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基层指挥。

或许苏军的加强版闪击战战法,也就是“大纵深战略”还算不错,但是这种战法说到底还是要基层指挥员去执行才行的。

作为闪击战的核心要素,空地协同和步坦协同方面,需要各个兵种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实现,那么苏军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答案又是不能!至于个中原因嘛,说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基层指挥员的军事素养问题。

我前面说过,德军的战斗力强,闪击战战术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与他们拥有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军官队伍有关。

苏联方面在苏德战争之前,在“大清洗”的过程中,损失掉了绝大部分上校以上级别的军官。

这些军官大多参加过一战或者国内革命战争,要经验有经验,要素养有素养,可惜都在政治斗中死于非命。

那些新提拔上去的高级指挥官,或许在接受闪击战这种新事物上面有优势,但是作为新手,战争的全局观肯定不如那些老将。

伴随着“大清洗”而来的,是苏联军事院校损失了绝大多数军事素质过硬的教官,那些新的教官或许政治过硬,但是军事素质太软。

这直接导致红军的指战员们没有学到专业的军事理论,他们当然不可能深入理解闪击战的精髓,只是学了一个皮毛而已。

2.“大清洗”这项政治运动抹杀了苏军的指战员的独立自主性,而这恰恰是德国军官们的强项。

相对来说,“大清洗”并未波及营、连、排级别的指挥官,不过这些指挥官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指挥官通过“大清洗”事件这个现象,看到了事务的本质:“在苏联的地皮上混,就一定要听领导,尤其是要听斯大林的话,不然就会死的很难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觉悟,这些苏联的指战员们再也不敢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傻事儿,他们无论要做什么事,都一定会向上级汇报,在上级批准之后,他们才敢行动。

这直接导致战争初期的红军指战员们,下至小小连长,上至堂堂军区司令员,都会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向苏联政治局汇报请示,在得到上级的明确指示之后,他们才敢采取行动。

要知道,现代战争的战场不比从前,形势瞬息万变,如果总是根据莫斯科的命令打仗,那不是瞎胡闹,又是什么。

3.红军的各个兵种之间没有进行过协同作战的训练,同时由于缺乏无线电通讯器材,就算可以搞协同训练,也协同不好。

第八.作战经验。

这个太明显了,德军是百战之师,自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就一直在跑业务,作战经验当然比苏军要强得多。

作战意志。

说到作战意志,我想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二战作战意志最强的是日本鬼子,这些疯子基本上个个都顽抗到底;作战意志最差的是意大利军队,这帮大爷居然可以因为没有工具撬开弹药箱而投降。

苏军和德军的战斗意志虽然赶不上日本,也还算是比较强的。

在德军中,国防军的作战意志比党卫军要差一些。国防军只要认为他们处于弹尽粮绝,抵抗无望的境地时,就会撤退或者投降,而党卫军不一样,他们是被纳粹思想武装了头脑的政治战士,作战意志远远强于国防军。

如果硬要对国防军和党卫军的作战意志做一个区分,那么我会这样来形容:

国防军,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就不上;党卫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作战意志大体上与德国国防军相似,在莫斯科战役以后,则与党卫军相当,比德国国防军要强一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表面上很强,但其实跟德军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什么会被打得这么惨!

斯大林所极力避免的苏德战争终究还是要爆发了,他的国家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很快他就会知道英法会败于德军之手,不是他们无能,而是德军太厉害,很快他就会体会到英国的感受了!

附文:元首第21号令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 ”方案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

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一组 1940年12月18日

1940年第33408号绝密文件

只传达到军官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 [ 注 ] ”方案

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的远征将苏俄击败(“巴巴罗萨”方案)。

为此,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供使用的部队,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保卫已被占领的地区免遭突然袭击。

对空军来说,重要的是,应抽出强大兵力支援东方战局中的陆军,以期加快地面作战的进程和尽可能减少敌空袭对德国东部地区造成危害。集中兵力兵器于东线的限制条件是:由我方控制的整个作战地区和军备工业区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不可停止对英国特别是对其补给线的攻击行动。

在东方战局期间,海军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

我将根据情况在对苏俄作战开始之前8个星期命令军队开始集结。

准备工作,将需较长时间;如果尚未开始,那么现在就必须着手进行,并且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但是,切切不可暴露进攻企图。

三军总司令部的准备工作必须着眼于以下各点:

I、总企图:

装甲部队应果敢作战,楔入敌深远纵深,歼灭部署在俄国西部地区的俄国陆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俄国纵深地区。

然后。务必快速追击以形成这样一条战线:俄国空军从该线出发将不再能攻击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作战的最终目标是,大致在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建立一道针对俄国亚洲部分的防线。这样,以后若有必要,可由空军来摧毁俄国残存的乌拉尔工业区。

在此作战过程中,务必使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迅速丧失其基地。从而也丧失其战斗力。

作战一开始就必须对俄国空军进行强有力的打击,阻止其有效地参战。

II、可能的盟国及其任务:

1、在我作战之两翼,可望罗马尼亚和芬兰积极参加对苏俄的战争。

当上述两国参战时,以何种形式将其军队置于德国指挥之下,国防军统帅部将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磋商并作出决定。

2、罗马尼亚的任务是:至少在进攻开始阶段,以战斗力强的部队支援德军南翼的进攻;牵制非德军作战方向上的敌人;此外,在后方地区遂行支援勤务。

3、芬兰应掩护由挪威调来的德军北方集团(第21集群 [ 译者注:该集群相当于集团军一级。 ] 一部)实施展开,并与其协同作战。此外,还担负攻克汉科的任务。

4、至迟自作战开始时起,瑞典的铁路和公路有可能供德军北方集团开进之用。

III、作战的实施: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