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农民创世纪_第十章 世纪之问 与“萎缩者”对话

吴晓波
政治经济
总共62章(已完结

农民创世纪 精彩片段:

第十章 世纪之问

与“萎缩者”对话

多少次了,我们随意地往那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一站,迎面扑来的必是一番让我们惊叹不已的风景。多少次,我们为那里散发出的奇异之光而炫目、而兴奋。

可是这次,我们却不得不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不无尴尬的对话:为了它的“萎缩”。

然而,出乎我们一万个意料的,是温州对自身“萎缩”的坦然。

作者:温州专业市场的萎缩,其实给中国今后的市场发展制造了一个悬念,那就是专业市场是不是一个初级的、落后的经济形态?

温州:对于一个像专业市场这样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来说,任何简单化的论断都是不严肃的。温州的“萎缩”并非几个数据就可以讲清楚的。“萎缩”,只是温州市场现状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它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大的事实隐藏在海平面之下。

作者:如此说来,“萎缩”的背后另有隐情?愿闻其详。

温州:众所周知,温州在80年代初的崛起,最主要是凭借了观念上的先行优势,然而温州毕竟地域偏远狭小,不利于货物的大流通,因而温州市场的演变就比较剧烈,并且非常地多样化。以十大市场为例,就起码出现了三种演变。

作者:哦,这倒是前所未闻。

温州:比如在钱库、湖前、仙降等乡镇,原先都是以产销低价小商品为主的,现在那里的有形市场确实已经甘渐式微了,然而,那里的富裕程度和经济活跃程度仍然是全温州最高的。

原因在于,那些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农民都到更大的天地中去闯荡了,在义乌、绍兴以及许多国内大市场中,你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他们。在钱库等乡镇,外出经商人口占到了全镇青壮年劳力的60%以上。

作者:看来他们是一团团温州火种,到别的地方去烧市场之荒了。有资料说,温州300万人口,有100万在外经营,经商人口比例之高,全国很难有可与匹敌的。我们在采访中也看到了,国内确实有很多市场是由温州人点起第一把火的,夸张一点说,温州称得上是中国专业市场的黄埔军校了。

温州:第二类,像桥头纽扣和金乡徽章,那里的市场至今仍是非常*旺的。然而,由于他们的经销商品非常地专业,因而成交额就不可能很大。桥头每年两亿多元的成交额已经拥有了全国70%的年纽扣消费量,而来金乡订货的客户更是遍及全球,如美国陆海空三军的军徽、福特牌高级轿车的标徽、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帽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纪念章等,都由这个小镇生产,但是从市场年交易额上,这些并不能体现出来。

作者:或许正是这种小而专的特点,使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具备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作品简介:

本书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的奋斗传奇,再现了专业市场的风起云涌,跌宕起伏。作者将发生在20世纪末东方乡土上的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的追忆和描述,以及对未来中国农村的走向预想,全部写在了这本书中。也体现了一代中国农民在现代化感召下的自我更新和脱胎换骨。

作者:吴晓波

标签:吴晓波农民创世纪经济农民

农民创世纪》最热门章节:
1后记 让我们离中国更近些2第十章 世纪之问 重估乡村3第十章 世纪之问 理想主义的光芒4第十章 世纪之问 千年一握手5第十章 世纪之问 评说十大趋势6第十章 世纪之问 与“萎缩者”对话7第十章 世纪之问 “慢板”敲起来8第九章 人的革命 与文明同行9第九章 人的革命 江浙丽人多老板10第九章 人的革命 奔驰在互联网上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