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认识力·叔本华选集_杂论

叔本华
宗教哲学
总共13章(已完结

认识力·叔本华选集 精彩片段:

杂论

1

我们不要像英国人一样,认为自然和艺术的创造物证明了上帝的智慧,我们应该从这些创造物中了解:通过观念而来的一切东西,通过心智而来的一切东西,即使让心智达到了理性的地步,可是与直接来自于意志的东西比起来,心智产生的东西仍旧只是拙劣的东西而已,这种直接来自于意志的东西并不通过观念而传达,自然的创造物就是这种来自意志之物的例证。

这是我的论文《论处于自然界中的意志》的主要旨趣。

2

在没有受过哲学训练的人之中,包括所有不曾研究过康德哲学的人即大多数外国人,同样也在许多当今德国物理学家及其他专家之间存在着古老的根本错误的心物对立观念。

因为他们还是基于自己的一套看法来从事哲学思考。基于这种错误的对立观念就催生了许多唯心论思想家和唯物论思想家。后者主张,通过物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产生万物。因此也产生人类的思想和意志;而前者则极力反对这种说法。

不过,事实上,虽然这个世界确实有许多无意义的观念和幻想,然而却没有精神,也没有物质。一块石头中力的作用像人类大脑中的思想一样,也是完全不可解释的,这个事实表明石头中也有精神或思想的存在。

基于这个理由,我会告诉这些争论者:你们相信自己认知到的死的东西,即缺乏一切性质的完全消极的东西,因为你们认为自己能真正了解溯源于机械效果的一切东西。但是,如果你们不能将物理和化学效果归结到机械效果的话,就无法明确了解这些物理和化学效果,机械效果本身也是一样。由重量、不可入性、内聚力、硬性、刚性、弹性、流动性等等产生的种种表现方式——正如其他东西一样神秘难解,其实,也像人类头脑中的思想一样神秘难解。

如果物可以(你不知道为什么)落到地上,也就可以(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具有思想。机械学中可以真正彻底了解的东西,不论做什么解释,都不能超出纯粹数学的性质之外;就是说,只限于决定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可是空间性、时间性以及支配二者的法则都是先天地被我们所知,因此也只是我们知识的形式,也只属于观念的范围。

因此,从根本上看,决定它们的东西是主观的,不含有纯粹客观的东西即不含有独立于知识之外的事物本身,甚至在机械学上,如果我们越过纯粹数学的东西,如果我们接触到不可入性、重量、刚性、流动性、气态,就会碰到那些像人类思想和意志一样让我们惊叹不已的表现方式,就是说,碰到那些无法理解的东西,因为所有的自然力量都是无法探测的。你们都知道物是什么,都了解物的性质,想以物来解释一切,想把一切东西都归结为物,但是物又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你们假设人类脑子里存在着“思想”,正如我们早已说过的一样,你就不得不承认所有石头中也有思想。相反,如果你们所谓的死的和纯粹被动的“物”,也能像重量一样产生力的现象,或像电一样产生吸引排斥和火花的现象,就也能像神经组织一样从事思想活动。总之,一切表面的现象都可归结为物,但一切物也都可归结为思想。因此两者之间的对立是虚假的对立。

3

在所有科学中,让大众印象最深刻的,莫如天文学。人们对牛顿近乎盲目的崇拜,简直让人无法相信,尤其是在英国。几年以前,时报称他为“人类中最伟大的人”,1815年(据《观察报》的报导),一位贵族出750英镑高价,买了牛顿的一颗牙齿,装在自己所戴的戒指上面。

作品简介:

叔本华创作的《认识力·叔本华选集》讲述了: 生命的情景好像镶嵌粗陋的图画:从近处看,看不出 什么东西,要发现它的美,须从远处看。

风格是心灵的表现。心灵比身体更可信。

哲学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柏拉图曾经这样 说过,你记住这句话。

虽然死亡可以结束生命,却无法结束我们 的存在。

自杀是一种怯懦行为。

我们可以说生命可以看作一种燃烧过程;智慧是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光。

智慧是内涵的量度,不是外延的量度。

知识即权力。

憎恨是一种“心灵”上的东西,而轻视则是大脑 的一种情绪产物。

只有取材于自己头脑中的作,他们的作品才是 值得阅读的。

作者:叔本华

翻译:刘大悲

标签:叔本华认识力德国哲学

认识力·叔本华选集》最热门章节:
1叔本华年谱2杂论3论作品与写作4论宗教5论心理6论哲学与智慧7论本体与现象的对立8论不朽的根本存在9关于宗教的对话10论生命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