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元军东征失败,可汗折戟东海
刚才说了这么多,现在言归正传,战斗还在继续着,蒙元帝国的联军开始进军一直很顺利,可进入博多湾之后元军才发现,沿海都筑起了石坝,并由日军严加防守,不容易实行登陆战,于是忻都等人决定将攻击的地点转向防御薄弱的志贺岛和能古岛。不过志贺岛一战元军打得也不顺利,六月七日晨,洪茶丘率军登陆志贺岛,但是日本人较上次“文永之役”时相比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加上日军的顽强抵抗,战斗很激烈。
元军企图抢占海滩,从后路袭击博多守军,双方展开了拉锯战。蒙元军队的滩头阵地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经过几个来回,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由于志贺岛地势狭长,元军不能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反倒更有利于日本武士一对一的单兵格斗,因而元军始终无甚进展,而且损失不小。
在混战中,日军副指挥大友赖泰之子大友贞亲突入元朝联军中,偶然发现正在指挥的统帅洪茶丘,便迅速扑了过去,幸好手下的王万户长及时相救,洪茶丘才没成为日本人的刀下鬼。
战斗持续到了六月十三日,元军始终没有什么进展,这时已经是盛夏时节,淡水和食物供给很困难,加上船舱闷热狭窄的环境,疫病很快在军队中流行起来,元朝方面光是病死者就达三千多人。
日本在西海岸修筑的“蒙古防垒”,成为元朝海军顺利登陆的最大障碍之一,原本的抢滩突袭,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这为日军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战机。
这次日军在作战中有了大变化,不仅从蒙古人,汉人那儿学会了集团作战,而且抛弃了以往武士不准夜间偷袭的迂腐思想,相比上次的“文永之役”,日本人在战争动员上进步不小,战前准备更加充分,使用的战术也更加灵活。
日军对元军展开了频繁的夜间袭扰。例如,当时就有位名叫草野次郎经长的武士带领小股部队,夜袭元朝海军兵营,纵火烧毁海船一艘,斩杀元军二十一人,草野本身就是九州海盗世家松浦一族的部下,他的行为被其他武士相继效仿,此后日本人的夜袭不断出现,给元军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夜轮番几次袭击,不仅弄得元军士兵神经紧张,更别提睡个安稳觉了。当然元军也想出了一些措施来应对,比如将海军的大船调到外围,并在这些船上架设石努,日本的战船体积小,也不结实,当敌船接近时,元军就向日舰投射石矢,凡是被击中的船只非碎即穿,日军损失大增,这样算是化解了日军偷袭元军兵营的问题。
经过多日激战,元军形势不容乐观,抢占博多湾,攻取志贺岛的计划泡汤了,忻都只得于六月十五日撤回壹岐岛等待与江南军的会师。可是江南军却迟迟未能出现在平户岛周边海域,按照计划江南军本该在六月中旬就到指定地点,但元军总指挥阿剌罕行至庆元(浙江宁波)突然病故,元世祖命阿塔海代行阿剌罕之职,但阿塔海却迟迟未至,最后范文虎和李庭觉得不能再耽搁了,便自领江南军于六月十八日分批出航。六月二十六日,阿塔海到达庆元时,江南军已经全部离港,因此阿塔海自始至终都未能参与江南军的指挥和决策,范文虎这位南宋降将成为了江南军实质上的最高统帅。
忻都、洪茶丘这边现已是心急如焚,便问旁边的高丽将领金方庆:“向约江南军与东路军会于壹岐岛,今南军失期,我军先至,大战者数矣,船坏粮尽,将奈何?”金方庆缄默不语,过了十余天,焦急的忻都又问金方庆该怎么办,金方庆说:“奉命赍三月粮,今一月粮尚在,俟南军至,合而攻之未晚也。”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还剩一个月的口粮,还是再耐心等等江南军,两军会师后再打日本也不晚。忻都听了这番话,心绪算是平静了点,此后便是耐心等待江南军的消息。
