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帝时有大洪水吗?
有,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我们从前文看到,《圣经》中的大洪水即挪亚大洪水,它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几次大洪水的混合记忆。上帝(God)即江帝(上古读gan)、灵恝(读拉安或拉甲)、鱼凫王、尧帝的混合体。它明显来源于上古民间传说,因此其记载的上古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真和错位。
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目的是为防止亚当再次偷吃生命树上的果子。而在《山海经》中却是炎帝族的伯陵因偷了嫦娥而被江帝族(黄帝族)驱逐到了两河流域,以防炎帝族争夺神民(三苗)帝国的霸权。炎帝之与亚当、江帝之与God、嫦娥之与善恶、生命之与神民(三苗),读音如此相同,事件结果都是被驱逐。这能是巧合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它们其实都是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只不过《圣经》与《山海经》相比较,《圣经》对此的记载明显是失真了。
虽然失真,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圣经》也是历史。特别是关于世界上古史的记载,《圣经》是可以和中国古籍相参校的。在《圣经》中,挪亚是亚当之子,是被流放的亚当的后代。而在《山海经》及中国典籍中,灵恝(拉安)也是炎帝后族,即黎之一族,即《春秋左氏传》所说的火正----黎之一族,也是被驱逐到那里的。
颛顼帝是如何驱逐黎族(黎,上古读两广语言的lai)的呢?
我们知道,炎黄时期,炎帝族的蚩尤、祝融、伯陵、共工都和黄帝族发生过规模颇大的战争。黄帝族战胜炎帝族后,对炎帝系采用的是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是安抚、分封炎帝后族,实行民族自治,另一方面是战争,对反叛的炎帝族以战争手段解决,并对战败后的叛军施以流放。
祝融之后族---黎族也是这一政策的结果。从《山海经》来看,炎帝系的祝融最初从云南发展到了新疆及甘肃一带,炎黄大战时,祝融族地盘不断缩小,退至秦岭、四川一带;后又战败,退至湖北、湖南以南,最后到祝融之后代黎的时候,祝融族已退至湖南以南了。
黎时候的祝融族,《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二处提及。其一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其二说“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据《山海图》复原图及《海外四经》复原图,南方祝融和周饶就在广西、云南一带。也就是说在颛顼帝时,祝融的后代已退至广西、云南了。这一点,同样可以在《大荒南经》得到互证,《大荒南经》说:“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幾(jī)姓,嘉谷是食。”据《大荒经》复原图,焦侥国也在湖南以南。《是周山海经》说焦侥就是周饶。而周饶恰恰就是祝融之南方民族语音译的结果。
我们从前面敦煌写本和《国语.楚语》知道,颛顼时期曾经连续遭遇五年大旱,“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而此时颛顼南方的祝融却是“嘉谷是食”。颛顼帝为转移国内矛盾,必然发动战争。电影《2012》中的情节说什么人类面临重大天灾时同舟共济,共造方舟,这只能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存在的。
就这样,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颛顼先大战共工。共工是谁?我们从前面的解读中知道,共工也是祝融后族,所以颛顼与共工之战实际上也是颛顼与祝融族之战。战争肯定有反复,《列子》对这场战争记录如下:“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共工地盘在哪,前面我们已经解读了,共工原分封在秦岭、甘肃一带。可见祝融族的共工曾经发展到了秦岭、甘肃之间。
后来颛顼又大战三苗。三苗国在哪?《海外南经》说:“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按《山海图》复原图及《海外四经》复原图,三苗国就在云贵一带。其实此三苗国本缘于炎帝时期的三苗(神民)帝国,只是由于后来衰败,才偏安于云贵一角的。颛顼时期,颛顼竟然攻到了云贵之间。据《墨子?非攻》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高阳就是颛顼帝,在《墨子.非攻》一文中,颛顼大战三苗,三苗惨败,就此衰亡。《列子》中的“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是什么意思?古往今来的学者都把玄宫禹当成了一个人。这是很可商榷的。实际上此一句属断句之误。这一句应该读作:“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证据?据《庄子.大宗师》记载:“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可见玄宫是一个地名。玄宫在哪?即《南次三经》之禺槁山!据《山海图》复原图,其中心区域在今江西、浙江之间,禺槁山也在今浙江云和附近。实际上禺槁、禺号、袁何、云和都是同音的,属同一地(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