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我经商的头一个信条是:在事业开始的时候不追求暴利。毕竟真正的机会是在过程中干出来的,不是在路边上拣来的,若要碰运气,就可能把路走歪。就算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在下大赌注前也会思虑再三,他或许有机会犯错误,可我没有啊。”

记:“于是您就只出版些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卖掉的书?”

马:“是的。虽说这样并不聪明。但你要知道,即使是聪明的人干事,也往往是干着、干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个问题着实困倒过不少聪明人。我没那么聪明,也不曾受此困扰。正像在出版界,每天都有那么多聪明能干的人,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琢磨着如何一鸣惊人,以至于尽管市场看起来大得没边,其中的畅销书还是多得数不过来。这让一个出版了畅销书的人如何能不烦恼呢!

“再者,我们又该如何与一群聪明人竞争呢?至少我以为,凡是期望做得比聪明人更加聪明的人无疑都是些真正的傻子,他们试图干不可能的事。我不是这样的傻子,所以也不干不可能的事。

“不和聪明人竞争,是我经商的第二个信条。但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办法就是先别急着成功,不论你是四十岁还是八十岁,基础都决定上层。这里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问题,即我们是否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做‘更好’的东西?对此,我的回答是没有。不过大多数人都不这么看。他们有如我身边的那些出版商一样,个个都在拼命地、你追我赶地出版那些‘更好’的书籍。相反,我由于做不到‘更好’,便选择些一般的事情来做,年复一年地出版些菜谱啦、时装画册啦、侦探小说啦等等——我能为之负起责任并精耕细作的东西;最终,在专业化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供应,由此带来一种常态化的结果,足以使我面对畅销书时少了不必要的冲动,在他人总是大赔大赚的地方,渐渐积少成多。在这方面,我的确很有耐心,并且深知,无论一个人在开始时表现得如何聪颖,做得多么优秀,后来还是要回到让他正常的状态上来。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聪明人都尊敬我的原因。

“我经商的第三个信条是,不和跑得最快的人打交道。换句话说,就是对所有的市场高手或畅销书专家什么的一概敬而远之,不但不和他们发生业务往来,也不与他们交流思想。我知道他们是一些典型的成功人士,同时还知道他们是一群意气风发的赌徒,他们领着时代大步流星地向前跑,却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本身就是成功的问题。”

记:“我没有听错吗?”

马:“你当然没听错。”

记:“那您又是如何评价畅销书的呢?”

马:“我认为,至少在现阶段,畅销书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任何为了达到销售目的而人为地制造畅销书的行为,都是在冒对抗市场规律的风险;不过假如有一天,我们当真可以为之欢呼雀跃的话,炒作畅销书的人也许会发现,他们从前热衷于此的一切不过是在给他人作嫁衣裳。况且,在我个人眼里,真正的畅销书必是‘天命’所在,无论如何‘制造’不出来!”

五十三、学会刹车

(人物:苗平,45岁,青岛人,大专学历,农产品出口商。)

记:“在结束采访之际,能否请您讲一个您认为最有用的道理?”

苗:“我以为大多数道理都是在指导人,最有用的是那些可以救人的道理。在过去,我做生意最兴旺发达的时候,有位朋友曾问过我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奔驰车为什么跑得快?虽说我自己就有一辆奔驰车,每天开着它,还是不能理解这话的意思。最后,他告诉我,那车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刹车好!”

五十四、避免从头干起

(人物:凤建业,38岁,成都人,中等学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我知道很多人在介入新行业后都付出了沉痛代价,最后又不得不重新回到从前熟悉的领域。但是在这方面您却表现得十分在行,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过度得游刃有余,能否讲讲其中的经验?”

凤:“事实上,在每个行业里都有一条笔直的大道,有人说它通向罗马,一个新来者往往会信以为真,认为有必要跟上去从头干起。不过,正是这个有点稚嫩的想法让他支付了不必要的学费,在本来就落后的地方又退了一步。大部分介入新行业后遭受损失的人都是这么干的。

“相反,我的做法是尽量避免在新行业中从头干起。要是不得不如此,宁可放弃。因为我清楚,经商好比钻空子,一个外行人惟有采用插入的方式才有可能跟上前面的人,倘若从头干起,只能落在人后。在这一点上,聪明的商人试着抢占制高点,愚蠢的商人学着爬台阶,差别显而易见。”

五十五、赢家与输家

(人物:花丰,40岁,深圳人,大本学历,投资顾问公司经理。)

记:“请您谈谈赢家与输家在本质上的不同?”

花:“谁能够做一个游戏让大家玩,他就是唯一的赢家!人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领悟其中的玄机,而一般人并不知道,他只不过是个参与者,在游戏中不断玩耍并不能赢得这个游戏。

“这一现象反映在市场中,便是赢家跳出市场找机会,输家钻进市场找机会。他们各自玩着不同的游戏。”

五十六、别做理所当然的事

(人物:方庆生,45岁,潮洲人,大专学历,超级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经商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无论商人多么成功,总有些教训值得永远记取。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我吗?”

方:“说到教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千万别做理所当然的事。尽管这样并不容易。

“数年前,我从国外引进一种产品,出乎意料,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火暴,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我赚到了上千万利润,甚至连当时的报纸和电视都好像是在为我免费做广告,一度将此事炒的沸沸扬扬。面对着如此完美的成功以及消费者们期待相关产品的强烈愿望,我除了跃跃欲试外,几乎不能思想;因此错误地认为这是天赐良机,锦上必须添花。我匆忙地引进了所有相关产品,自以为借助成功的帮助会更加成功。结果同样完全出乎意料,市场骤然逆转,这些产品又一下子被众人抛弃,我赔光了所有利润,还是差一点破产。

“我觉得,人在得意时常有种错觉,认定自己可以做得好上加好,结果,竟然把一件挺容易的事搞难了。”

五十七、成熟的标志

(人物:俞存孝,48岁,合肥人,大本学历,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记:“请原谅我的好奇心,问个不搭边的问题:我在这间宽敞的办公室里坐了将近三个小时,中间没见您接过电话,也没见秘书拿着文件来请您签字;身为一家大型企业的领导者,您的这份悠闲使我备感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和中国商人聊天》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望京闲人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和中国商人聊天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