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异也没有能度过这一关。
这几年他几乎没有做对过一件事,但这次终于干了一件极为正确的事情——死在侯景攻入台城之前,是他最大的幸运。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吧。
梁武帝对朱异的死极为悲伤,追赠其为尚书仆射。
侯景的日子也不好过。
最大的问题是粮食紧缺。
其实本来他不缺粮食,因为东府城的粮库里储备极为充足,足够他吃一年。
可是前一阵发生的一场战斗改变了这一切。
侯景在建康城的西面和南面都用重兵布防,西面他要确保石头城,万一失败可以渡江北逃,这是他的退路,南面他要提防联军,而东面相对来说比较空虚。
没想到联军中的一小撮鹰派分子——萧纶的次子永安侯萧确、鄱阳王萧范之子萧嗣、庄铁(就是那个曾经投靠侯景的前历阳太守)、李迁仕、樊文皎等人乘虚而入,突然从建康城的东面渡过秦淮河,一直推进到青溪(秦淮河的支流,位于建康城东)上的菰首桥,才被叛军大将宋子仙击败,樊文皎战死。
这一战联军虽然失败,却从此在青溪的东岸扎下了营寨,切断了东府城和建康城之间的联系。
东府城的粮食运不出来,手下的士兵吃不上饭,侯景愁得吃不下饭。
王伟献上一计:不如假称求和,作为缓兵之计。只要梁主答应和谈,援军必不敢动,我们就可乘机把东府城的粮食全运过来,随后等待时机,趁敌军松懈,一举攻下台城!
侯景依计而行,向梁武帝递上文书,请求讲和。
他提的条件非常诱人:我不想再打下去了,我要退兵回寿阳。
梁武帝知道,侯景这人讲的话,就跟**说自己是处女一样——完全不可信,这只是他的缓兵之计,因此他坚决不同意讲和。
他对萧纲说:不能和!和不如死!
萧纲却不这么想,以前一直养尊处优,现在却缺衣少食。从锦衣玉食的皇太子一下子变成了食不果腹的叫花子,从二八美少女一下子变成了八二老太婆,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他怎么能忍受?
他度日如年,早就受够了这样的苦日子。
通常人在被绳子勒住脖子的时候,总是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换取一口新鲜的空气。
因此萧纲一遍又一遍声泪俱下地恳求梁武帝:台城被围已达三个月之久,援军又裹足不前。如今的我们就像挂钩之鱼,再怎么挣扎也撑不了多长时间。我觉得不如暂且同意和谈,先缓一缓,再做打算。好吗?
看到萧纲的态度如此可怜,梁武帝也心软了,只好无奈地长叹一声:你看着办吧。不要被后人耻笑。
萧纲同意讲和了,侯景却又提出条件:要求割让江北四州作为自己的属地,并且要宣城王萧大器(萧纲长子)出来相送,才率军渡江。
一心只想侯景退兵的萧纲当即同意,只是要求把长子萧大器换成三子萧大款。
随后萧纲又请梁武帝下诏让援军停止一切行动。
公元549年2月13日,双方在西华门外歃血为盟,宣布停战。
然而会盟之后,侯景却迟迟没有退兵的意思,萧纲急了,只得派人去催。
侯景的理由很多,花样百出,一会说没船,一会又说怕援军追击——要援军全部退回到秦淮河南岸,他才能放心地撤兵。
萧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侯景所提的全部条件。
很快,驻扎在青溪东岸的援军撤走了,东府城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侯景的军营。
但侯景依然没有任何行动。
萧纲再次催促,没想到他又有新理由了,他说:我的老家寿阳已经被东魏占领了,我无家可去,请求把广陵(今江苏扬州)和谯州(今安徽滁州)借给我,我才能走。
这倒是实话,前段时间,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率军攻击寿阳,受侯景委派留守寿阳的王显贵抵挡不住,举城投降了东魏。
对这些要求,萧纲又同意了。
然而,正如我帮老婆买了一件又一件衣服,可她总是不满足,总还想买新衣服一样,萧纲答应了侯景一个又一个条件,可侯景总是不满足,总还有新的条件。
侯景说:永安侯萧确、直阁将军赵威方两人对我极不友好,隔着栅栏骂我,还说等我走的时候要来追击我。只要把他们召进台城,我马上就走。
这么不靠谱的理由,萧纲会相信吗?
据说,长在深闺、书生气重的女文青最好骗,因为她们最容易轻信别人。
以此类推,长在深宫、书生气重的男文青萧纲显然也是如此——非常容易被忽悠。
萧纲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侯景的条件,立即派人宣召萧确、赵威方两人到台城去。
赵威方接到命令马上就动身了。
萧确却坚决不肯。
他对父亲萧纶说:侯景虽然嘴里口口声声说要退兵,却迟迟不肯解除包围,可见他说的都是假的。我绝不进台城,我要留在这里率军与侯景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