六月中旬,江南军先前舰队已至对马,后到达壹岐,试图与东路军取得联系,六月下旬江南军主力终于抵达平户海域。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底,江南军3500余艘战舰,10余万大军集结于指定阵地,与东路军会师。元朝军势大振,各路军欲联合攻下能古、志贺二岛,然而日军已有充分准备,凭借地利之势,有效阻击了元军的攻势,并斩杀了招讨使忽都哈思。元军还是未能攻下志贺岛,便将主力移至肥前的鹰岛。
江南军和东路军计划进攻太宰府,然而各军之间出现了分歧,将帅意见不和,矛盾重重,以至于延误了战机。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海面上出现了许多异常景象。史载“会青髯于水上,海水作硫磺气”用现在的话描述就是,海上山影浮波,大鱼翻出海面,水中散发着硫磺味,这实际上是台风来临的前兆。不过长于陆战的元朝将帅,对海洋气候现象知之甚少,所以元军大部就没有采取多少防范措施。当然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论,江南军张僖和也速都儿所领的军队就是个例外。张僖等人见天气恶劣,恐有变数,便弃舟上岸,直接在平户岛上驻军,同时还命每艘船只都在间隔50步的距离下锚,由此避免了后来战船因互相撞击而沉没的惨剧。
八月初一日夜,飓风袭来,天昏地暗,海面上波涛汹涌,一时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元朝的战船都是仓促建造的,质量低劣,大部分都在风浪的撞击中沉入海底,溺死者无数,海上漂浮的尸体相互交叠,堆积成一个个小山丘,如同浮在水上的岛屿一般,连活人都可以在上面走路,此情此景真是惨不忍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驻扎在平户岛上的张僖、也速都儿的部队,因事先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竟然毫发未损。
江南军统帅范文虎最初也看出天气的异样,但又不敢上岸,他随即做出了一个决定,完全舍弃部下,只顾着让自己的指挥船开进避风港躲了起来。停在海岸休整的范文虎部下和江南军主力对此情况是懵懂无知,也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所以台风来袭时,江南军主力损失巨大。不过范文虎的指挥船还是未能在台风中幸免,他和部将李庭要不是抓住漂流的船板,早就淹死了。张僖和也速都儿在台风过后,立即开始搭救各处散落的幸存将士,将范文虎和李庭救了出来。
惊魂未定的范文虎早无战心,提出要退兵,而张僖则不同意,他说:“现在士卒溺死者大半,但是存活下来的都是身强力壮的人,船坏后将士没有了退路,大家都有义无反顾,拼死一战的决心,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夺取敌人的粮食,一鼓作气取得胜利。”张僖这个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建议当时还是可行的。据相关资料记载,台风过后,存活的元朝各族士兵加上高丽兵还有十余万,战斗力尚存,击败日军,扩大战果不是没有可能的,若范文虎真听取了张僖的建议,整个东亚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但是范文虎就是个善于在政治上钻营的草包,实在是没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哪能听得进张僖的意见,坚持要撤军。
范文虎对张僖说:“还师之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告诉他,朝廷如果怪罪下来,退兵的责任由我范文虎来承担,与你没有关系。张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分船给范文虎,收拾残卒,班师回朝。
然而在撤军时,问题又出现了,平户岛上四千军士无船可乘,范文虎竟然将这些人弃之不顾,自己却逃之夭夭了。还是张僖见状不忍,将船上的战马扔到海上,腾出空间,载上了这四千士兵,回到了高丽。
不过撤回来的人只是少数,由于没有足够的船只,十余万元军就这样被抛弃在日本几个零星的小岛上,将领都逃跑了,这么多人是群龙无首,该怎么办呢。岛上的士兵经过商议,推举了一位张百户长为主帅,称之为张总管,由他组织伐木作舟,准备渡海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