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北上_第二部 2014年,在门外等你

徐则臣
总共10章(已完结

北上 精彩片段:

第二部

2014年,在门外等你

出门之前,胡念之给小唐列出一张清单:什么时候起床、哪个点儿休息、饭后多久去散步,一日三餐吃什么、营养如何调配,怎样防止哮喘、治疗心脏的药如何吃,洗澡水温多高、每天衣服怎么换,手机别忘了及时充电,固定电话线几点拔掉、几点插上,这样既不影响母亲睡眠,又能保证他的电话打得进来。小唐说,好啦胡老师,奶奶的事我记得比自己生日都清楚,您就放心地出差吧。胡念之又给了小唐三千块钱,以备不时之需,才拎着行李箱出门。

母亲穿着白衬衫坐在院门口,背后是长满爬山虎的院墙。一白一绿,还有一头白发,瘦弱的母亲让胡念之有种她即将羽化登仙的心疼。每次他出门前,母亲都会在门口送他;他回来,母亲也常在巷子口迎他。但母亲从不说她在迎送,不过是碰巧赶上。胡念之也不说破。母亲摔断左边的股骨头后,他给母亲定制了一个带拐杖的马扎,玻璃钢的材质,很轻,站起时可做拐杖,坐下了能当马扎。母亲喜欢马扎,在门外和巷子口迎送他和姐姐都坐在马扎上。

“几天就回来。”他对母亲说。

“走你的,”母亲摆摆手。干瘦的手面上骨节、青筋和老人斑都很清晰。“不担心。小唐在。”

母亲七十九岁摔第一跤,胡念之做主请了保姆。母亲不喜欢麻烦别人,父亲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里外坚持自理。左股骨头摔断后,换了人造的,要静养、适应、做恢复训练,身边没人不行,母亲才答应请个保姆。小唐就是那时候来的。行动如常了,母亲又想自己生活。她养了十几只鸡,去鸡圈里捡鸡蛋,鸡网绊了脚,一屁股坐到鸡食盆上。陶瓷的鸡食盆没坏,右股骨硌断了。

摔过第一跤,胡念之就让母亲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比如养鸡。但母亲坚持,总得有点事干;自家养的土鸡好,小鸡蛋营养价值高,孙子在念书,头脑消耗大,都给孙子备着。第二跤后,又去医院拍片子,骨质疏松极严重,根本长不到一块儿去,还得换。八十一岁又换了块人造股骨头。独立生活无望了,小唐才留了下来。又是静养、适应、恢复训练,再到行动障碍不大,一年多过去了。八十三岁的母亲心气才降下来,不提一个人生活了。

父亲去世,胡念之就想让母亲住到天桥湾,房子足够大,小区环境也不错。母亲在运河边待惯了,没问题,天桥湾出来就是通惠河,水还在流,站在河边看燃灯塔更方便。母亲不去,就在张家湾的平房里。平房好啊,有个大院子,墙边蓬勃地生长她植了几十年的花。快五十年了,胡念之太了解老太太了,平常低眉顺眼,一天说不了几句话,主张定下来天打雷劈也没用。母亲不变,就得儿子变,好在天桥湾离这里不远,一脚油门就到,一周来七次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摔过两次,胡念之不敢掉以轻心,只要不出差,一周差不多真来七次,有时候干脆住在张家湾。

还睡自己的那间屋。父亲去世之前房子翻盖过。照胡念之和姐姐的经济实力,原地拔起座楼,不过清一下嗓子的事。胡静也,中关村最早一批 IT女将,自立门户做了公司,现在身家到底多少个亿,做考古的弟弟完全没概念。胡静也问父亲,要多高多大?父亲说,听你妈的。胡静也咕哝一句,又是听我妈的,这辈子您就不能听自己一回?父亲呵呵地笑,过日子嘛,又不是打仗,要你死我活。爷儿仨看马思艺。马思艺说:

“原地,还是平房。”

母亲马思艺,在这个家里,发言通常都是结论性的。她不强势,也不是因为话少,而是因为有主见,且有承担这一主见的勇气与无畏。她的无畏也沉默,从不咬牙跺脚喧嚣作态,她就那么低眉垂首地迎接,承担时也像在妥协和逃避。这姿态如果你看懂了,便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胡静也不喜欢母亲这一点,更不喜欢母亲冒犯日常的决定。比如,父亲去世后,母亲突然说,当初户口本上的名字弄错了,意写成了艺,她想改过来。胡静也想,已经错了这么多年,将错就错随它去吧,又不耽误吃喝拉撒。母亲坚持要改。胡静也不能理解,名字就一个代号,犯得着么。到中秋节,姐弟俩两家来跟母亲吃团圆饭,老太太又提起来。胡静也不高兴了。年轻人折腾一下,捏着鼻子勉强能理解,古稀之年还来这么一出,就不是矫情了,是作。胡静也放下碗筷站起来,说:

“妈,我忙得要死,要改让您儿子去改。”

胡静也在“您儿子”三个字底下加了着重号。胡念之看见母亲的脸色微微一变,瞬间又恢复正常。母亲说:“忙你们的,我自己去。”

胡念之说:“妈,周二不上班,我替您去。”

作品简介:

《北上》是著名作家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

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

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作者:徐则臣

标签:徐则臣北上中国文学茅盾文学奖

北上》最热门章节:
1第三部 2014年6月:一封信2第二部 2014年,在门外等你3第二部 1900年—1934年,沉默者说4第二部 1901年,北上(二)5第一部 2014年,小博物馆之歌6第一部 2014年,大河谭7第一部 2012年,鸬鹚与罗盘8第一部 1901年,北上(一)92014年,摘自考古报告10扉页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