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闻讯大惊,赶紧派人召回侯安都等人,同时在大司马门外召开誓师大会,宣告北齐背叛盟约的罪状,发誓要与侵略军奋战到底。
再大的困难,也决不泄气!再强大的敌人,也决不放弃!
我们拥有天时地利,我们拥有无比的勇气,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充满感染力。
将士们听得群情振奋,激动不已。热血在铠甲里沸腾,呐喊冲破了喉咙的大门:必胜!必胜……
随后陈霸先亲自率军在建康东南的白城迎击北齐军。
此时南风劲吹,吹得梁军眼睛都睁不开。
陈霸先认为在此时不适合出战:兵法云,兵不逆风。
大将周文育坚决反对:事态紧急,何必拘泥于兵法!
随后他一马当先,率军杀向敌阵。
说来奇怪,此时风向突然逆转,梁军在周文育的带领下顺势掩杀,北齐军大败。
初战失利的北齐军偷偷地从东面翻越钟山,绕到了玄武湖的北面,企图从东北面乘虚而入攻打台城。
然而齐军的动向岂能瞒得过陈霸先?
他也随即率军向东移动,与北齐军继续对峙。
随后陈霸先又再次使用他最擅长最得心应手的战术——派水军截击北齐军的运粮船队,尽获其军粮。
北齐军缺少粮草,只能期盼速战速决。
但天气却不遂他们所愿。
时值农历6月,正是江南的雨季——每年防汛最严峻的时候不是都在这段时间么。
当天夜里,天空中雷电交加,下起了倾盆大雨,且持续多日不停。
北齐军的营地成了一片汪洋,积水深达数米,士兵们苦不堪言——他们的脚昼夜浸泡在泥水中,脚指头都泡烂了;做饭得把锅挂起来做;休息更成了问题。连睡觉也只能睡在泥水中。
萧轨心里那个愁啊,可是又无计可施,只能不停地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湿,水淹营地雨不止。饿着肚子没得吃,再拖下去力不支……
相比之下,梁军的情况要稍好一点,由于熟悉地形,他们所在的位置较高,地上较为干燥,但因内外交通受阻,军粮运不进来,士兵们也都又累又饿。
这一天,雨终于停止了,陈霸先决定与北齐军决战。
战前他在建康城内四处征收粮食,刮了个底朝天,最后总算找到了一些麦子,做成麦饭分给士兵食用。
但这点东西实在太少了——每人一两不到,放屁都没力道!
不吃饱肚子哪有力气打仗?
正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侄子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陈蒨派人送来了三千斛大米、一千只鸭子!
这真是雪中送炭,沙漠中送水,独自一人在茫茫大海中漂浮有人送来了救生艇!
陈霸先喜出望外,立即下令烧饭。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缺少餐具,怎么办?
烦恼中的他把目光投向窗外。
盛夏的江南,荷花开得正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到荷叶,陈霸先一下子有了主意。
他让士兵们用荷叶包裹米饭和鸭肉,随后蒸熟——据说这就是江南美食荷叶包饭的由来。
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荷叶包饭,梁军精神大振斗志昂扬。
随后,陈霸先亲自指挥周文育、吴明彻、徐度、杜棱等将领向北齐军发起进攻。
大将侯安都则负责从侧翼包抄。
侯安都对19岁的小将萧摩诃说: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你向来以骁勇知名,什么时候给大家见识一下?
萧摩诃的回答毫不含糊:今日令公见之。——今天就让您看看!
混战中,侯安都不慎坠马,被北齐军团团围住。
千钧一发之际,萧摩诃一声怒吼,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侯安都。
随后他又再次冲入敌阵,大槊翻飞,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有如此威猛的将领做表率,其余的梁军也都不甘落后,个个奋勇争先。
昏着脑子、饿着肚子、烂着脚丫子的北齐军根本无法挡住梁军如此凌厉的攻势,很快就全线溃败,纷纷向北逃窜。
梁军乘胜追击,混乱中北齐军除了被梁军杀掉无数以外,互相践踏而死的也不在少数,侥幸逃到江边的人也只能抱着芦苇跳入长江——可惜他们不是达摩,没有一苇渡江的本事,因此大多淹死在江中,浮尸堆满了江面。
北齐军的将帅中,伪军头目徐嗣徽在阵前被杀,萧轨、李希光、东方老、裴英起、王敬宝等人则悉数被擒,只有任约、王僧愔(王僧辩之弟)两人侥幸逃回江北。
出于对北齐的痛恨,陈霸先把萧轨等四十六名北齐将领全部斩首,高洋闻讯也立即杀了陈昙朗作为报复。
这一战让江南的所有百姓都感到扬眉吐气,多年来被北方人百般欺凌的屈辱感一扫而光。
这一战让北齐的所有人感到胆寒,从此北齐军再也没有敢渡过长江!
这一战也让陈霸先威名大震,战后他被加封为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义兴公。
但陈霸先的政令所行依然只局限于建康周围的三吴一带,湘州的王琳、广州的萧勃、江州的侯瑱(王僧辩的部将)等人都不听号令,割据一方,俨然一个个独立王国。
第七章、悲催的最牛岳父
二十四、驾驭英豪宇文泰
相比乱成一团的南方,这几年西魏在宇文泰的治理下却是国泰民安。
公元556年正月,在汉族名士卢辩等人的主持下,西魏依照周礼对官制进行了改革,设置六官。
西魏八大柱国,除花瓶元欣和已于551年去世的李虎以外,正好每人分领一职。
宇文泰被改封为为太师、天官、大冢宰(相当于丞相兼吏部尚书,总领百官),李弼为太傅、地官、大司徒(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赵贵为太保、春官、大宗伯(礼部尚书),独孤信为夏官、大司马(兵部尚书),于谨为秋官、大司寇(刑部尚书),侯莫陈崇为冬官、大司空(工部尚书)。
这就是后来一直沿用到清末的六部制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