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理智与情感_第三卷 第九章

简·奥斯汀
外国小说
总共53章(已完结

理智与情感 精彩片段:

第三卷

第九章

威洛比走后好久,甚至他的马车声消失后好久,埃丽诺一直思绪纷乱、心情沉重,各种想法虽然迥然不同,但结果都使她感到异常哀伤,竟连她妹妹都被置之脑后了。

威洛比——就是半小时前还被她深恶痛绝地视为卑鄙小人的那个威洛比,他尽管有千错万错,但是这些过错已经给他造成了百般痛苦,这就多少激起了她的一点恻隐之心。一想到他与她们家现在已经一刀两断,她不由感到一阵惋惜和懊悔。她很快认识到,她的惋惜与懊悔正遂了他的心愿,而与他的德行并不相称。她觉得有些情况按理说是无关紧要的,却进一步左右了她的看法。这其中有他那异常迷人的姿容——他那坦率、多情、活泼的神态,其实具备这些特点并算不上什么美德。还有他对玛丽安仍然一往情深,其实沉迷于这种深情并不能算是无辜的。但是,远在她感到他的感染力开始削弱之前,她倒觉得情况确是如此。

最后,埃丽诺回到睡梦中的玛丽安身边,发现她正在苏醒,甜甜地睡了一大觉之后,精神回复到她所期望的程度。埃丽诺不由得思绪万千。过去,现在,将来,威洛比的来访,玛丽安的安康,母亲的即将到达,这一切使她情绪激动,丝毫看不出任何疲劳的迹象。她唯一担心的,是不要在妹妹面前不自觉地露了真情。然而,好在担心的时间不长,因为威洛比走后不到半个钟头,她又听见一辆马车的声音,便再次奔下楼去。为了不使母亲多忍受一瞬间的忧虑不安,她立即跑进门厅。刚来到外门口,恰好迎上母亲,把她搀了进来。

达什伍德太太方才快进屋的时候,提心吊胆地几乎认定玛丽安已经不在人世了。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无法询问玛丽安的情况,甚至也无法问候埃丽诺,但是,埃丽诺既不等母亲询问,也不等她问候,当即报告了令人欣慰的喜讯。母亲听了像往常一样激动不已,刚才还被吓坏了,转眼便欣喜至极,她由女儿及其朋友搀着,走进客厅。她流着喜悦的泪水,虽然仍旧说不出话来,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拥抱埃丽诺。同时,不时地转过身来去握布兰登上校的手,那神气好像既表示她的感激之情,又深信他也在分享当时的巨大喜悦。不过上校的确在分享着这番喜悦,只是表现得比她还要缄默。

达什伍德太太一镇静下来,首先要求去看看玛丽安。两分钟后,她便见到了她心爱的孩子。经过这场分离、不幸和危险之后,她觉得玛丽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可亲可爱。埃丽诺看出了两人见面时的心情,只因怕影响玛丽安的进一步睡眠,才克制住自己的喜悦。不过,达什伍德太太虽然看见自己的孩子生命处在危险关头,但还是能沉得住气,甚至非常谨慎。玛丽安满意地得知母亲就在身边,知道她自己身体太虚,不宜说话,便遵照周围护士的嘱咐,乖乖地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达什伍德太太一定要通宵守着她,埃丽诺答应了母亲的要求,自己睡觉去了。按说她整整一宿没有合眼,而且中间心急火燎地折腾了好几个钟头,现在是该休息了,谁想由于心情激动,偏偏又睡不着。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威洛比——现在她情愿称他为“可怜的威洛比”。她说什么也该听听他的辩解。她时而责怪自己过去不该把他看得那么坏,时而又断定自己没有错。但是,她答应把事情说给妹妹听,却总是使她感到很痛苦。她害怕告诉玛丽安,唯恐这会给她带来什么后果。她怀疑,经她这么一解释,玛丽安还会不会再去爱别人,因而一时之间,她又巴不得威洛比变成个鳏夫。随即想起布兰登上校,她不禁又责备自己。她觉得,上校受尽了痛苦,而又始终如一,妹妹应该报答的是他,而绝不是他的情敌,于是她又不希望威洛比夫人死掉。

