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完这个英勇抵抗的要塞,我们接着来看古德里安所部的行动。
第2装甲集群除了攻打布列斯特要塞的一部分步兵部队之外,其它装甲部队绕过布列斯特要塞,渡过布格河,朝着要塞身后的广袤大草原进发。
正处于古德里安所部攻击正面的苏军第4集团军参谋长桑达洛夫眼见德军肆虐,而他没有上级的命令又不敢随便采取行动,于是他急忙采用一切手段向巴甫洛夫汇报前线的战况。
桑达洛夫优先考虑使用便捷的无线电,可惜苏军的无线电技术不过关,消息传送不了;他又考虑采用有线电话,可惜电话线路被德军的破坏小分队割断了,电话打不出去;接着他考虑直接派人去传送消息,结果送信的人在路上被德军的特种部队杀了,消息还是传不出去。
这下桑达洛夫没辙了,他不是不想向上级汇报,而是汇报不了啊!
得不到上级命令的桑阿洛夫在前线急得团团转,而在明斯克坐镇的苏军西方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因为得不到前线的消息,同样急的转团团。
由于德军的破坏,以及苏军的技术不过关,前线和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联系中断,巴甫洛夫对自己手下部队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就更不用说有效指挥了。
这种情况下,桑达洛夫毅然决定按照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先发号施令把德军打退再说。
打定主意之后,桑达洛夫当即派遣第14机械化军和第28步兵军对古德里安的部队进行反击。由敖宝林指挥的第14机械化军下辖第22、第30坦克师和第205摩托化师,拥有520辆旧式坦克。
该机械化军的第22坦克师接到上级的反击命令后,马上就集合队伍,奔着德军所在的方向开了过去。在行进的过程中,第22坦克师被德军侦察机发现了,于是一出悲剧随之上演——该师先遭到空袭,被炸得元气大伤,又遭到德军新式坦克的屠杀,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退出战场。
第205摩托化师的全体官兵本来也想杀敌报国,可惜这个师名称里虽然带着摩托化这几个字,其实极度缺乏车辆,交通基本靠走,因此被坦克师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根本没有捞着仗打。
苏军第14机械化军的3个师中,真正跟德军装甲集群交上手的是第30坦克师。第30坦克师拥有9000兵力和197辆勉强能够开动的“老爷爷级”T—26坦克,实力很弱,不过这个师的运气却不错。
苏军第30坦克师从驻地开往国境线的时候,没有碰到大规模的空袭,所以当该师碰上德军第18装甲师的时候,主力尚存,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德军第18装甲师再苏联境内跑了许久,总算遇到了苏军坦克部队,正好想试试苏军的成色如何,于是该师立即摆出进攻阵型,与苏军战作一团。
我前面说过,苏军在开战前扩展速度过快,而训练又没有跟上,这导致苏军所有兵种的技术都很差,所以在打坦克战的时候,苏军坦克如果不静止就没办法命中目标。
于是战场上令德军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所有的苏军坦克都停在原地不动,通过转动炮塔来射击。
德军坦克手见苏军搞出这么个架势,瞬间就找到了训练场上打靶的感觉,于是德军坦克手炫耀似的开着坦克左右穿插,来回移动,把苏军观测手晃得头晕眼花。
等苏军看着德军销魂的坦克驾驶技术看的口水直流的时候,德军坦克猛地一个刹车,一炮打将过去,苏军坦克立马报销。
眼见得德军坦克手打靶打的很爽,反坦克炮的炮手们通通感到手痒难耐,于是他们也按照的训练的流程,装弹、瞄准、开火射击的基本步骤,把反坦克炮射程之内的苏军坦克全部击毁。
这场遭遇战打了没多久,苏军第30坦克师损失坦克100辆左右,兵员2000多人,这导致该师损失过半,几乎已经无力再战。
除了实力上的损失之外,苏军第30坦克师由于一直在挨打,又几乎还不了手,官兵们的士气也异常低落,于是该师师长只好下令撤退。
苏军撤退的时候,德军乘着大胜对手士气正旺的大好时机,顺着苏军撤退的方向展开追击,苏军见状,只好边打边撤。
到了晚上,苏军本以为德军第18装甲师长途奔袭,应该休息一下的,可谁知德军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坚决秉承“趁你病,要你命”的行为准则,又派出30辆坦克,在空投照明弹的指引下夜袭苏军营寨。
苏军万万没想到德军晚上都还要加夜班,突击作业,结果苏军不得不再次赶夜路撤退。
