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_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莎拉·贝克韦尔
宗教哲学
总共19章(已完结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 精彩片段:

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在本章中,

梅洛-庞蒂是主角。

在波伏娃的圈子里,有一位思想家也和她一样,认为人类境况具有模糊性,这个人就是她的老朋友莫里斯·梅洛-庞蒂。想当年,在两人还都只有十九岁的时候,这位总是倾向于看到事物不同面向的朋友,曾让她恼火不已,因为她自己是个喜欢迅速做决断的人。但自那以后,他们俩都有了改变。波伏娃虽然还固执己见,但已经对矛盾性和复杂性更加适应。而梅洛-庞蒂则在战争期间,让自己习惯了那种与他的本性背道而驰的不妥协态度。比如,他曾采纳过一种教条式的亲苏联立场,并且在战后又坚持了几年,才骤然放弃。每当思考把他带往一个新方向时,他便经常会这样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过在骨子里,他始终都是一名现象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尽可能严密、精确地把经验描述出来,再加上他尝试的方式也非常有趣,所以很值得本书专门拿出(短短)一章来讲他。

早年时期的他,我们已经见过了,当时他正在享受快乐的童年。那之后,他走了学术的老路子,没有像波伏娃和萨特那样,成为媒体红人。没有摄影师或美国粉丝在左岸追赶他,也没有记者盘问他的性生活——其实挺可惜的,要是他们深究一下,本可以挖出一些很有趣的故事。相反,他悄无声息地让自己变成了他们所有人中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这一点从他出版于1945年的杰作《知觉现象学》中便可窥知一二。他在现代哲学中一直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相关领域如认知心理学中亦是如此。他眼中的人类生活,最好地总结在了《知觉现象学》末尾这段简洁的话里:☾1☽

我是一个心理的和历史的结构。我随着存在得到了一种存在方式,一种风格。我的所有行动和我的所有思想与这种结构有关,甚至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也只不过是一种解释他对世界的把握的方式,他之所是。不过,我是自由的,但并非不考虑或排除这些动机,而是以动机为手段。因为这种有意义的生活,这种我之所是的自然和历史的确定意义,不限制我进入世界,反而是我与世界联系的手段。

这段话值得再读一遍。梅洛-庞蒂说,我们的存在中那些限制我们的方面,同样也让我们与世界产生了联系,给予了我们行动和感知的机会。它们使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萨特也承认这种交易的必要性,但认为接受起来很痛苦。他身上的一切都渴望摆脱束缚,摆脱阻碍、限制和黏滞的东西。海德格尔同样认识到了限制,但随后却在他对存在的神话性解释中寻找某种类似神性的东西。相反,梅洛-庞蒂则相当冷静地看到,只有通过与世界妥协,我们才能存在——而这可以接受。关键在于,不要与之抗争,或者夸大它的意义,而是要真正观察和理解这种妥协如何进行。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就是妥协艺术的一个研究个案,巧妙地在两个通常被认为互为敌手的学科——心理学和哲学——之间达到了平衡。梅洛-庞蒂致力于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是为了使二者都能受益。正因如此,他才在1938年的博士论文中讨论了行为心理学之后,在1945年却成了里昂大学的哲学教授,在1949年接替皮亚杰(Jean Piaget)就任索邦大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后,又在1952年成为法兰西学院哲学系的主任。通过这些角色的转换,他让他的心理学研究充满了强烈的哲学色彩,同时又把他的哲学建立在了心理学和神经学病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包括对脑损伤和其他创伤的影响的研究。他特别受到“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的影响,这个心理学派探索了经验如何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分散的信息而被我们感知。☾2☽

对于所有这一切,最让梅洛-庞蒂兴奋的不是有关痛苦和真实性的存在主义讨论,而是一系列更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根本不简单。当我们一边听着周围的喧闹声,一边在咖啡馆里拿起一个杯子或者喝我们的鸡尾酒时,发生了什么?用钢笔写字或走过一扇门是什么意思?这些行为几乎不可能被充分描述或理解——但我们大多数人却轻轻松松、日复一日地做着。这才是存在的真正谜团。

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先提到了胡塞尔的概念——我们必须从自己对现象的体验来开始哲学思考——但接着又补充了显而易见的一点,那就是这种经验是通过我们敏感、移动、可感知的身体来让我们意识到的。即使想象某样眼前没有的东西,我们的头脑也会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声音和触觉特质来构建这个想象的东西。在抽象思维中,我们同样会借用物质比喻或意象——比如,我们会说观点是有分量的,或者说讨论是火热的。即使在最哲学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感性的。