且说达什伍德太太因为早有思想准备,等布兰登上校来巴顿接她时,她并不感到十分震惊。原来,她太为玛丽安感到焦虑不安了,已经决定不再等候消息,当天就启程去克利夫兰。布兰登上校还没到达,她就为上路做好了一切安排。凯里夫妇随时准备将玛格丽特领走,因为母亲不想把她带到那可能染病的地方。

玛丽安继续天天好转,达什伍德太太那副欢天喜地的神情,证明她确实像她一再宣称的那样,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埃丽诺听见她如此宣称,并且目睹她的种种实际表示,有时不禁在纳闷,母亲是不是还记着爱德华。但是,达什伍德太太对于埃丽诺写给她的关于她自己情场失意的有节制的描述深信不疑,目前又正赶在兴头上,一心只往那些能使她更高兴的事情上想。玛丽安已经从死亡线上回到了她的怀抱,但她开始感到,当初正是自己看错了人,怂恿玛丽安不幸地迷恋着威洛比,结果使她差一点送了命。埃丽诺没有想到,玛丽安的病愈还给母亲带来了另外一种喜悦。她们两人一得到说私房话的机会,母亲便这样向她透露说:

“我们终于单独在一起啦。我的埃丽诺,你还不知道我有多高兴,布兰登上校爱上了玛丽安,这是他亲口对我说的。”

女儿听了,真是忽而高兴,忽而痛苦,忽而惊奇,忽而平静,她一声不响地专心听着。

“你从来不像我,亲爱的埃丽诺,不然我会对你的镇静感到奇怪。假若要我坐下来为我们家里祝福,我会把布兰登上校娶你们两人中的一个定为最理想的目标。我相信,你们两人中,玛丽安嫁给他会更幸福些。”埃丽诺很想问问她凭什么这样认为,因为她确信,只要不存偏心地考虑她俩的年龄、性格和感情,她就拿不出任何理由。但是母亲一想起有趣的事情总是想入非非,忘乎所以,因此她还是不问为好,只是一笑置之。

“昨天我们走在路上,他向我倾吐了全部衷情,事情来得非常意外,非常突然。你尽管相信好啦,我开口闭口都离不了我那孩子,上校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悲痛。我发现他和我一样悲痛。他也许认为,按现在的世道来看,纯粹的友谊不允许抱有如此深切的同情——或者也许他根本没有这么想——他忍不住大动感情,告诉我他对玛丽安抱有真挚、深切和坚贞的爱情。我的埃丽诺,他从第一次看见玛丽安的时候起,就一直爱着她。”

不过,埃丽诺一听这话就意识到,问题不在这话怎么说,不在布兰登上校是怎么表白的,问题在于母亲太富于想象力,天生喜欢添枝加叶,因此无论什么事情,她总是怎么中意就怎么说。

“上校对玛丽安的爱大大超过了威洛比那些真真假假的感情,比他热烈得多,也更真诚,更专一——你怎么说都可以——他明知亲爱的玛丽安早就不幸地迷上了那个不成器的年轻人,但他还始终爱着她!不夹带任何私心——不抱有任何希望!说不定他还能看着她与别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多么崇高的思想!多么坦率,多么真诚!谁也不会受他的骗。”

作品简介: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理智与情感》里有几个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场面,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被称为简·奥斯丁绝妙的讽刺章节。第二章,约翰·达什伍德夫妇在谈论要不要资助继母和三个妹妹,一个强词夺理,一个言听计从,短短一席对话,两个冷漠自私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十四章,这对夫妇破例宴请约翰·米德尔顿夫妇,这里没有出现别的贫乏,唯有言谈是贫乏的,作者仅仅抓住区区两个小话题,便把书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暴露得淋淳尽致。

作者:简·奥斯汀

翻译:孙致礼

标签: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英国名著经典爱情

理智与情感》最热门章节:
1附录 简·奥斯丁年表2导读3第三卷 第十四章4第三卷 第十三章5第三卷 第十二章6第三卷 第十一章7第三卷 第十章8第三卷 第九章9第三卷 第八章10第三卷 第七章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