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亲历西藏_十、萨迦寺断想

汪晓东
纪实报告
总共19章(已完结

亲历西藏 精彩片段:

十、萨迦寺断想

仲曲河谷水草丰足,绿茵如织;夕阳下,萨迦寺宛如一座天外飞来的城池,沐浴着金光,耸立其中。心中不禁感叹,以萨迦如此闭塞的地域,当时居然成为西藏这么大疆域的统治中心,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西藏的众多寺庙中,萨迦寺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一座。萨迦寺以其大量丰富多彩的壁画和经书而闻名于世,被称为“第二敦煌”。萨迦寺位于萨迦县境内,在日喀则西南方约160公里处。

萨迦寺本来并未列入我们的行程之中,由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早就充满了对萨迦寺的向往,因此从离开珠峰大本营起,就开始不停地同司机软磨硬泡,要求能够顺道带我们去。到达拉孜县后,司机终于同意在回日喀则途中顺道访问萨迦寺。中午从拉孜县出发,沿318国道东行一百多公里,向南拐进萨迦县的县级公路,开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萨迦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灰颜色的缓坡,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就是指此地土壤的颜色。萨迦寺依山而建,并被仲曲河一分为二。河北面的北寺已是一片废墟,只有几座新建的白塔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河南岸的南寺规模宏大,尤其是沿院墙纵向涂红、白、灰三色相间的色带,鲜明可鉴,令人一望便知是“花教”寺庙。放眼望去,发现整个萨迦县里的所有建筑物外墙都被这三色修饰。据传这三色中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音菩萨,灰色象征金刚持菩萨,三色成花,故萨迦教派亦被为“花教”。

萨迦寺的主殿外景

在萨迦寺唯一的入口东门处,花30元购好门票,经过一个天井式院落,便进入了萨迦寺大殿。在西藏长期旅行,使我们每次到了这样的宗教场所,都自觉地保持一种肃穆。陪同我们旅行多日的向导格桑悟珠此时显示了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开始涛涛不绝地讲述有关萨迦教派的发展历史。

萨迦教派于十一世纪由西藏古老贵族昆·贡觉杰布创立,并于公元1073年建立萨迦寺北寺。萨迦派规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但生子后不能再接近妇女。政教两权均集中于家族之中,并以家族的形式相传承。萨迦派传至第五祖八思巴时,教派进一步发扬光大。八思巴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这不仅是宗教原因,更主要是他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八思巴,本名罗追坚赞,自幼聪慧过人,据传他3岁能背诵经文,8岁为众僧讲经,故称“八思巴”,意为神童。八思巴26岁那年,被元朝的忽必烈封为“国师”加封“帝师”,他为元朝创立了蒙古文字,并被授权掌握西藏政教大权,此时,西藏正式归于元朝。西藏第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雪域高原的人民也终于进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萨迦寺内的转经筒前留影

了解了萨迦派的历史背景,我们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开始仔细参观萨迦寺的主殿,这座主殿的正确名称应为“大经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内的许多根粗大的木柱,其中有四根最为突出,每根粗达1.2米,且每根柱子都有一个神话传说,并在在大殿内的壁画上详细记录下来。大殿内的主供佛为释迦牟尼像,在佛像前摆有大量美丽的酥油花,造形别致、生动,很难想像是用酥油所制,令人叹为观止。转过大殿内的主供佛,是一个巨大的书库,数万册由藏、蒙、梵、汉文抄写的经书密密麻麻地摞放着,高至殿顶,简直是一堵书墙。其中还有一部由金粉抄写而成的1.3米宽、1.7米长和1米厚的世界最大经书。在大殿的二层,摆放着两座被称为“平措颇章”和“卓玛颇章”的灵塔,另外还有大量书籍。大殿的东配殿内,供奉着萨迦教派的十一位大师的灵塔。在西配殿则是传授制作沙绘坛城(又称“曼陀罗”)技艺的场所,这是一种源于古印度的密宗本尊修练密法的道场。整个大经堂的右侧及后面是八思巴的公署和大排的僧舍。

一直被称道的萨迦寺壁画并未令我感到心怡,不象敦隍壁画中飞天神女那样给人美好的感觉。萨迦寺的壁画则描绘着各式镶着一圈骷髅头并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和手持人体内脏器官的牛鬼蛇神,粗犷且可怖。尤其是在一座偏殿的门梁上,竟是面目狰狞的五只豺狼标本,令人胆寒……一切都与其他教派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萨迦寺偏殿的门饰

纵览萨迦寺,其建筑格局如同一座城堡,呈正方形,四面围有两道城墙,四角筑有角楼,中段有碉堡。由此可以想象到,当初这里曾经是多么辉煌兴盛。萨迦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而且也是一个行政机关,西藏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的政教合一地方政府就建立在此。因此,萨迦寺成为了当时的地方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萨迦教派的产生和发展仅仅是整个藏传佛教发展过程的一小部分。翻开藏传佛教的发展史,将对我们了解西藏,了解西藏人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执政时期。西藏正式被统一,并且创立了统一的藏文字,为了加强和稳固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支持,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二位公主皆来自佛教盛行的国家,它们在进藏的同时,带来了大批的佛经和佛像。期间从内地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松赞干布之孙,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继位时,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入藏;之后,莲花生大师也入藏传法。莲花生大师深通密法,入藏后收伏众多神魔,使他们成为佛教保护神,并建立桑耶寺,选了七名优秀藏族子弟出家为僧,这是西藏首批僧人,号称“七觉士”。此后,相继建了一批寺庙,大批藏族出家为僧,大量佛经被译成藏文,佛教盛行于雪域高原,被称为西藏佛教“前弘期”。

公元十一世纪,朗达玛信奉苯教,杀僧灭佛,不久即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这之后,印度的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扬佛法,同时期,其他佛学大师也为佛教在西藏的恢复作了大量工作,佛教再度在西藏盛行,此时为“后弘期”。重新弘扬起来的佛教与“前弘期”流传的佛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经过与苯教的长期斗争,互相渗透,吸收了不少苯教的东西,从而成为一种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从此,藏传佛教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宗教形式在雪域高原及其它地方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

藏传佛教经历了“前弘期”及“后弘期”以后,由于当时西藏地方政权割据,师承不同,而形成了众多的教派。除了上述的萨迦教派外,最主要的还有以下四个教派:

作品简介:

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这曾经让人魂牵梦萦的家园,更在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使人缅怀不绝。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天,我终于游历了西藏——这片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留下的最后净土。我去了阿里,去了珠穆朗玛峰,走遍了整个藏北高原和后藏地区。在我人生短暂的三十二年中,能够亲历西藏,是我人生一大快事,虽死而无憾。

作者:汪晓东

标签:西藏中国

亲历西藏》最热门章节:
1后 记2十六、小记藏族司机尼玛3十五、风雨桑耶寺4十四、情寄雪域圣湖5十三、关于天葬的传说6十二、江孜怀古7十一、记忆日喀则8十、萨迦寺断想9九、在通往珠峰的路上10八、朝拜神山圣湖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