但是,梅洛-庞蒂也赞同胡塞尔和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观点,提醒说,我们很少能体验这些感觉经验的“原始状态”。遭遇现象时,我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和相遇的大概情况,产生一些用来理解它们的解释、含义和期望,因此,当现象被我们感知时,早已经过了这些解释、含义和期望的塑造。看到桌上有一团五颜六色的东西,我们会直接感知到那是一袋糖果,而不是一堆必须要经过破解和确认的角度、色彩和阴影。我们看到球场上跑来跑去的那些人,就是一支足球队。这就是我们被视错觉欺骗的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时,早已对它是什么形状有了一种预期,直到再仔细看时,才意识到我们上当了。这也是为什么在罗夏克墨迹测验中,当我们看到一张墨迹图时,会觉得那是张什么东西的图片,而非一个毫无意义的设计。

当然,这种解释和预期世界的技能,我们必须从小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所以,梅洛-庞蒂才认为,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而言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非凡的洞见。在他之前的哲学家里,除卢梭外,很少会有人把童年当回事儿;大部分哲学家谈论人类经验时,关注的都只是那些具有充分意识、理性和表达能力的成年人,就好像他们是直接从天上被扔到世界里来的一样——可能是被白鹳送来的吧。在波伏娃的《第二性》和萨特的传记作品中,童年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萨特在他关于福楼拜的书中写道:“我们所有人,都在不停谈论我们曾经是、现在也是的那个孩子。”但是,他那些严格限定在哲学上的论文,没有像梅洛-庞蒂那样,把童年置于优先位置。

在梅洛-庞蒂看来,如果我们不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看作大孩子,就无法理解我们的经验。我们被视错觉所骗,是因为我们以前学会了根据形状、对象和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来看待世界。我们最初感受到的知觉,是随着我们最初开始主动地去观察、探索世界而发生的,并且现在也仍然与这些经验有关联。我们在学会认出一袋糖果的同时,也知道了把里面的东西吃下去的感觉有多美好。经过几年的生活后,看到糖果,突然想伸手去抓,期待地分泌出唾液,激动和被告知不行后的沮丧,噼里啪啦剥开糖纸时的快乐,糖果鲜亮的颜色,所有这一切都是构成整体经验的部分。当小时候的波伏娃想要“嚼碎开花的扁桃树,咬下夕阳的彩虹牛轧糖”时,是因为她正发育的头脑早已是一个食欲和经验的联觉旋涡。在所有感官的通力合作下,知觉会继续这种联觉。我们“看见”一块玻璃是易碎和光滑的,或者一条毛毯是柔软的。正如梅洛-庞蒂写的那样:“一只鸟儿刚从树枝上飞走后,我们从树枝的颤动中,看见了它的柔韧与弹性。”☾3☽

与此同时,知觉与我们在世界中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触摸、抓拿事物和与之互动,是为了理解它们。为了发现布料的质地,我们熟练地在手指间揉搓它。就连我们的眼睛也在不停移动,很少只盯一眼就能看到东西。以及除非我们像萨特一样有一只眼睛失去了视力,我们还会通过立体视觉来判断距离远近。两只眼睛合作着校准角度——但这些计算,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看见的是外面的对象:事物本身。我们很少停下来想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不断变换的目光和我们关注或接触事物的方式构成的。

我们的知觉也往往伴随着一种被称为“本体感受”(proprioception)的奇怪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的腿是否交叉,或者我们的头是否歪向一侧。我自己的身体和其他对象不同;它就是我。梅洛-庞蒂说,如果我拿着我的织物坐下,我可能得去找我的织针,但我不会去找我的双手和十指。如果我把胳膊放在桌子上,“我永远不会想到去说,它在烟灰缸旁边,就像烟灰缸在电话机旁边一样”。我们的本体感受是非常敏感和复杂的:☾4☽

作品简介: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莎拉·贝克韦尔

翻译:沈敏一

标签: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存在主义哲学史思想史萨特英国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最热门章节:
1索引2参考书目3注释4致谢5出场人物表6第十四章 无法估量的繁盛7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8第十二章 在处境最困难的人眼中9第十一章 像这样交叉10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