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们的军长_

邓友梅
当代小说
总共5章(已完结

我们的军长 精彩片段:

第二天清晨,陈毅到了作战处,向指挥人员交代完摘星固方面的作战方案,就带着警卫员去胡桃峪。临上马前嘱咐,叫杜宁赶去。

杜宁匆匆吃过早饭,也上了路。从小道拐到公路上,远远看见陈毅的三匹马,在前边小跑着前进。马蹄扬起黄色薄雾。

由远而近,传来了飞机马达声。杜宁手搭凉棚,朝天上一看,是蚊式。

他立即跳进路边的沟里。两架蚊式飞机擦着树梢,在公路上投下巨大的黑影,风驰电掣地滑了过去。身后响起一阵嘶裂空气的噪音。飞机到了三匹马的上方,从两腋窜出一串串火球。当名扬头向上拔起时,又投下两颗黑色圆球,腾起的烟柱立即把三匹马吞没了。传来扫射声和爆炸声。

杜宁心里叫了一声“军长!”两眼紧盯住烟尘腾起的地方。

一阵风吹过,烟尘向西北移动着散开来。透过轻纱般的尘幔,看到那三匹马悠悠闲闲,不紧不慢地在信步前进。杜宁擦了擦满头的汗。

飞机自西南到西北兜了半个圈子,又一头扎下来,顺着公路去追那三匹马。看看螺旋桨碰到马尾巴了,那三匹马似乎听到一声号令,一齐转过头,迎着飞机奔跑过来。转眼之间,一上一下和飞机交错而过。随即又刷的一声停下,掉转马头观察它们刚才转身的地方。这时,飞机上倾泻下来的炮弹正叭叭响着,在他们跑过的路上炸开一团团白色火球。随之,又是两颗炸弹在更前一点的地方爆炸了,烟尘再次这断了前方的视野。

三匹马迈开不慌不忙的步子,进入到烟尘之中。待到烟尘再次散开,公路上已经没有马匹了。只见向东弯去的山沟里,青纱帐问闪过一串棕色的影子。

杜宁一下跳了起来,在陈毅拐进山沟的地方下了公路。经过一条洞水,他洗了洗脸,又手捧着喝了个够,这才穿过隐蔽着马匹辎重的胡桃林,登上胡桃峪山顶。

山顶,是沂蒙山人民称作“崮”的大石岩。崮下石洞里设着团指挥所。可是只有一个参谋和一个通讯员在值班。团长随陈毅到前沿阵地去了。参谋介绍了一下当前的战况。这里往南,是一个椅背形的山坡。左边扶手尽头凸出一个山头,是三○ ○高地。右边的扶手伸出去远得多,直伸到河水的半中间。那里有半截塌了的砖塔,塔基四面,一面连着椅背,三面是削壁悬崖。从左扶手到右扶手,拉开了四道弓弦形的防线。

最下边河滩上的那道堑壕,昨天已被敌人占去。第二道工事在河滩与三○○高地之间,沿着山脚展开。为了缩短战线,集中兵力,黎明前我们主动从那里撤了出来。敌人也没占领它,现在成了两军之间的真空地带。我们最重要的防线,就是以三○○高地为起点的这道工事。这一线上布满了真真假假的地堡、机枪阵地和单人掩体。它后边是炮兵阵地,隔着树丛可以听见战士们的笑语声和擦炮引起的金属撞击声。

杜宁没心思再休息,谢过参谋就继续前进。在三○○高地西边找到陈毅军长一行人,加入了这个十多人的行列。陈毅在营团干部陪同下,走走停停。一会儿站下来用望远镜看看敌方阵地,一会儿和加固工事的战士闲谈几句。堑壕有的地方并不深,人头会露出地平线,敌人常打冷枪。陈毅挺着胸大摇大摆不慌不忙地走着,陪同的干部们不时交换焦急的目光。

张德标发现了杜宁,急忙赶过来,摇着杜宁的胳膊问:“你怎么来了?队上的同志们都在哪里?”

杜宁一一回答着,并且祝贺他升了营长。

作品简介: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

……

 初春,黎明。随着晨风,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新四军军歌的旋律。

这时候,有一位头上初生白发的男人,正从中南海红墙外走过。四人帮粉碎后,他接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命令。第一天上班,他决定步行,以便把载负着他满心崇敬感激、希望和幸福的目光,送人那亿万人民倾心向往的红墙深处。

军歌的旋律使他停住脚步。他靠在满技新绿的树下,倾听着,倾听着,让那战斗的旋律把他带到数十年前,沂河边上的一个小城中。

作者:邓友梅

标签:我们的军长邓友梅

我们的军长》最热门章节:
12345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