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425)

汪精卫在上海紧忙乎的同时,日方探索“和平”的另一条路线也已经走到了紧要时刻,这就是“桐工作”。

话说,在中日战争的初期、甚至到中期,都曾经有很多人在真真假假地致力于“和平”,这当中,有日本人,也有中国人,有代表官方的,也有“民间”人士,其中还不乏大人物。比如,中国方面,有“孔祥熙路线”、“姜豪路线”、“钱永铭路线”;汉奸当中,有“王克敏路线”;日本人中,有“萱野长知路线”;“民间”人士,当然包括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吴佩孚路线”,等等。

区别于最后唯一走通了的“汪精卫路线”,上述所谓“和平路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管是日本人在操作,还是以中国人为主,基本上,都是日本人采取主动,其目标,是在保持日方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即保持日方对中国进行奴役的主动权的前提下,达成“停战”。这是因为,在中日之间开战之后的一段时间,日本人已经认识到,在短时间内屈服中国比较困难,同时在日本的高层,一直对是否扩大战争存在两种看法,如果能够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此“罢手”,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很好。

在中国方面,除去“民间”人士,所有的官方人员,凡曾参与到这种种“和平路线”当中的,基本上都是出于“谋略”的需要,要么是刺探情报,比如“孔祥熙路线”;要么是为了延缓日方的某些政治或军事企图而进行的缓兵之计;还有的纯粹是在演戏。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除了主动投怀送抱的汪精卫一伙,上述所有的“和平路线”没有一条能够走通,因为双方的目的本就不一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许多“和平路线”已经接近于特工范畴,比如“姜豪路线”、比如“萱野长知路线”,因此并不为我们所熟知。

在这些活动当中,有些就是由中统或军统直接操办的,而且有的还很精彩,所以,在谈及“桐工作”之前,我们先举两个例子,说说“和平工作”中的谋略战。

在这里,我们又要说到一个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他就是姜豪。

姜豪也是国民党中的工运专家,不过,区别于朱学范和陆京士,姜豪是学生出身,而且是正经八百的大学生,会外语的那种。

既是学生出身,必有独到之处,用姜豪自己的话说:“在旧中国政治舞台上,我确实扮演过不少脚色行当,从汪系‘改组派’工运会主任,到蒋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书记,从c.c系中央组织部设计委员,到国民党中统凋查局专员,从清帮的通字辈角色,到洪门的‘坐堂大哥’,可谓无所不为。”

姜豪,生于1908年,江苏宝山县罗店镇人。

罗店是宝山最大的一个镇子,曾是县里的首富之区,人称“金罗店”。镇子既富,就设有慈善机构,当时叫“善堂”,姜豪的祖父因热心公益,就被推出来当主持。

按:在此后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罗店争夺战异常惨烈,人称“血肉磨坊”,把一个富庶之地打了个稀巴烂。沈醉在此期间就担任罗店浏河随军调查组组长,他在1937年9月18日的日记中说:“所居之处无不为敌炮之降落或弹着点,故夜间皆不得安眠,大有一夕数惊之叹,所幸每次均得以身免。”

在主持“善堂”中,姜豪的祖父与当地士绅和读书人多有往来,其中有一位就是“名士”施琴南,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儿子姜文蔚随施琴南读书。所以,姜家出读书人,是从姜豪的父亲这一辈才开始的。

施琴南的弟子当然错不了,姜文蔚不仅考中了秀才,还被选上“拔贡”,如果朝考合格,就可以吃“皇粮”了。可惜正在此时,科举考试取消,姜文蔚回到乡下,以行医为生。此后,经人介绍,他来到上海,为一位宋牧师的子女当“西席”。

这位宋牧师,就是宋耀如。

大家知道,宋耀如的三女三子,霭龄、庆龄、美龄、子文、子良、子安,个个都是留洋的,但宋耀如比较传统,因此,在孩子们出国前,要专门请老师为他们灌输中国的传统文化。

姜文蔚来到宋家时,几个大的孩子已经出国,因此他的“受业弟子”只有宋子良和宋子安。

此时,姜豪来到上海,就读于他哥哥所创办的文蔚中学,同时也结识了宋家的两位小公子。他说:“给我父亲留下最深印象的宋氏成员,自然是那子良和子安两个受业弟子。当时宋家已很富裕,有私人汽车,生活阔绰,所以这两位的打扮举止在我父亲这种老夫子的眼里看来,就成了‘花花公子’。其实也就是洋派一点罢了,作风上绝无不检点处,对老师也很尊敬。”

姜豪回忆说,很多年以后,他在上海遇到宋子良,宋还曾提及当年,称姜文蔚为“老先生”,并与姜豪以师兄弟相称。

高小毕业以后,姜豪考入江苏省立商业专门学校,一年后转入南洋大学附中,并于毕业后直升大学。在此期间,姜豪参加了“五卅”大游行,从此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1927年3月,北伐军攻克上海,北伐军交通处处长李范一接管了南洋大学。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洋大学被划归交通部,当时的交通部长是何应钦的大舅子王伯群。1928年9月,王将南洋大学(已改称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个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以上海校区为总校,并自兼总校的校长。

王伯群是个纯粹的官僚,并不懂教育,心思也没在这上头,学生们对他十分反感。当时姜豪是学生会成员,曾经因伙食等问题去找“呈递意见书”,结果“他没给好脸子看,所提建议一概不予接受”。

王伯群不知道,眼前这个“毛孩子”可不是好惹的。

早在1927年9月,19岁的姜豪已经秘密加入了国民党,并成为交大区分部“常委”,此时正值国民党分裂,陈公博等人建立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创办了《革命评论》,痛骂国民政府是“生殖器政府”,这些言论,颇能使年轻人产生共鸣,于是,年纪轻轻的姜豪就成了“改组派”的一员。

姜豪回忆说:“于是我们把对于王伯群的不满与配合改组派反蒋的任务合而为一,煽动学潮,竭尽攻击,说他是靠妹婿的裙带关系当官掌校(裙带关系正切合生殖器政府的隐义),更以反对官僚治校相号召。这一来从政治上讲,正中要害;以王伯群出任校长以来的实际表现观,亦无虚构夸张之辞,因此受到广大学生响应,很快酿成风潮。这样,王伯群的校长板凳只坐了了五个月,便被迫辞职了。

按:下台以后,王伯群又兼任了上海大夏大学校长,借着为交通部新建办公楼和大夏中学建教学楼的机会,王在愚园路一一三六弄三十一号建立了一所豪宅,作为自己与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的“香巢”,被上海人痛骂。前文所说,1939年5月,汪精卫来到上海,住进愚园路一一三六弄,就是王伯群的这所宅子。

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全国各地反日情绪高涨,纷纷成立“反日会”,掀起抵抗日货的风潮,姜豪成为上海反日会的“调查科”科长,任务是深入到工人当中去,调查有哪些资本家和商人在销售日货。

从此,姜豪的政治活动从校内走到了校外,从学运转为工运,并于1929年4月担任“改组派”的“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就此离开学校,成为一个政治人物,此时的姜豪才21岁。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4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4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