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_第五章

丹尼尔·笛福
外国小说
总共12章(已完结

鲁滨逊漂流记 精彩片段:

第五章

这项工作进行到一半,我也结束了荒岛上第四年的生活。

和以往一样,我以虔诚和欣慰的心情,度过了我上岛的周年纪念日。我常常阅读《圣经》,并认真付诸实践,再加上上帝对我的恩宠,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认识。对我来说,世界是遥远的;我对它已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期望。可以说,我于世无求。总之,我与世界已无什么牵连,而且以后也不会再发生什么关系。因此,我对世界的看法,就像我们离开人世后对世界的看法一样:这是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但现在已经离开了。我完全可以用亚伯拉罕对财主说的那句话:"你我中间隔着一条深渊。"首先,我在这里摆脱了一切人世间的罪恶。我既无"肉体的欲望、视觉的贪欲,也无人生的虚荣"。我一无所求,因为,我所有的一切,已尽够我享受了。我是这块领地的主人,假如我愿意,我可以在我占有的这片国土上封王称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竞争者与我来争权争势。我可以生产出整船的粮食,可是这对我没有用处,我只要生产足够我吃用的粮食就行了。我有很多的龟鳖,但我只要偶尔吃一两只就够了。

我有充足的木材,可以用来建造一支船队。我有足够的葡萄,可以用来酿酒或制葡萄干,等把船队建成后,可以把每只船都装满。

我只能使用对我有用的那些东西。我已经够用够吃,还贪图别的什么呢?若猎获物太多,吃不了就得让狗或虫豸去吃;若粮食收获太多,吃不了就会发霉;树木砍倒不用,躺在地上就会腐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由三个未完成,除了作柴烧烹煮食物外,根本没有什么别的用处。

总之,事理和经验使我懂得,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即使是世界上最贪婪、最一毛不拔的守钱奴,处在我现在的地位,也会把贪得无厌的毛病治好,因为我现在太富有了,简直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我心里已没有任何贪求的欲念。我缺的东西不多,所缺的也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东西。前面我曾提到过,我有一包钱币,其中有金币,也有银币,总共大约值三十六金镑。可是,这些肮脏、可悲而又无用的东西,至今还放在那里,对我毫无用处。我自己常常想,我宁愿用一大把金币去换十二打烟斗,或换一个磨谷的手磨。我甚至愿意用我全部的钱币去换价值仅六个便士的英国萝卜和胡萝卜种子,或者去换一把豆子或一片墨水。可是现在,那些金钱银币对我一点也没有用处,也毫无价值。它们放在一个抽屉里,而一到雨季,由于洞里潮湿,就会发霉。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抽屉里堆满了钻石,对我来说也毫无价值,因为它们毫无用处。

与当初上岛时相比,我已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我不仅生活舒适,而且心情也安逸。每当我坐下来吃饭,总会有一种感激之情,惊异上帝万能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近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根,竟然能在旷野为我摆设筵席。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的由衷安慰,实难言表。在这儿,我写下这些话,就是希望那些不知满足的人能有所觉醒:他们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上帝的恩赐,正是因为他们老是在期望和贪求他们还没有得到的东西。我感到,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还有一种想法对我也大有好处,而且,这种反省毫无疑问对遇到我这种灾难的其他任何人也一定大有用处。那就是拿我目前的情况跟我当初所预料的情况加以比较,或者不如说,跟我必然会遭遇的境况加以比较。上帝神奇地作出了目前这样的安排,把大船冲近海岸,让我不仅能靠近它,还能从上面取下所需要的东西搬到岸上,使我获得救济和安慰。假如不是这样,我就没有工具工作,没有武器自卫,没有弹药猎取食物了。

我有时一连几小时,甚至好几天沉思冥想。我自己设想:假如我没能从船上取下任何东西,那将怎么办呢?假如那样,除了鳖外,我就找不到任何其他食物了;而鳖是很久之后才发现的,那么,我一定早就饿死了。即使不饿死,我也一定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即使想方设法打死一只山羊或一只鸟,我也无法把它们开膛破肚,剥皮切块,而只好像野兽一样,用牙齿去咬,用爪子去撕了。

这种想法使我深深地感到造物主对我的仁慈,尽管我当前的处境相当困苦不幸,但我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困苦中的人常常会哀叹:"有谁像我这样苦啊!"我劝他们好好读读我这段话,并好好想一想,有些人的情况比他们还要坏得多。还应想一想学家,科学院院士。早年在国外研究哲学。1903年起为布尔,假如造物主故意捉弄他们,他们的景况将会糟得多。

此外,还有一种想法,使我心里充满了希望,从而内心获得极大的安慰。那就是,把我目前的境况与造物主应对我的报应加以比较。过去,我过着可怕的生活,对上帝完全缺乏认识和敬畏。我父母曾给我很好的教育,他们也尽力教导我应敬畏上帝,教育我应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做人的目的和道理。可是,天哪,我很早就当了水手,过上了航海生活。

要知道,水手是最不尊敬不畏惧上帝的人,尽管上帝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恐怖。由于我年轻时就过水手生活,与水手们为伍,我早年获得的那不多的宗教意识,早就从我的头脑里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这是由于伙伴们的嘲笑,由于经常遭遇危险而视死如归,由于没有与善良的人交往而从未听到有益的教导,因此本来就十分淡薄的宗教信仰,就消失殆尽了。

那时,我完全没有善心,也不知道自己的为人,不知道该怎样做人;因此,即使上帝赐给我最大的恩惠社会主义就是从这个哲学体系中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这个,在我心里或嘴里却从未说过一句"感谢上帝"的话。譬如,我从萨累出逃,被葡萄牙船长从海上救起来,在巴西安身立命并获得发展,从英国运回我采购的货物,凡此种种,难道不都是上帝的恩赐吗?另一方面,当我身处极端危难之中时,我从不向上帝祈祷,也从不说一声"上帝可怜可怜我吧"。在我的嘴里,要是提到上帝的名字,那不是赌咒发誓,就是恶言骂人。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连好几个月,我对过去的罪恶生活一直进行着反省,心里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当我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处境,想到自从到了这荒岛上之后,上帝给了我多少恩惠,对我多么仁慈宽厚,想到上帝不仅没有因我过去的罪恶生活惩罚我,反而处处照顾我,我心里不禁又充满了希望。我想,上帝已接受了我的忏悔,并且还会怜悯我。

作品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第三部分则是写他离开荒岛之后的事情。我们现在出版的这本书是第二部分,这展现了鲁滨逊这个人物的所有特征是全书的精华。

小说塑造了鲁滨逊这个人物,他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但他不安于现状,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作者:丹尼尔·笛福

标签:小说外国文学随性译林名著文艺

鲁滨逊漂流记》最热门章节:
1第十章2第九章(2)3第九章(1)4第八章(2)5第八章(1)6第七章7第六章8第五章9第四章10第三章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