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刘琮投降
曹操出现的太快了,这当然要归功于荀彧“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易”的策略。
由于曹操行军迅速而且隐秘,刘备又屯兵樊城,不在新野,因此对曹操的到来毫无察觉。
但刘琮那边却已经收到消息,自曹操大军进入宛城之后,刘琮这边就炸开窝了。
对于来势汹汹的曹操,荆州自刘琮而下,分成两个阵营,即主战派和投降派。
刘琮才具虽然平庸,但是却还有几分骨气,听说曹操来打荆州,他就准备据守抵抗,而且还想联合刘备共同对付曹操。
但是那些在荆州掌握政府实权的人物,如蒯越(章陵太守)、韩嵩(从事中郎)、傅巽(东曹椽)、刘先(别驾)以及握有军权的蔡瑁、张允、文聘等,包括名士王粲都主张投降,反对抵抗。
这些人早在曹操和袁绍决战官渡时,就开始劝说刘表投降曹操,更何况这时候是曹操亲征,他们恨不得马上高举白旗,大开城门,跪迎曹操军马入城。
尤其是蔡瑁,这货是曹操的发小,幼时就开始在一块厮混,是坚定不移的投降派。
因此,刘琮一说联合刘备抵抗,这些人全都跳了出来,异口同声大呼:“不可!”
刘琮说:“为什么不可?我继承了我爹的基业,与诸位拥有这么一大块儿地方,兵多将广民众粮丰,往北可争夺天下,怎么能不战而降呢?”
傅巽一听这小家伙不上道,不知道天高地厚,就劝说刘琮道:“曹操以朝廷之名来取荆州,我们反抗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曹操实力强,我们实力弱,以弱抗强,就是不智,顽抗下去的结局必然是自取灭亡!”
刘琮有些犹豫,傅巽就继续诱导:“你跟刘备比如何?”
刘琮摇摇头:“比不过。”
傅巽说:“刘备曾经是曹操的手下败将,你连刘备都比不过,更不用说抵抗曹操了。如果曹操打来,咱们联合刘备抵抗,输了的话,玉石俱焚,赢了的话,刘备肯定会自己当老大,因此,不管输赢,咱们都没什么好处。所以,算来算去,都不如投降划算。”
“建安七子”之一的名士王粲更是软骨头,他见刘琮开始动摇了,就立即无耻地说:“曹公是一代人杰,雄才大略,智谋出众,当世无双,咱们大家伙想要活命,就应该马上卷甲倒戈,望风投降!”
无耻文人口才好,获得众投降派一片喝彩。
刘琮一看大家都是这副样子,便只好妥协,写了求降信,给曹操送去。
可怜刘表留下偌大的家业,荆州九郡之地,竟被败家子拱手送出,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这块肥肉夹到了碗里。
至于那些劝说刘琮投降的人,全部都是为自己考虑,他们怕曹操打来,轻则毁了自己的产业,重则丢了自己的性命,因此恬不知耻,毫不顾念刘表供养他们的恩德,一心当懦夫降兵。
当然,这在当时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曹操兵临东吴时,孙权同样面临投降或抵抗的选择,而他的属下包括张昭、陆绩、顾劭等也是纷纷劝说孙权投降,孙权为此也十分动摇,只有鲁肃一针见血的指出:“凡是主张投降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者,没有一个人是替你孙权考虑的!他们投降了能升官发财,但你孙权投降了,最好的结局就是剥夺实权,得个虚位,混吃等死,哪有自己掌控一片天地,称孤道寡的好!”
孙权听了鲁肃的话,没有投降,最终三分天下,成为东吴大帝,英雄之名,至今传颂!
而刘琮,以荆州之地投降曹操,最终得了个青州刺史的虚职,这两相对比,可谓天地之别。
即便如此,曹操也没有看得起他,甚至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的感慨。
可见,在曹操眼中,刘琮这种投降者只配与猪、狗并论。
刘琮没有得到什么好出,但那些劝他投降的软骨头一个个都被大加封赏,蔡瑁、张允等十五人封侯,蒯越、韩嵩、傅巽、刘先等还入职中央,获得重任。
主子遭殃,臣下升天,卖主求荣,一至于斯!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刘琮投降时,蒯越、蔡瑁等人并不敢让刘备知道,因为他们害怕刘备发难。
这个时候的刘备并不好惹,他的军队在樊城得以良好的恢复和扩充,又得了徐庶、诸葛亮作参谋长,再加上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等猛将为臂膀,与襄阳一水之隔,很有可能说打就打下来了。
因此,刘琮等人向曹操投降是秘密进行的。
但刘备不是傻子,他也时刻关注着许昌那边曹操的动静,曹操虽然轻兵掩袭、倍道兼行,但历经多年军旅生涯的刘备还是有所察觉。
他知道曹操一定会来打荆州的,有动静不可怕,没动静才最可怕。
更何况,曹操表面上的动作已经做出来了,大军向宛城、叶县集结,不日就要临近襄、樊。
在这种情况下,刘琮竟然没有部署士卒,调遣将领,装备军械,也没有和自己商议抵抗方略,这完全不正常!
刘备感觉事情很不对,就派人去襄阳探看消息,询问刘琮。
刘琮这边已经完成了投降的工作,也知道纸包不住火了,这才让属下宋忠去给刘备捎信,说曹操军队已经到了南阳,而自己已经把投降信送给曹操了,让刘备也做好投降的准备。
刘备当时听说这个消息后,惊怒交加,气得差点狂喷鲜血!
他拿刀指着宋忠怒吼道:“你们这帮混蛋做什么事情居然都不跟我商量!曹贼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们才告诉我,也太儿戏了吧!”
宋忠见一向温文尔雅的刘备如此暴怒,吓得裤子差点尿湿。
刘备深吸了一口气,恨恨道:“现在就算杀了你,也不解我恨!我身为大丈夫,也不做临走杀人的勾当!你快滚吧!”
宋忠保住性命,狼狈逃窜。
刘备这边也不敢耽误,立即与诸葛亮、徐庶、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商议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