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南面,巴甫洛夫打算派出第4集团军下属的第14机械化军迎击德军第2装甲集群,北面,他打算派遣第6和第11机械化军去进攻哥罗德诺地区的德军第9集团军。
为了防止德军第9集团军切断还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驻守的苏军的退路,巴罗洛夫还打算把驻防在明斯克周围,充当预备队的第10集团军调到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中部的纳雷夫河中段去防守。这样一来,明斯克周围苏军的兵力变得极为空虚。看样子,巴甫洛夫打算一次性拿出全部的实力,跟德军来一个大决战了。
巴甫洛夫在纸上写写字,在地图上画画箭头,很快就把作战计划制定了出来,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自然是把作战计划下发给各个部队,让各个部队按照计划行事。
可在下发作战指令这个问题上,巴甫洛夫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个困难指的是他没办法用常规手段让自己手下的部队获悉反击计划。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巴甫洛夫毅然决定使用非常规的手段传递信息——他干脆直接派飞机护送信使前往各个部队传令。他打算挑选自己手下的副官作为信使,让他们乘坐飞机前往各个部队。
巴甫洛夫的副官们接到这个命令后,普遍认为这项任务非常简单,他们只需把文件送到各个部队长官的手里就行了,小意思。
可是当这些副官们真正去执行任务时,他们才发现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就连送个文件都凶险万分。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巴甫洛夫手下的两个副官,居然在送信的时候把命给丢了。
这个事情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两名副官接到巴甫洛夫的命令,乘坐飞机降落到了第10集团军的营地,他们本以为只需见到第10集团军的司令,把作战指令交给对方就行了。
谁知接下来的流程却是这样的:
苏军哨兵拦住两名副官,先盘问他们是干什么的!
两名副官据实以告,说他们是方面军司令部的,是巴甫洛夫同志的副官,身负绝密任务,要直接面见第10集团军司令。
哨兵们并没有因为这么几句话就放行,因为现在德军派遣有特种部队在苏军的后方搞破坏,据说有些队员还是纯种俄罗斯人,对苏联非常熟悉。
为了防止对方是搞暗杀的特务,哨兵就问两名副官,口令是什么?两名副官条件反射似的说出了最新的口令。
两名副官本以为只要说出口令来,他们就过关了。谁知第10集团军由于信息不畅,还是用的旧口令,哨兵说口令不对。这两名副官并未意识到第10集团军应该还没有接到新口令,他们一时间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苏军哨兵见两名副官没有反应,还以为他们因为口令没对上,觉得事情败露了,想动手,于是二话不说就一顿子『弹』扫射过去。这样一拉,这两名充当信使的副官,就因为口令没说对,被苏军哨兵当做德军间谍给毙了。
过了一段时间,弄清楚整个事情来龙去脉的第10集团军才把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上报给明斯克。
据说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论是巴甫洛夫的副官,还是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其他工作人员,谁也不敢去送信了。
巴甫洛夫万万没想到送个信居然都能送出个永垂不朽的结果来,这使得他不好意思再派别人去送信。可是,命令又不能不下发下去,于是巴甫洛夫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亲自上阵,自己充当传令兵,到各个部队去为反攻行动作部署。
按道理来说,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的任务应该是坐镇总指挥部,统筹指挥部队,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前线战况,以便上级根据前线的实际情况统筹全局。
可是巴甫洛夫实在是没办法呀!只有他这位方面军司令员出马,他手下的小兵们才不会把他认作间谍,所以他只能离开明斯克,去充当信差。
巴甫洛夫一走了之,整个西方方面军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他的手下们有事无法汇报,斯大林有新的命令,又找不着他这个执行者,整个西方方面军变得更加混乱。