在击退苏军这一微弱的反击之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面前再也没有什么阻碍了,他的坦克大纵队在白俄罗斯的大地上蜿蜒而行。
至6月22日日终,担负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先锋任务的第24摩托化军已经在苏联的地盘上推进了60多公里,并且还占领了重要的交通枢纽科布林。
6月22日晚上,自开战以来一直对前线情况一无所知的巴甫洛夫总算通过德国人的广播、上级的命令和侦察兵的冒死侦查等多种途径,了解到了白俄罗斯地区面临的实际情况。
德军沿着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两翼出兵,目前早就已经冲破国境线,看情况似乎是要朝着明斯克打过来。
搞明白了前线的情况,巴甫洛夫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派出部队,击退当面的德军,可没有斯大林的命令,他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恰好这个时候,中央军事委员会下发的第3号命令要求前线苏军坚决消灭来犯之敌,并且还要抓住机会打到德国去。
接到了明确的命令之后,巴甫洛夫当即开始部署反击计划,这个时候,根据各方面反馈来的情报,在西北方面军防区内活动的有两股德军,它们分别是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以南进攻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和克鲁格麾下的第4集团军,还有在哥罗德诺地区活动的施特劳斯麾下第9集团军。他打算派出重兵去反击这两股德军。
至于霍特麾下的第3装甲集群,由于该集群的进攻路线选的非常巧妙,恰好在西北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防区的结合部,所以巴甫洛夫认为霍特的部队应该由库兹涅佐夫来收拾,而库兹涅佐夫则认为应该由巴罗洛夫来解决。
正是怀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无论是库兹涅佐夫,还是巴甫洛夫,在制定反击计划时,都没有把霍特的部队算在自己的帐下。两位司令制定完计划之后,又没有及时沟通,要求对方负责解决德军第3装甲集群。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霍特的部队在苏联境内既没有遭到西北方面军的阻击,也没有遭到西方方面军的阻击,几乎无人理睬。
霍特并不知道苏联人内部的情况,他知道的是,他的部队在苏联境内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第3装甲集群就像是在苏联境内武装游行一样悠哉悠哉地进军。
6月22日一整天,无论是第9集团军,还是第2装甲集群,都遭到了苏军的抵抗,虽然苏军的抵抗绵软无力,但好歹人家苏联人还抵抗了一把。
两相对比,霍特顿时觉得他的部队面临的情况很不正常!这个时候,霍特感到头疼的并不是苏联人剧烈抵抗,让他的部队寸步难行;而是苏联人竟然不抵抗,让他的部队畅通无阻地行进。
当时的情况是,第3装甲集群前进的越顺利,霍特就越担心,因为这太像埋伏战的套路了!他认为苏军必然是在谋划着先不抵抗,让开正面,引诱他的部队孤军深入,然后收起口袋,打一个漂漂亮亮的歼灭战。
一直等到巴甫洛夫派出重兵攻击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和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而侦察部队在经过细致的侦察后告诉霍特,苏军没有派出重兵围歼第3装甲集群的部署时,霍特才意识到,原来苏军根本就没打算搭理他的部队。
霍特虽然对苏军的部署感到无法理解,不过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他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攻明斯克的好机会,于是他马上命令部队快马加鞭,朝着明斯克猛扑而去。
霍特的部队拖了苏军防区划分不明、职责分派不到位、以及相互之间通讯不畅的洪福,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打击,就顺利地朝着预定目标明斯克挺进了,而施特劳斯和古德里安的部队就没这么好的运气!6月23日这一天,他们两人的部队都遭到了苏军的全力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