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方面的各种举动,其实都逃不过宋朝的耳目眼线。
那位爱国商人,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赵匡胤也懒得搭理,卢绛要对付的是吴越国,赵匡胤也不想去对付他。
但唯独林仁肇,赵匡胤十分忌惮。
在宣传林仁肇的事迹方面,张永德算是在宋朝充当了一回免费的广告宣传员,在宋朝人眼中,林仁肇顿时成了南唐神勇无敌将军的化身。
张永德本身也是宋朝的名将,连张永德都害怕胆颤的将领,当然不会是什么等闲之辈,赵匡胤自然要格外重视林仁肇。
当然,光凭一个林仁肇,其实是不可能阻挡宋朝一统江湖、消灭南唐的步伐,但林仁肇的存在,极有可能延缓宋军一统江湖的步伐,说不定还会让宋军损失惨重。
赵匡胤已经当了十一年的皇帝,他当皇帝的时间,已经超越了从朱温开始至柴宗训为止的十四位皇帝,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南唐,赵匡胤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还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
解决林仁肇是对付南唐的第一步,赵匡胤的方法并不新鲜,反间计。
反间计在古代政治军事斗争史上屡见不鲜,频繁使用,看似很简单,并不烧脑复杂,但屡试不爽,中招者却比比皆是。
赵匡胤似乎算准了李煜在政治军事斗争方面的智商指数,所以对林仁肇用上了反间计。
第一步,赵匡胤派人在金南唐境内散播流言,主要内容是,林仁肇暗中勾结宋朝,打算割据江西称王。
这种流言其实十分幼稚,但还是有人相信了,主要相信者,林仁肇的两位同行,朱令赟和皇甫继勋、
林仁肇行伍出生,为人正直宽厚,即使当上了将领,也没什么架子,平时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圴食同服,深得将士之心,号称南唐武将之楷模。
楷模一般是让人学习的,但有时候也会让人嫉妒,朱令赟和皇甫继勋就对林仁肇很不爽,觉得林仁肇抢了他们的风头,所以他们两人对这种流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步,赵匡用重金收买了林仁肇身边的仆人,将林仁肇的画像偷出南唐,送到宋朝都城开封府。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必须要南唐的使者的大力配合。
正好,李煜的弟弟李从善正在出使宋朝,赵匡胤决定好好利用下李从善。
某日,赵匡胤把李从善带到开封的一处府邸,府邸空无一人,但大厅正中间却挂着一副画像。
赵匡胤问李从善道:“你觉得这幅画像如何?”
李从善仔细一看,大吃一惊,画像上之人极像是林仁肇,于是便回道:“此人很像我国的林仁肇!”
赵匡胤闻听大笑道:“其实他就是林仁肇,林仁肇马上就要来投靠宋朝了,这是他提前送来的信物,这间府邸也是提前帮他准备的!”
以后的故事就比较简单了,李从善天真的上当了,被赵匡胤狠狠的利用了一番,立即暗中派人潜回南唐,把此事向李煜汇报。
其实赵匡胤的反间计一点也不高明,甚至有些露骨和笨拙,以李从善的智商,断然不会轻易上当。
但李从善却选择了上当,毫不怀疑的上当!
当李煜得到李从善的汇报后,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头脑开始混沌不清。
难道说,林仁肇真的要造反吗?流传于金陵城的那些流言是真的吗?
李煜其实并不笨,流言他也怀疑过,李从善的汇报他也怀疑过,但朱令赟、皇甫继勋和李从善都认为林仁肇有问题,那就说明林仁肇真的可能有问题。
该如何处理林仁肇?如果不进行处理,那林仁肇真的叛乱造反怎么办?如果处理的话,那会不会冤枉林仁肇。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把林仁肇先行关押,看下北面宋朝的反应就行了。
如果林仁肇真的打算投靠宋朝,以赵匡胤的性格,肯定会有所动作。
如果是宋朝的反间计,那么赵匡胤估计会乐得旁观看热闹。
南唐182
政治军事斗争经验的严重缺乏,让李煜的头脑变得模糊不清,难辨是非。
既然林仁肇有可能会造反,那就把这种可能彻底扼杀在摇篮中,如何扼杀,方法很简单,把林仁肇处死!
李煜做出了他的决定,一个万分错误的决定!
用何种方式处死林仁肇?
如果在朝堂之上公开讨论,那么以陈乔、潘佑为代表的一批头脑清醒的朝臣们肯定会极力反对,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但李煜在如何处死林仁肇的问题上,头脑却变得异常清楚。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二月,李煜派遣使者到南昌府,赏赐林仁肇美酒!
皇帝赏赐的酒,林仁肇当然要喝!
林仁肇少年时代曾患病,而有口臭,但这次喝完李煜赏赐的酒后,家人发现他的口臭居然没了,因为他很快就七窍流血而亡,李煜赏赐的是毒酒。
一代名将林仁肇就这样被自己的皇帝毒杀了,而且死的不明不白,连个罪名都不知道,李煜亲手自毁长城,制造了整个五代十国时期最大的一桩冤案。
由于是李煜暗中操作,很多南唐的朝臣们甚至不知道此事,平时和林仁肇关系最为密切的陈乔闻听后,大哭道:“国势如此,居然还杀害忠臣,我不知道自己将死在何处!”
林仁肇死了,是不可能复生的,李煜在事后是否后悔过,我们不知道,但有一个人是非常高兴的,不用猜,大家都知道是赵匡胤。
既然整个南唐最有威胁的一位大将被干掉了,那就应该把消灭南唐提到日程表上了。
赵匡胤的第一步很文明,直接扣押了还在开封的李从善,任命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赐府邸于开封,意思很明确,希望李煜也能早点到开封府来居住。
李煜当然知道,到开封府居住,意味着什么?
但他实在不想去开封府,他的策略是拖延,能拖一天算一天。
登基十多年后,国际形势一再变化,宋朝的强大军事压力已经压迫的李煜喘不过气来,他开始在佛家中寻求精神上的依托!
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所以佛教在南方较为兴盛,主要遍布于南唐、吴越和闽国。
显德二年,柴荣曾经发起过一次著名的灭佛运动,不准建造寺庙,不准随意剃度为僧尼,把大量僧尼还俗为百姓,废除寺院免受田税的特权、毁坏佛像以铸钱。
这样一番折腾,把北方的很多僧人逼的逃往南方,南方的佛教得以愈加兴盛。
南唐的佛教如此兴盛,得益于三代皇帝的笃诚信佛。
李昪少年时代便推崇佛法,建国后,更是大建寺庙、广为布施,在金陵修筑了净妙寺,改瓦官寺为升元寺,改能仁寺为兴慈寺,改兴教寺为清凉寺。
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清凉寺,李昪有一次在清凉山避暑,一时兴起,便把兴教寺改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后称清凉寺。
清凉寺是禅宗五家七派法眼宗的祖庭,是五代时期著名禅师文益曾经居住过的寺庙。
文益禅师,法眼宗的创始人,原本是吴越余杭人,姓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