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北鸢_第七章 归来

葛亮
当代小说
总共41章(已完结

北鸢 精彩片段:

第七章

归来

文笙回来的时候,昭如正执着一炷香,念念有词。

香忽然断了。滚热的香灰落到她手指上,烫得她心里一麻。

她将眼睛阖得更紧,不停地默念“阿弥陀佛”。

太太。她听见了云嫂在背后唤她,犹犹豫豫地。

她愣一愣,缓缓回过身,看见云嫂边儿上站着一个黑脸膛的青年,一身短打。

她盯着这青年,看了半晌。当她终于辨认出是文笙,手里的香落到了地上。

文笙上前一步,跪在她面前,轻轻说,娘,儿子不孝。

昭如慢慢地蹲下来。她触一下文笙的脸,手指间用了力。这脸上的轮廓略有些粗糙。她不信似的,又用一下力。然后是这青年宽阔得多的肩膀、胳膊。她摸摸索索,同时间,嘴唇微微颤抖。

云嫂在旁边笑着说,笙哥儿长结实了,当娘的都不认得了。

这话音刚落,昭如猛然扬起手,重重打在文笙身上。文笙被打得一个趔趄。他直起身体,重又端正地跪好。昭如的手没有停,一下,又一下,打得越发的狠。她哽咽一下,终于哭了出来,渐哭得撕心裂肺。

云嫂擦了一下眼角,说,笙哥儿,你让娘打。你可知道,你再不回来,你娘就要死过去了。

文笙低着头,没一句言语,默默地承受。

终于还是郁掌柜,走过去,将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昭如扶了起来。他说,太太,别再打了,再打就把孩子打坏了。

作品简介:

《北鸢》是葛亮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历时七年,是继上一部《朱雀》之后的最新作品。

2016年,《北鸢》斩获多项大奖,包括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度《当代》五佳长篇小说、2016年度中版十大好书等。作者葛亮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GQ》中国“2017年度作家”。此次新版为30万册精装纪念版。

小说起笔于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成长,收5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近现代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丰盛起伏的断代。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

● 葛亮如此年轻,竟写出那个时代的小说,可想像他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感谢这部作品将我带回我最怀念的岁月。——知名作家聂华苓

● 《北鸢》,虽然是一部以家族史为基础的长篇小说,但虚构意义仍然大于史实的钩沉。这也是典型的《红楼梦》的写法。真实的历史悼亡被隐去,满腔心事托付给一派假语村言。” 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均可找到现实原型。可以说葛亮特别的家世和成长背景成就了这本独一无二的小说。”——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

● 葛亮是当代华语小说界最可期待的作家之一。一种属于葛亮的叙事抒情的风格,已经隐然成形。当代作家竞以创新突破为能事,葛亮反其道而行,遥想父祖辈的风华与沧桑,经营既古典又现代的叙事风格。他的小说美学以及历史情怀独树一帜,未来成就必可期盼。——哈佛大学教授、旅美文学评论家王德威

● 葛亮的《北鸢》是一部追忆性的作品,一些几近消失的话语方式在他的笔下蠕活了。书中制造了一个丰富、多样、明暗交织的时空,那些常恒的、低沉而苦楚的时光里的人与事,民间的气息缭绕深处,且将生活里鲜于变动的、切入人体内的精神弥散到字里行间。他说:“东方文化有一个绕不过去的界域就是民间,笔记小说中界定庙堂、包括广场即知识分子阶层,都是从民间切入的。”作品借用了许多旧小说的笔致,但没有老朽之感,因其现代意识照亮过那些幽暗之所,我们看到了作者控制语体非凡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

● 《北鸢》里卢、冯两个家族的历史遭逢,每从儿童或女性的眼中看取,因而别具一种单纯、朦胧的呈现,后见之明的解释定见的缺席,反而使情景的原初状态得以“保真”。相对于仁珏、言秋凰这一对烈性母女,小说并未为文笙和仁桢两位“视点”人物设置极端的情节情境。某种意义上说,《北鸢》也是小说家在华夏文明的天空,放飞的一只“虎头风筝”吧。”——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黄子平

● 没想到这位作家的文字如此老道,如此精美,如此不同凡响。全书语言中所蕴含的诗意与美感,让我回到古代与近代典雅肃穆的文笔氛围中。倘若不是作者拥有特别的文化底蕴与文学才华,是很难写出这种脱俗的文字的。——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教授刘再复

作者:葛亮

标签:葛亮北鸢民国家族史

北鸢》最热门章节:
1尾声2第八章 江河3第八章 苏舍4第八章 流火5第八章 盛世6第七章 流年7第七章 归来8第七章 杨楼9第六章 蛮蛮10第六章 和田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