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萧绎望眼欲穿,等得很辛苦。

然而他根本不可能等到援军的到来。

因为他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战略大师于谨。

于谨此战定下的原则就是快和猛,快如闪电,猛如雷霆,不给你任何等待和喘息的时间。

围城后,西魏军立即向江陵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一轮又一轮的攻击。

梁军在老将胡僧祐的带领下苦苦支撑,但胡僧祐不久就中流矢身亡,群龙无首,梁军更加混乱。

很快西魏军就攻破外城,萧绎和亲信王褒、朱买臣等人逃入内城。

大将谢答仁自告奋勇,愿护送萧绎突围,去投靠仅一江之隔的任约(任约从信州入援,已经到了江南的马头)。

但萧绎却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善骑马。

谢答仁还在坚持: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尚书仆射(相当于宰相)王褒却说:谢答仁曾经是逆贼侯景的党羽,怎么可以相信他?

王褒出身于琅琊王氏,位高权重,萧绎当然更相信他,突围的事自然被否决了。

谢答仁又建议收缩兵力固守内城,六神无主的萧绎立刻任命他为大都督全权负责,并承诺事成之后把公主许配给他。

没想到王褒又出来阻止,坚决不同意:事必不成,这样只会自取其辱。

萧绎急切地问: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王褒献上他的妙计:投降!

萧绎居然同意了。

谢答仁气得当场吐血,拂袖而去。

萧绎派王褒护送太子萧方矩去于谨军营中递降书。

王褒出身豪门,风度翩翩,是典型的高富帅,而且他还和先祖王羲之一样擅长书法,名气很大。

正好于谨的儿子是他的粉丝,便请他题字。王褒挥笔一气呵成,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不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好,而是因为他写的内容让人瞠目结舌。

他写的竟然是: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

太不要脸了!

看到王褒这个所谓顶级贵族的表现,我想起了一句话:吃的东西越香,放出的屁越臭。

同一时间,困坐宫中的萧绎精神已经几近崩溃,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一个月前他还有万丈豪情,现在却万念俱灰;一个月前他还以为自己是一代骄子,现在却发现不过是一袋饺子;一个月前他还想拯救全世界,现在却发现全世界都拯救不了他!

萧绎几乎失去理智,变得歇斯底里,他一面用剑不停地猛砍柱子,直到剑折断为止,一面让人把自己的十四万卷古今书籍全部付之一炬。

随后他发出一声叹息: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这是继秦始皇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焚书,这冬天里的一把火烧光了中国南方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书籍——这十四万卷藏书,包括他自己收集的七万卷和平定侯景后从建康府库里运回的七万卷,要知道当时没有印刷术,图书都是抄本,因此大多为孤本。

萧绎这次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场浩劫。

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七十年后的唐朝初年,收集到的全国的藏书只有不到九万卷。

萧绎为什么要这么干?

他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焚书之后,萧绎穿上白衣出东门投降,出城时还狠狠地用剑砍门:我萧世诚怎么到了这个地步!

很快他就被带到了西魏军主帅于谨那里,于谨让萧绎写信招降王僧辩,萧绎不肯。

于谨微微一笑:你还由得自己吗?

萧绎的回答倒是很有骨气:既然连我自己都由不得自己,王僧辩还由得我吗?

于谨也不多说,而是使了个损招,把他交给了对他恨之入骨的侄子萧詧那里。

仇人见面(其实也是亲人见面),分外眼红,萧詧狠狠地羞辱了萧绎一番,随后派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压死了萧绎,用草席包裹、草草埋葬,他的两个儿子太子萧方矩、始安王萧方略也同时被杀。

好杀自家人的梁元帝萧绎最终也被自家人所杀。

萧绎的好友、大文学家庾信后来在“哀江南赋”中对萧绎的评价是:沉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而形残。

其实就是两个字猜忌。

也许是他从小就失去了一只眼,在注重形象的南朝备受歧视,使他十分自卑。

由于自卑,他极力想证明自己,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史称其“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也由于自卑,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他人极度缺少信任,形成了猜忌残忍、心胸狭隘、刻薄寡恩的性格。

他的人生信条是:人人为我,我也为我。我不信任任何人,但任何人都必须信任我。

也正是由于他的猜忌,让他自剪羽翼,最终被西魏乘虚而入,酿成悲剧。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信哉斯言!

西魏军在占领江陵后,不仅把皇宫洗劫一空,还把王公贵族以及百姓几万人驱赶到长安,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充为奴婢。

萧詧则成了萧家内斗中最后的幸存者,西魏拥立他在江陵称帝。

但他所管辖的地盘却极为有限,仅有江陵周围方圆三百里——他原来控制的雍州自然要被西魏收入囊中。

而即使在江陵,萧詧也完全无法自主,他住在城东,西魏则派兵驻防在城西,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萧詧名为皇帝,其实却只是宇文泰豢养的一只宠物而已。尽管他心中郁郁不平,却还得时常摇着尾巴向宇文泰肉麻地表忠心:丞相,你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你的鼓励就是我们的动力,你的意向就是我们的方向,你的想法就是我们的国法……

萧詧建立的这个附庸小国,史称后梁,也称西梁,由于地狭人少,加之属于寄生性质,史书基本不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来看待。

也许这个政权存在的唯一意义是为梁武帝留下了几乎唯一的一支后代,后来隋炀帝的萧皇后、隋末割据荆州的萧铣、唐初名相萧瑀都是萧詧的后裔。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第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