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灵与肉_浪漫的黑炮 第六章

张贤亮
当代小说
总共50章(已完结

灵与肉 精彩片段:

浪漫的黑炮

第六章

我们在C市大街随便盯上的这个人,竟把我们带到××矿,带到南京,最后带到S市这个偏远的山沟里来了,绕了好大一个圈子!他在××矿、在南京的言行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必记他,且看他回到S市矿务局机械总厂以后的事吧。如果不节外生枝,赵信书此“案”也就不了了之,以后慢慢传出来,至多变成一个笑话,像“小老广”的“红豆”一样供大家一乐罢了。S市矿务局机械总厂给C市公安局复函中所说的“如归厂后发现异常情况,当即时函告”等语,不过是支应差事的套话,对赵信书这样的书呆子,谁也不会再去注意他。可是,这时偏偏有这么一件事,来了这么一个人,于是,在赵信书还傻头傻脑地盼着C市钱如泉给他来信的同时,他的背后,却展开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紧张活动,光厂党委会就开了三次。S市矿务局从西德引进了一套机器。这套机器的安装、调试、运转都由机械总厂负责。去年年底,西德专家来洽谈过一次,现在,机器运来了,专家也跟着来了。按合同,他要指导安装,待试车成功以后才算完成任务。去年西德专家来,是由赵信书陪同当翻译的。因为矿务局的技术人员懂得英语、日语的虽然很多,而懂得德语的却只有赵信书这么一个宝贝。那么这一次,能不能再让赵信书去跟外国人接触呢?

请注意,在这篇小说中我们不但要把真实的地名人名隐去,还要把矿山的种类和机器设备的名称隐去。因为只要暴露一个实际名词,有人就能从某份内部通报上查出整个事件的真相,这一来,对号入座的人就太多了。我们的小说也不叫小说,叫报告文学了。而报告文学是最难写的,批评也不是,表扬也不是,总会遭到“违反真实”的指责。并且,我们如果把技术上的事写得太细,不熟悉这种专业的读者读起来也会感到枯燥。幸好小说不是写机器,而是写人的;机器、技术的描写我们就从略了。感谢相声演员马季给了我们灵感,他在一九八四年迎春晚会上表演推销“宇宙牌”香烟,说是有一种新产品叫WC。这样,我们干脆就把西德运来的这套机器称作WC好了。现在,WC机器来了,西德专家汉斯(这也不是他护照上的名字,而是我们给他起的一个最普遍的德国姓,就像俄国的伊凡、中国的张三李四一样)也到了S市。还让不让赵信书去当翻译,厂党委会上煞费脑筋。

“老赵这个人我很了解,”新上任的厂长、原厂副总工程师李任重思忖着说,“我和他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说这个人缩手缩脚,工作没有魄力,不主动,不能独当一面,我是信的。可是我不信他会搞什么见不得人的名堂。这两天我们讨论来讨论去,不就是为了C市公安局来的那封调查函件吗?我看,那也并不能说明老赵有什么问题。咳!……”

说到这里,李任重摸着剃得发青的下巴沉吟了。他瘦高个子,身材匀称,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如今已五十开外,两鬓已经花白,自当了厂长以来,性格也比过去稳健得多了。并且,他是搞科学的,科学讲究反证,但此刻他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反证来证明赵信书没有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不能仅仅靠经验、靠直觉办事。于是他咳了一声后,沉默了下来。冷场片刻,厂党委副书记周绍文轻轻地叹了口气,绕了一个圈子说:“唉!现在,社会上要比过去复杂多了。我记得报上还登过这么一件事:南方哪个省的一个高干,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竟想把自己的女儿给香港的富商做小老婆。唉!真是……”“真是”什么,他也没说出来,言外之意是,社会比过去复杂了,人也会变得复杂起来,不能用过去的历史来证明此人现在不会出问题。李任重看了他一眼,觉得他这个论据也没有什么说服力,便没有理睬他的话,接着说:“我看我们还是早点决定吧,汉斯先生在S市已经住了三天了,总不能再拖下去。我的意见还是让老赵去试试,万一有什么问题……”“万一有什么问题”怎么办?这位新提拔上来的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又傻眼了,自己也拿不出办法,只好焦躁地在皮椅上扭动了一下。

“真要命!这种事又没法表决的。”厂党委书记吴克功拍了拍桌子。在我们看来,他长得却有点像钱如泉,面白体胖,是个心地宽厚的人。他也觉得这种事情可笑,一面笑一面叹息。

“赵工这份怪电报真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不把它当回事吧,人家公安局都注意上了,那个钱如泉又是那么种人。把它当回事吧,赵工又是这么个老实头子……嘿嘿!……”

提到钱如泉,周绍文倒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用笔敲着记事本说:“哦,去年汉斯临走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不知你们还记得不记得?当时汉斯的确给我们出了些好主意,我们想表示表示谢意,送给他点什么。可是他说别的都不要,只要中国的一个小古董。这话也是赵工翻译的。后来,我们花了四十块钱买了一个仿制的汉朝瓦当送给他。他也不懂真假,高兴得眉开眼笑。买古董这事,我记得去年党委会的会议记录上有……”周绍文向来是绕着圈子说话,但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总能使人听明白。果然,这种联想引起了党委成员们的注意,连李任重都警觉地皱了皱眉头:是不是这个书呆子真的受汉斯私下的委托,代买什么古董,这次趁出差的机会和C市的一个古董贩子挂上了钩,却卷进一件违法案件中去了呢?……“嗯,这事倒是有的。”党委书记吴克功点点头,又搔搔花白的短发,带着无可奈何的、会意的笑容说,“嗯,这里面,嗯,他们这里面,是不是……啊,有啥……哎,老郑,这个汉斯会不会说英文呢?要会说英文,事情就好办了。咱们厂好几个工程师都会英文哩,哪怕由李厂长抽出点时间来陪陪他呢。”

