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八月七日,得知消息的日本人乘势在各岛发动进攻,逐一清剿残余元军,残军经过抵抗,大部分战死,剩下约三万人被俘。

八月九日,日军将三万俘虏带至八角岛,经过一番筛选,仅保留了原南宋军(或称南人,日本人称这些人为新附军唐人),包括其中的工匠、农民充作奴隶,其余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高丽人全部被杀害。

忽必烈第二次征日就这样草草收场了,日本人把这场战役称为“弘安之役”。

范文虎、忻都等将领回朝之后,害怕忽必烈降罪,为了掩盖事实,编了一套理由:到日本后,本想进攻大宰府,孰料暴风来袭,舟舰遭到破坏,万户厉德彪,招讨王国佐,水手总管陆文政等人不听节制,擅自逃跑。我们只得收集残余军队回到高丽合浦,然后就地解散了部队。

主帅们把惨败的责任一股脑全推给了部将,暂时骗过了忽必烈。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至元十九年(1282年),也就是战争结束一年后,有个被俘虏的降兵,名字叫于阊,从日本逃了出来,回到元朝,说出了元朝主帅如何抛弃岛上十余万士兵,临阵脱逃的真像。

范文虎等人编造的谎言立马被揭穿,忽必烈大怒,将范文虎等诸将领治罪,唯独张僖,也速都儿免于惩治。

忽必烈两次东征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两场战役是日本历史上的文永、弘安之役。不过日本这两次战役能得以获胜,更多的并非出于军事上的优势,元军在与日军直接交锋中并不处于劣势,相反在许多方面都更胜日军一筹,然而日本人的运气却非常好,蒙元军队大部分的伤亡和失败并不来自于战场本身,而是源于台风和将帅的指挥失误与临阵逃脱。

两次战役日本都赢得有些出乎意料,甚至令人莫名其妙,有如此多的偶然因素,不过历史就是如此,偶然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必然因素,正是日本孤立的岛国环境,阻挡住了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扩张的铁蹄,这样说来日本人应当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幸运的民族了。

忽必烈从至元二十年(1283年)起,开始谋划第三次征日,他甚至还任命阿塔海为日本行省的丞相,并与右丞相彻里帖木儿和左丞相刘二拔都儿募兵造船,复征日本。

忽必烈不忘在外交上对日本施压威胁,于1283年遣僧人如智和提举王君智携国书驶往日本,八月过大洋,结果途中遭遇飓风而未能抵达;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世祖再度派遣僧人如智和参政王积翁赴日,但在半途舟人杀了积翁,这次还是未能到达日本。自此之后,元世祖屡次提出兴兵讨伐日本,都被大臣极力劝阻下来了,而且由于长年对外战争,建造船只,强征粮草,国内民众已不堪重负,特别是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人民的反抗尤为激烈。再有元世祖要对安南(今越南)用兵,东西两边无法同时兼顾,只得下诏说:“日本未尝相侵,今交趾犯边,宜置日本,专事交趾。”最终宣布停止征日,1294年,忽必烈病逝,享年80岁。而后,征日之事虽数次被提及,但都限于空谈,均未付诸行动。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朝廷派遣江浙僧人一山一宁出使日本,企图实现中日邦交。而这时北条时宗已死,新任执权北条贞时没有杀害一山一宁,而将其囚禁在伊豆国,也没有给元朝回信,由此终元一朝,元日国交关系始终未建立起来。

战争结束后,日本举国上下在庆祝弘安之役的胜利的同时,镰仓幕府考虑到元军可能第三次来袭,对西部防御进一步做了部署。弘安四年(1281年)八月,幕府颁布了新的“异国征伐令”,大致内容如下:

一、贼船已退,但不得私自离开阵地,如有特殊急事,须先行请假。

二、对所俘虏的投降人员,人人有责,进行监视。

三、昼夜检查港中往来的船只,身份不明者不得擅自离境。

四、不熟悉的外国人,禁止其入境。

五、维修要塞,站岗放哨,不得放松懈怠。

六、如有违犯上述条令,定惩不待。

这一命令主要还是为了教训高丽两次跟随蒙元入侵的行为,不过日本并没有大规模用兵,只是有小股武装势力到高丽沿海进行军事骚扰。高丽实在是不堪其扰,东征日本未果,还惹来了一身麻烦,高丽国王只得上书忽必烈,要求元廷增兵防御。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一月,忽必烈在高丽南部设立镇边万户府,第二年又增派了500人的军队至朝鲜金州,以防日本来袭。

后来日本人的胆子是越来越大,武装力量的侵扰由朝鲜半岛逐步扩大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元成宗统治后期,随着元帝国国势衰退,日本武士开始进扰中国的东南海疆。元朝政府从大德八年(1304年)在浙江定海设立千户所驻扎军队,防止日人抄掠,即使是普通的民间交往,元政府官员对日本商人的防范也是及其严密的,对他们或是歧视,或使其无法正常交易。

元惠宗至正年间,日本频频寇袭中国沿海州县,侵略气焰日益嚣张。史载至正二十三年,日本武士劫掠蓬州,后被万户刘暹击溃。元朝后期,中日两国攻守发生了逆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的倭患由此蔓延开来,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到明朝中后期。

东亚恩怨两千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春晓夏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东亚恩怨两千年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