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教堂_火车

雷蒙德·卡佛
外国小说
总共16章(已完结

大教堂 精彩片段:

火车

——致约翰·契佛☾1☽

那晚的早些时候,一个叫登特小姐的女人用枪顶在一个男人身上,逼他跪在地上求她饶命。当那个男人泪如泉涌,手指不住地揉捏地上的树叶时,她把左轮手枪对准了他,列举罪证,一条一条地告诉他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登特小姐要让他明白,他不能老是这样践踏蹂躏别人的感情。虽然那个男人只不过用手指抠了抠身下的泥土,双腿害怕得微微颤抖了几下,她还是严厉地说:“不许动!”在她说完之后,在她把自己能想出的话都对他一吐为快之后,登特小姐用脚踩住他的后脑勺,一脚把他踩进土里。然后,她把左轮手枪放进手包,走回火车站。

在一个荒废了的候车亭里,她坐在一条长凳上,手包搁在腿上。售票处已经关了。周围空无一人,连车站外面的停车场都是空的。她愣愣地盯着墙上一只很大的挂钟。她不希望自己再去想那个男人,想那个男人在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但她知道,她将会记住那个男人跪在地上后发出的鼻息声,会记很久。她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留神等着火车进站的声音。

候车室的门开了。登特看过去的时候,正有两个人走进来。一位是白发老人,打白色丝绸领结。另一位是中年妇人,画眼影、涂口红,穿一身玫瑰红色的针织连衣裙。夜晚已经冷起来,但两个人都没穿外衣,那个老头甚至连鞋都没有穿。他们在门口站住了,好像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晚了候车室里居然还有人!不过,他们假装若无其事,没有因登特小姐的存在而大失所望。妇人对老人说了点儿什么,登特小姐没听清。他们走进候车室,流露出一种在登特小姐看来是焦躁不安的神情,就好像他们刚从什么地方匆忙离去,却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式相互交谈。登特小姐又一想,他们也可能不过是酒喝多了而已。妇人和白发老者看着墙上的挂钟,仿佛那个钟能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并能指示接下去应该做些什么似的。

登特小姐的目光也转回到挂钟上。整个候车室里,没有任何东西能报告火车进站出站的时间。但她做好了不管等多长时间都等下去的准备。她知道自己只要等得足够久,就会有火车来。她就能上去,让火车带自己离开这个地方。

“晚上好!”那个老人跟登特小姐打了个招呼。她觉得他说这句话的神气,就好像是在仲夏夜里的一个晚会上,他自己俨然是某个重要的人物,穿着皮鞋和晚礼服。

登特小姐回话说:“晚上好。”

穿针织连衣裙的女人扫了她一眼,那目光似乎是经过了精确的计算,故意要让登特小姐明白,自己并不高兴在这里看到她。

休息室的另一头有一条长凳,就在登特小姐正对面,老人和中年妇人到那里坐下来。她看见老人稍稍拉了拉自己裤子的膝盖处,然后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晃悠起自己只穿了袜子的脚。他从衬衣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和一根烟斗,把烟卷插进烟斗里,接着手伸进衬衣口袋,然后又翻了翻裤子兜。

“我没带打火机。”老人对妇人说。

“我不抽烟。”妇人回答,“我想你要是还了解我一点点的话,就应该知道这个。你要是非抽不可,她可能会有火柴。”女人抬起下巴,锋芒毕露地看着登特小姐。

登特小姐摇摇头,把手包往自己怀里拉了拉。她合拢双膝,手指紧握着包。

“看来,说什么,火柴也没戏了。”白发老者说。他又翻了一遍口袋,叹了口气,把烟卷从烟斗上取下来,塞回烟盒,又把烟盒烟斗都放回自己的衬衣口袋。

那个女人开始说一种登特小姐听不懂的语言。她觉得那可能是意大利语,因为火枪般快速喷出的词语,听起来像是她在电影里听索菲亚·罗兰☾2☽说的话一样。

作品简介:

美国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卡佛公认的成熟之作,收入大部分名篇:《大教堂》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好事一小件》获“欧·亨利小说奖”第一名,《发烧》入选《美国短篇小说杰作选》。

故事多数平常:小夫妇没生出孩子以至生活灰暗;生日蛋糕早好了,被撞伤的孩子却在父母等待中悄然离去;卖维他命的女人为生意焦虑,丈夫则觊觎着她的同伴……小说常有意想不到的结尾。卡佛以一种悠长的凝视直面无望。他被尊为简约文学的典范,生活把他的人物剥了个精光,而他把自己的文字削到嶙峋。

《大教堂》中仍有卡佛早期作品的无奈和冷硬,但是,他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些许光亮。

几乎所有评论家都从这本《大教堂》中嗅出卡佛的变化来。在这本创作于1982年到1983年间的小说集中,如果说人物和情节仍延续了卡佛早期作品的灰暗和无法自拔的话,在几篇篇幅较长的作品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卡佛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一点点光亮。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一系列小人物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重逢恋人被轰出了刚刚借来的房间(《瑟夫的房间》);生活就像坏掉的冰箱里的食物一样腐臭变质(《保鲜》);奔波的人失望地离开,扔下了曾经挚爱的东西(《马笼头》);父亲在痛苦的回忆中,拒绝下火车去见来接站的儿子(《软座包厢》);甚至因耳屎堵住了耳朵而带来的不便和恐惧(《小心》)。交流的匮乏和艰难,成了整部小说集凸显的主题,不管是在父子间、情人间、夫妇间,还是朋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间,语言和身体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苍白的角落。但在《好事一小件》、《电话来自何方》以及《大教堂》中,卡佛正在步履维艰地一点点“远离那威胁性的模糊,朝着希望而不是恐怖迈进” ,不管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弱和渺茫。我们读到了一对刚刚失去儿子的夫妇和一个一直打来骚扰电话的面包师之间的和解;一个酒鬼鼓起勇气,准备拨通妻子的电话;一个男人放下了心理的抵触,在一个盲人的指触下,闭上眼感觉着大教堂。在访谈中,卡佛解释了自己的改变:“我想,现在的感觉更加乐观了一点。当然在大部分小说中,人物的麻烦得不到解决。人们的目标和希望枯萎了。但有时,而且恐怕是经常,人们自己不会枯萎,他们把塌下去的袜子拉起来,继续走。”

作者:雷蒙德·卡佛

翻译:肖铁

标签:雷蒙德·卡佛大教堂美国外国文学

大教堂》最热门章节:
1附录三 卡佛主要作品列表2附录二 译后记:卡佛与极简主义小说3附录一 卡佛自话4大教堂5马笼头6发烧7火车8小心9维他命10好事一小件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