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布莱克说英格兰从三叠纪以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了30度左右!这个旋转方向与万字符是相同的,与萨迈拉陶盘、亚洲昆仑四墟的旋转方向也是一致的!
另外科学家还有一个重要发现。不同于布莱克特把地理极作为参照物的是,1962年英国一批以朗克恩为代表的研究古地磁的科学家,把每一个大陆作为参照古地磁移动的参照物,得到了以欧洲古地磁资料为依据的“极移曲线”,即磁极迁移轨迹曲线,他们把这两条“极移曲线”绘在同一张地图上,发现其形状相似,却不重合。而欧洲和北美是不可能有不同的磁极的!如何解释?他们认为是在3叠纪开始,完整的大陆发生巨大裂缝而相对位移,中间出现了大西洋。如果将北美洲在地图上相对欧洲30°的旋转,这两条“极移曲线”就重合在一起了。也是因为这个发现,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设才被科学界接受。
下面我们来看朗克恩地磁极极移曲线。
朗克恩的地图画得不规范。不过他是1962年画的,当时谷歌地图没有出现,能画出这样的地图也难得了。对照现在的谷歌地图,布莱克斯的地磁极极移曲线如下图:
看到没有,朗克恩地磁极移曲线竟然和谷歌航拍图表现的太平洋海底地貌基本一致。朗克恩以欧洲为参照物的地磁曲线基本和俄罗斯远东中部山脉---太平洋中途岛---夏威夷一线的洋底地貌吻合!而以美洲为参照物的地磁曲线也和朝鲜--日本冲绳岛--帕劳群岛--巴布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岛一线吻合!(参见下图)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朗克恩所说的那两条地磁极移曲线是实实在在的两条!它们是磁极位移的结果!而且这种磁极位移造成了太平洋海底地貌的同时改变!在谷歌地球上其变动轨迹非常明显,也和朗克恩地磁极移曲线高度吻合。朗克恩认为那是三叠纪时,北美洲相对欧洲旋转30度的结果。这就意味着磁极位移和大陆漂移实在是有因果关系的。非但如此,它们漂移的方向竟然也与萨迈拉陶盘的旋转方向一致,都是逆时针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从谷歌地球上看,东南亚岛屿的弧状分布方向与朗克恩的二条地磁极移曲线也具有高度的雷同性。这是否说明东南亚的岛屿布局也是地磁极位移的结果,或者说是亚洲旋转漂移的结果?
如果亚洲旋转是逆时针的,其旋转的周期是多少?根据朗克恩的理论,他认为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列子》所说的蓬莱五大仙山。《列子》说:“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禹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列子》说蓬莱五大仙山也是漂移的,其周期为6万年漂移一次,从谷歌地球看,我们可以看到蓬莱五大仙山至少漂移了四次,如果《列子》所言属实,那么蓬莱五大仙山从今帕劳群岛漂移到关岛至少是24万年前的事。如果蓬莱五大仙山最后第五次没有漂移而是直接沉没,则蓬莱五大仙山就可能始于30万年前开始漂移。
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希罗多德《历史》所说的太阳从西边升起的记载。埃及祭司说“从第一个国王到最后的那个海帕伊司托斯的祭司,中间总计是三百四十一世。”这341世到底是多少年?希罗多德认为341世为11340年。希罗多德的推算恐怕有错误。因为在我们看来,短短的11340年内,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两次,又从东边升起两次。以希罗多德推算的时间计算,南北极倒转的周期只有2835年。这个周期太短,既不符合科学,也不符合现实。那么希罗多德错在哪里呢?上古的一世可能是苏美尔文明的1SARS,即一世为3600年。这样341世就是1227600年,以四分之,则南北极倒转的周期为306900年,这个时间与现代科学发现的南北极倒转的周期30万年基本接近。所以希罗多德很可能出了错。他为什么会错?因为希罗多德的《历史》的资料来源有一些是源于埃及祭司的传说,而传说总会走样。埃及祭司所说的341世,共有341位国王的说法也未必准确。埃及祭司很可能像后世西方学者误认《苏美尔年表》上的大洪水前十个时代为十王一样,将341个时代当成341个国王了。希罗多德不深察,也误以为是341个国王,这样焉有不错之理?
真相如何,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下面继续解析这个神秘的“卍”字符。
“卍”字,北魏菩提流支在《十地经论》卷十二中,译为“万”字。“万”,实不读北方话的wai,它最初实读南方粤语的mou, 卍、巫、万三字上古粤语同音同义。在上古,巫mou的地位原本高于武士阶层,巫mou作为掌握了天体运行规律的知识阶层,在上古拥有无可避免的至尊地位,如古印度的婆罗门就是如此。《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fén)、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上古最初只有九囿,也只有九巫,《大荒西经》却出现了十巫,可见帝也是巫中的一个,是为巫抵,即巫帝,加上九囿九子之巫,一共十巫。巫mou与帝并列,可见巫mou地位之尊崇。菩提流支将卍译为“万mou”可谓得上古真传。后人读为wai,明显是误读了。
后来,鸠摩罗什和玄奘将卍译为“德”字,也不是错译。因为武士阶层后来地位上升,巫mou之地位下降。巫mou降而为wu,即两河流域“上下四方之王”。而武士地位上升称帝,占用了巫之卍字,所以卍又成了“帝”。卍、“帝”、“德”、“典”四者在上古同音同义,为粤语读音。此“德”最初本义是“帝”,后来才转为品德、德行之义的。《左传》说“昔夏氏之方有德也”之德,实应作“帝”解释。它不是说夏氏有德行,远方诸侯才宾服。而是说夏氏称帝时,远方诸侯宾服。这一点,你看西周时的徐堰王就知道了,徐堰王与敌国交战,对方军队过河,徐堰王自诩为仁义之师,不肯中途伏击敌军,德行不可谓不高,可最终家国不保,临终抛下一句话:“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务,以至于此。”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来都是如此。所以,仅仅以德是建不了国的,也是统一不了天下的。只有“帝”之军威,才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