好在白俄罗斯的面积不大,巴甫洛夫坐着飞机传达命令的速度并不算很慢,在6月22日日终之前,西方方面军的各支部队总算是收到了反击的命令。
给所有的部队下完命令之后,巴甫洛夫立即返回明斯克,继续坐镇总部,指挥全局。
看完巴甫洛夫的布置,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本意是想把西方方面军的兵力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将分别集中一大批部队,形成两个庞大的战斗群,这两个战斗群将与德军展开决战。
这个设想还是很不错的,只可惜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完全两样!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西方方面军的部队不可能全部驻扎在一起,它们是分散驻扎的。德军进攻的时候,采取的是集中兵力的原则,所以这就使得进攻的德军所在的地区跟有些苏军部队隔得近,跟有些部队隔得远。
而巴甫洛夫在布置反击任务时,由于斯大林催得紧,只给了22日晚上和23日凌晨这么点儿时间。就这点儿时间,备齐粮秣、弹药、药品和燃油,检修坦克、大炮和车辆都够呛,哪里还有时间集合队伍呢。
正是在斯大林同志23日必须发动反击这个命令的逼迫下,原计划要集中行动的苏军西方方面军反击部队不得不按照距离德军近的部队先打,距离德军远的部队后打的原则开仗。
这导致本来就火力不足,训练不到位的苏军,不得不采用“添油战术”,每次一个师,又一个师的先后参战,造成始终以少打多的局面。
6月23日,原定要反击哥罗德诺地区德军第9集团军的苏军第6和第11机械化军,只有隔得近的第6机械化军赶了60多公里路才赶到战场。
在得知第6机械化军赶到战场之后,巴甫洛夫为了确保苏军能够吃掉德军的一路部队,震慑德国人,决定重点打击看起来不太强的,并非装甲部队的德军第9集团军,于是他把在德军的空袭中侥幸逃生的方面军军属空军,以及从后方要来的远程空军部队都调到哥罗德诺,要求他们协助第6机械化军进攻德军。
我前面说过,苏军的飞行部队缺乏训练,绝大部分飞行员技术奇差无比,体现在空战中就是,被派来协助第6机械化军的苏军空军很快就被德国空军驱逐一空。
料理掉苏军空军之后,德国空军再接再厉,又对第6机械化军狂轰滥炸。苏军第6机械化军还没跟德军步兵打多久,就在德军猛烈的空袭下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
哥罗德诺的苏联守军见己方的援军败了,哪里还有心思防守,很快德军就攻下了哥罗德诺。
苏军第6机械化军在撤退的路上正好碰上了开往哥罗德诺的第11机械化军,第11机械化军的官兵一路走来,士气正旺,本来打算直接去打德军第9集团军的。
可当第11机械化军的苏军官兵亲眼目睹第6机械化军的惨状,又听说德国空军极为厉害之后,考虑到自身既没有空军支持,也没有高射炮保护,立马就打消了进攻德军的念头。这两个机械化军决定待在原地,尽量不去招惹德军。
23日晚上20点05分,哥罗德诺地区战事不利的消息传到了明斯克,巴甫洛夫极为愤怒,他当即发出电报,责问负责此次攻势的指挥官为什么不进攻。
两个机械化军的军长立即摆困难,讲道理,说德军德军实力强大,空军凶猛,他们兵力不足,实力不够,无法进攻。
这两个机械化军的军长说这些话的目的,是想让巴甫洛夫不再让他们去进攻,可巴甫洛夫却知道斯大林的脾气,他不敢不进攻,于是他派出最后的预备队第13集团军去支援第6和第11机械化军。
派出援兵之后,巴甫洛夫又跟两个机械化军的军长发电,要求他们务必克服困难,全力进攻,夺回哥罗德诺,不然就要他们好看。
巴甫洛夫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6月24日,第6和第11机械化军的军长们只好硬着头皮,把所有能开的动的坦克都派出去攻打在哥罗德诺城外驻防的德军。
只见两个机械化军的全部1258辆坦克派出进攻阵型,朝着德军第20步兵军防守的阵地冲了过去。苏军坦克在发动冲锋的时候,由于缺乏炮兵和步兵的支援,让德军应付起来非常轻松。
苏军坦克距离德军阵地还很远的时候,德军的重炮先开火,炸掉一些苏军坦克;距离不远不近的时候,反坦克炮开火射击,又打掉一些苏军坦克;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德军步兵绕到苏军坦克的旁边和后面,用集束手榴弹和工程『炸』药对付所剩不多的苏军坦克。
经过上述3道程序的洗礼,孤军奋战的苏军坦克部队再也支持不住了,他们只好往东面撤退。
原本被派来增援第6和第11机械化军的苏军第13集团军,走在路上的时候正好碰到向明斯克逼近的德军第3装甲集群。
步兵对装甲集群,作战结果显而易见,苏军步兵部队除了后撤之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到此为止,西方方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以北的反击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