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根本利益_第六章 干裂的心田需要滋润

何建明
纪实报告
总共8章(已完结

根本利益 精彩片段:

第六章 干裂的心田需要滋润

说句实话,当中纪委的有关部门向我介绍梁雨润的事迹,看完《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后,我一方面对梁雨润同志的事迹表示敬意,但同时内心却存几份怀疑。中纪委领导和报社给予梁雨润“百姓书记”这样一个崇高的称号。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称号已经离我们了太久了,所以一旦出了这么一个真正的百姓书记,我反而觉得有些突兀。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正如有些群众说的,现在的干部不贪就是好干部了,而不贪又一心一意想着老百姓的事,并且充满感情地为最基层、最普通、最无“回报”价值的农民们着想,确实在我们的现实中不是太多,或者可以说确实太少了。

是否决定采写梁雨润,即使在看完中纪委的领导对他的评价及各媒体对他的各种报道之后,我仍然拿不定主意。但是后来通过夏县纪委,拿到了一盘一年多前梁雨润奉命调任运城市纪委副书记、离开夏县时数百名群众欢送他的录像带。这盘录像带使我产生了非采写他不可的念头。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像电影和小说里所表现的热烈场景。生活中的真实确实常常比艺术中的真实更能打动人。从那盘录像的拍摄质量看,摄像者显然是临时到现场仓促摄制的,但它仍然丝毫没有减弱其感人至深的场面效果。

梁雨润离开夏县赴运城市委任职的那一天的八九点钟,他和县委、县纪委的同志握手告别,正准备走出县委大院上车出发时,突然看到县委大院门口一下来了数百群众。那些群众见梁雨润一露面,便锣鼓鞭炮齐鸣,一幅幅写有“百姓的好书记”、“夏县人民想念您”等内容的横幅与标牌,高举如林。群众纷纷向梁雨润涌过来,与他又是握手又是争着照相。而梁雨润则一边一个劲地说着“你们怎么知道我要走嘛?”“你们村要到这儿几十里路咋这么早就赶过来的呀?”一边不停地推辞着农民群众塞过来的红枣、鸡蛋和匾牌什么的。这时,不知哪个村的一位妇女突然挤过人群,拉着梁雨润的手,一个劲地哭着说“梁书记您不能走,我们不让您走……”这时,我看到画面上众人纷纷在抹泪,跟着在高喊“梁书记我们不让您走!”“一定要再来!”我看到梁雨润一边回应大家说:“大家放心,我会经常来的!”说着说着,这位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干部”,也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这一刻情景叫人无比感动。

我在看这段录像时,也忍不住掉下了热泪。因为我知道这不是艺术创作,而是今天的人民群众在欢送自己无限热爱的一名干部。都说纪委干部是“铁包公”,而梁雨润到夏县3年间处理的重大案件不下200多个,在那些生与死的斗争考验面前,他所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包青天”形象,即使是在为群众解决困难时,他也常以惩恶扬善的严肃面孔出现,而此刻的他,竟然哭得像孩子般的纯朴,热泪淌湿了他的胸襟,他也不去理会,似乎完全忘了当领导者的形象了。

我看到这时的画面上有一群特别显眼的群众,他们数人扛着一块巨大的镜框正朝梁雨润走来,后面是一队穿着鲜艳服装的农民妇女。当他们来到梁雨润面前时,一位村长模样的汉子先是代表全村人说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话,然后赠上那幅巨大的镜框。接着那队穿着鲜艳服装的妇女们开始边唱边跳。一看便知这是农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舞姿几乎都是二三十年前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样式,曲调也是那个时代的,但她们一招一式的认真演出,将整个场面推向了高潮。我当时记下了她们唱的小曲内容:

各位领导你们好,听我来把歌儿唱,

今天不把别的唱,专表咱的梁书记。

梁书记呀心向民,哪里不平哪里去,

秉公执法攻难关,夏县人民的梁青天。

苦事难事他都办,为了百姓天不怕。

师村打井有争端,梁书记坐镇解难题。

作品简介:

世上,什么人最低微,也最善良?是农民,是中国的农民!

报告文学大师何建明,受命于“中国纪律检查委员会”,含泪写下这本关于农民兄弟的书,描写了一个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纪委书记梁雨润同志震撼人心的故事。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十指上的鲜血和苍额上的老泪。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只要稍有一点正义和感恩之心,就不能不看一看这本书,看一看中国的农民是怎样艰难窘迫,看一看到底是谁动了我们赖以为生的“根本利益”!

为了一块宅基,儿子冤死,13年不能入土为安。老母为此走上上告之路——13年的诉讼之路,难于上青天!

村霸、地霸,加官霸,重重罪恶把母亲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为此村民们震怒了,他们联合起来,在养育了他们的黑土地上开始了一次正义之战!

作者:何建明

标签:何建明根本利益报告文学

根本利益》最热门章节:
1结束语 生活没有尾声2第六章 干裂的心田需要滋润3第五章 将心比心才是真4第四章 寸土必争是本色5第三章 命根子的事怎能漠视6第二章 被践踏的“草帽”必须恢复尊严7第一章 土窑洞内有垛回音壁8序 迟了13年的葬礼,留下多少悲伤与深思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