争,又因为没有石油而输掉了战争。尽管我们清楚即使有了石油,日本也不可能最终赢得战争,但至少说明在日本人心目中,石油是他们最后战败的关键因素。可谓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193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就达到了12311万吨,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出产全球2/3以上的石油。美国的石油产量超过了日本200倍。当时世界上其他重要石油产区的产量为:苏联1850万吨,墨西哥698万吨,东欧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648万吨,中东616万吨,荷属东印度800万吨。战前日本每年的实际需求量为480万吨,开战时的石油储备是800万吨。如果能够占领荷属东印度并占有那里的石油,日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石油的供应问题。

但这马上就带来了一个死结。当时日本燃油的80%依赖于最大的潜在敌人美国,高级燃油如航空汽油,依赖程度更是超过了90%。日本为了自给自足,去夺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又势必导致与美国的战争,真是纠结呀。

要说日本为了在本土和占领区寻找到宝贵的石油资源,也是煞费苦心。前文提过,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在他的《最终战争论》中,曾经提议要入侵并占领中国的山西。这并不是石原有多么仇恨阎锡山,唯一的原因是石原认为山西那一带可能有日本急需的石油。石原毕竟只是谋略家,而不是地质学家,他的判断是错误的。今天我们知道那里确实没有油,倒是有煤和很多煤老板。

用石油取代煤炭为动力燃料是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人的功劳。1910年,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组织在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结论是石油燃料可以使舰队的航速提高至25节。这是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与蒸汽船淘汰帆舟、航空母舰把战列舰从海上霸主地位拉下来一样,是在世界海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大事件。从此以后,煤炭就逐渐退出了海运航行的舞台。

日本是典型的贫油国。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管理的范围内,具备石油开采价值的地方也有一些。包括本州岛北部的秋田、新潟,库页岛的南部,中国台湾的中央山脉以及北海道地区等。据1930年的数据说明,当年日本的石油产量为本州岛22.6万吨,库页岛19.3万吨,中国台湾3.2万吨,北海道7500吨,合计45.9万吨。日本也曾在中国抚顺利用油页岩提炼石油,但成本高、产量低,质量也满足不了实际要求。总数只有数十万吨的石油,对于日本来说,在和平时期正常使用都远远不够,更无法满足中国战场对石油的大量需求。日本只有走上对外寻找石油的道路。

20世纪20年代末,曾经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于是下定决心要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当时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高桥纯一教授是公认的石油专家,他的石油生成理论是所谓的“海底腐泥起源说”。根据这一理论,日本将找油重点放在了辽宁的南部,原因是这里靠近海边,而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大庆,理论上是“贫油”地区,所以不作为重点找油地段。当时驻扎在哈尔滨附近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飞行航线就在大庆上空,飞行员经常看到草甸子的水面上漂着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便向负责寻找战略资源的“满铁调查部”通报了此事。“满铁调查部”回答也很干脆:“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生成石油的条件。”

实际上,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的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以当时日本的技术条件,发现并开采大庆油田也存在诸多难点。日本最后索性放弃了在满洲继续找油的计划。

油找不到,可以自己造。日本在1937年制订一个人造石油计划,又在1940年制订了《第二次人造石油制造振兴计划》,主要技术是德国人提供的。计划很宏伟,结果很可怜。原目标是在1945年达到年产量450万吨。实际上,在产量最高的1943年也才仅仅是20万吨,人力、物力、财力倒是投进去不少。看来这条路也不可行。

前文提及,日本人还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取得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但是由于荷兰的态度强硬最后未果,那就只好使用武力了。

石油很重要,但不是有了石油就能打赢战争。科威特石油多,一夜之间就被伊拉克给灭了。伊拉克石油也不少,最后萨达姆还是被美国人生俘。打赢战争,需要的是强大的综合国力。

作品简介:

★现代战争启示录,全景展现多国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

★多角度解读日本自明治维新兴起,至二战战败投降全过程

★还原战争细节,揭秘历史真相,思考民族、国家与人性

★天涯社区1999—2016经典原创作品奖

太平洋战争”系列图书,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地呈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及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

本系列图书披露许多史实,情节生动曲折;作者文笔流畅,引经据典,脉络清晰,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个人见解。

本书系“太平洋战争”系列第二部《铤而走险》,主要讲述诺门罕战役,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美日和谈失败等内容。

作者:青梅煮酒

标签:青梅煮酒太平洋战争系列铤而走险历史二战

太平洋战争2·铤而走险》最热门章节:
1参考书目2第四章 和?战! 今生不再入此门3第四章 和?战! 一个都不能少4第四章 和?战! 毫无胜算的国力对比5第四章 和?战! 《赫尔备忘录》6第四章 和?战! 最后的外交努力7第四章 和?战! 东条英机横空出世8第三章 北进?南进! 热脸贴上凉屁股9第三章 北进?南进! 北进?南进!10第三章 北进?南进! 外相荣归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