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_第四章 “忍”的哲学 宋襄公:真小人还是伪君子

龙镇
总共31章(已完结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忍”的哲学

宋襄公:真小人还是伪君子

葵丘之盟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51年,一直追随齐桓公鞍前马后的宋桓公去世了。

在他去世前,大子兹父曾多次在他面前请求说:“目夷年龄比我长,而且有仁德,请您立他为储君!”态度十分诚恳。

兹父的母亲,是宣姜与公子顽所生的第四个女儿、宋桓公的正室夫人。公子目夷的母亲则是宋桓公的小妾。按着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目夷虽然比兹父大,而且比兹父能干(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后发生的事情中看得很清楚),却无权继承宋国的君位。

宋桓公被兹父诚恳的态度感动了。生于乱世,还有比兄弟和睦更令人值得高兴的事吗?他把目夷找来说:“你弟弟兹父三番五次要让位于你,我不忍心拂了他的好意,打算立你为大子,你看如何?”

目夷听了父亲的话,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说:“兹父有这么高的觉悟,可以将国家让给我,还有比这更仁德的事吗?单从这一点看,我就不可能超过他。而且如果立我为大子,有违礼制,万万不可。”坚决谢绝了兹父的好意。

兹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了宋桓公的君位,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襄公。

当上国君之后,他仍然十分尊重哥哥目夷,任命目夷为左师,执掌全国政事。目夷在宋国的地位,也许就和管仲在齐国的地位差不多吧。

宋襄公的母亲是宣姜的女儿,而宣姜是齐桓公的姐妹,因为这层关系,宋襄公叫齐桓公一声舅爷爷,也是未尝不可的事。事实上,宋襄公此生最崇拜的人,也就是这位霸主舅爷爷。葵丘会盟的时候,宋桓公刚刚去世,还没有举行葬礼,但宋襄公仍然戴孝参加了会盟,使得齐桓公十分感动。正是在那次会盟上,宋襄公亲眼看着齐桓公接受天子所授的祭肉,在他的心目中,耄耋之年的齐桓公仿佛浑身笼罩着一层神性的光辉。“做人当如此!”他暗自告诉自己。

他比宋桓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齐桓公身边,唯其马首是瞻,在众多同盟的诸侯中,他的表现最突出,也最令齐桓公感到满意。以至于当齐桓公和管仲考虑托付身后大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

宋襄公因此成为了齐大子昭的保护人。

诸侯托孤,一般都是托付给国内的卿或大夫,托付给一位外国元首,还真是很少见。齐桓公对宋襄公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齐桓公能够指定霸主继承人的话,说不定也会指定给宋襄公。

而在宋襄公的心里,他也正是把自己当成了齐桓公的霸业继承人。这种想法,在他圆满地完成齐桓公的嘱托、将大子昭送上齐国国君的宝座之后,变得愈发强烈了。

作品简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查看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源头,时不时茅塞顿开,时不时眼前一亮。

作者:龙镇

标签:龙镇春秋战国通俗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最热门章节:
1后记 本书大事年表2第四章 “忍”的哲学 大战序曲:晋文公的强国运动3第四章 “忍”的哲学 驱虎赶狼,玩的就是心跳4第四章 “忍”的哲学 晋文公上位:让第三方成为政治资本5第四章 “忍”的哲学 隐忍是最高深的学问6第四章 “忍”的哲学 鹬蚌相争,南楚得利7第四章 “忍”的哲学 宋襄公:真小人还是伪君子8第三章 第一个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 最早的国际主义援助9第三章 第一个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 秦晋交恶,老好人也有底线10第三章 第一个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 晋惠公是个大忽悠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