吴克功不愧搞过长期的政治工作,搔了搔头就想出了这个李代桃僵的办法。负责临时接待外国专家的郑副厂长埋在靠墙的沙发里,用不满的口气回答:“这事我早就问过他了。他会英文,可是他说他是德累斯顿人,在国外,他向来不用英文说话。”

“啥?德累……”吴书记诧异地问,“那不是德国?那跟不说英文有啥关系?会英文,又不说英文。这,这里面……”在这方面,吴书记可又胡涂了。郑副厂长懒得跟他解释,埋在沙发里喝茶。显然这位副厂长、党委委员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采取表决的话,他是会投赵信书的票的,但他却不愿在会上表态:管他呢!书记厂长决定谁去当翻译谁就去吧!

“德累斯顿是德国的一个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被美国空军炸了个一塌糊涂。”李任重见吴克功的窘态,看不过去,耐心地告诉吴书记。“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斯才不在国外说英语。这也是他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

“何止于一塌糊涂!当时汉斯面红耳赤地说,他的父母就是被美国飞机炸死的!”李厂长说话了,郑副厂长才用激烈的口气补充了一句。他们俩的关系有点别扭。可正因为关系别扭,才能从反面激出话来。

吴克功总算明白了,但又搔开了头。会议僵在这儿,和前两次一样,无法进行下去。

“哎!老郑,他跟你说这话的时候是用英文还是用德文的?”

作品简介:

《灵与肉》内含3个中篇3个短篇。

中篇小说《土牢情话》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年轻的“摘帽右派”在文革中蹲土牢时遭遇的一段感情经历。姑娘姓乔,丰腴、妩媚而又端庄,是看押我的班长。因为爱我,不顾危险夜里送饼子给我,夏天利用职权把我安排在靠窗凉快的位置,冒死往外递条子,得知我将被迫害,大胆提出私奔。可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信念虔诚的悔悟,全部向当局坦白,导致善良的乔姑娘被领导糟蹋。

短篇小说《普贤寺》文字洗练,情节简单,感情真挚,黄昏之恋犹如丁香花淡淡飘香。主人公罗是印尼爱国华侨的儿子,从小回国读书,因为历史的原因,虽未被整,但直至退休仍单身一人。也正因为无事无牵挂,被朋友引导学佛,在普贤寺请愿的活动中,与梅老太相识、结缘。

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是通过一个孤独老汉与狗的情谊,讲述邢老汉和一女子短暂、凄美而酸楚的生活。七十年代初,我国某些省份闹饥荒,这个女人为了让家里的两个娃和公婆多吃上一口,背井离乡来邢老汉村子讨饭,好心的老汉收留她,照顾她,拿他当老婆待,想长久和她过日子。可秋收后女人拿着少于自己劳动成果的那份粮食和50元钱,离开了。一只流浪的狗恰在此时出现在老汉身边,填补了老汉情感的空虚。但饥饿的年代,狗是不能活的。唯一的伙伴被打死后,老人也很快离世。三年半后一封从陕北寄给老汉的信,让人冷透的心略暖了些。

短篇小说《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人物许灵均、秀芝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许灵均,从一个地主小姐和一个留洋学生不自由婚姻的产物,到娘死爹弃睡马槽的苦孩,再到新中国的教员,之后赶上历史的热潮成了“老右”下放到农场放马,一系列角色的转换注定了生活的多磨难。善良热心的放牧员帮他“拣”了个四川媳妇秀芝,成了家,生了娃。右派摘帽后,更加强化了他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因此他拒绝了父亲为他们全家办出国的诱惑,决然地选择留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中篇小说《浪漫的黑炮》讲述的是由于一封“丢失黑炮301找赵”电报给工程师赵信书招惹来了一系列的荒诞的事情。这个故事属于八十年代流行于中国文坛的一种文艺作品“干预现实”、“解剖社会”的代表。通过一个离奇搞笑的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那些复杂的矛盾和奇异的心态,并借用赵信书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围绕他的遭遇,反映在历史变革时期对待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引发人们的思考。

张贤亮笔下鲜有硬汉形象,中篇小说《河的子孙》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人魏天贵。他是黄河岸边某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个鬼点子多的农民干部。他在几个大领导最危难时伸出援手;在全国闹饥荒的年代,大胆地领着农民侍弄黑田,全大队无一人饿死;在“上面”非要抓几个阶级敌人进大狱时,他让自己的好兄弟光棍郝三顶上;他亲手放了整他的造反派头头一命;面对爱他的女人,他痛苦而又理智地作出选择

作者:张贤亮

标签:灵与肉张贤亮

灵与肉》最热门章节:
1浪漫的黑炮 记录者的话2浪漫的黑炮 第十三章3浪漫的黑炮 第十二章4浪漫的黑炮 第十一章5浪漫的黑炮 第十章6浪漫的黑炮 第九章7浪漫的黑炮 第八章8浪漫的黑炮 第七章9浪漫的黑炮 第六章10浪漫的黑炮 第五章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