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朝诡事录_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奇怪的镜子

魏风华
惊悚悬疑
总共50章(已完结

唐朝诡事录 精彩片段:

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奇怪的镜子

南方舞溪古岸的石窟中有方镜,直径超过一丈,能照出人的五脏,被称为“照骨宝”。这个奇怪的镜子有可能是天然形成的。类似的镜子,在北方的济南郡方山也有一面:“山南有明镜崖,石方三丈,魑魅行伏,了了然在镜中。”这个石镜有点意思,所有山中的精怪,或隐身的或现身的,只要路过镜下,都会被照出真身和原形。

镜子是志怪笔记中的常客。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多则与镜子有关的故事,比如元和末年海陵人夏侯乙庭院前骤生百合花,大常花数倍,众人异之,在花下挖掘,得匣子十三层,每层装有一面铜镜,第七层的镜子甚为奇异:“光不蚀,照日光环一丈。”

又有荀讽,素喜道家之术,樊晃敬重其人,曾赠送给他绣帛。樊晃是中唐初期诗人,在唐代宗时任润州刺史,是第一个编辑杜甫诗集的人。只说荀讽,家中有面年代久远的铁镜,直径五寸多,据说是从得道者那里弄来的。这面镜子的神奇之处在于:几个人一起照镜子,“各自见其影,不见别人影”。

镜子作为世界上复制自身的器具,具有特殊性。

唐朝有鲁思郾,家中一女十七岁,有一天,她对镜梳妆,“镜中忽见一妇人,披发徒跣,抱一婴儿……”可以想象,鲁女有多惊恐。叫她更窒息的是,“回顾则在其后……”一回头,竟真的发现后面站着个抱孩子的陌生女人。

在感官上,陌生人出现在身后即镜子里比出现在对面更令人惊骇。这是镜子的奇异之处:它能复制生活中的场面。

不过,在唐人看来,仅仅复制是不够的,某些镜子还具有更神异的功能。

唐德宗贞元年间,苏州太湖入松江口处,有渔民撒网捕鱼,得到一面镜子,径长七八寸。渔民随手又把它丢进水里。划船换了水域,再一次下网,竟再次捞到它。渔民当然很怪异,拿起镜子一照,令他终身恐怖的事出现了:筋骨血脉、五脏六腑,都出现在镜子里。不过,这并非一面凶镜,因为被照后,他以前的病都好了。询问老人,得知此镜久在江湖,每数百年才出现一次。

奇怪的是,没等到数百年,二三十年后的唐穆宗长庆年间,这面镜子又在秦淮河上被捞到。渔民拿起来一照,出现相同情景:五脏六腑出现在镜子里。渔民吓得一哆嗦,镜子又掉进河里。当时李德裕镇浙西,听到此事,喜欢古玩的他很感兴趣,专门派昆仑奴(南洋部族,善水性)赶赴现场,潜入水底,但终不复得。

唐朝时,关于奇异镜子的记载,搜罗如下:

唐末天佑年间,渔民下网获一铁镜,径长五六寸,携带回家。

忽有一僧叩门,对渔民说:“知君得异物,我可以看看吗?”

作品简介: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所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时而私语窃窃,时而惊呼阵阵,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这些故事,被段成式、牛僧孺、李复言等人记录在《酉阳杂俎》《玄怪录》《集异记》《博异志》《甘泽谣》《杜阳杂编》《三水小牍》等数百部志怪笔记中,成为后世所有奇幻志怪故事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蓝本。

现在,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故纸堆,看看唐朝人华丽的想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奇画面;看看这些画面,又为我们记录下了怎样被湮没千年的秘密……

翻开本书,见证唐诗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作者:魏风华

标签:魏风华唐朝诡事录诡异志怪笔记鬼怪

唐朝诡事录》最热门章节:
1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撒马尔罕的金桃2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奇怪的镜子3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唐朝“灰姑娘”4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高力士与玄宗不得不说的故事5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行盗之前,先吃人腿6第八卷 异话:唐朝人的小众故事 江湖的起源7第七卷 猎奇:传说中的生物 人间秘境8第七卷 猎奇:传说中的生物 偏僻的知识9第七卷 猎奇:传说中的生物 奇妙的植物10第七卷 猎奇:传说中的生物 诡异的动物
更多『惊悚悬疑』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