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内西经》说:“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系之山上木。”
贰负即阿夫之音译。窫窳,就是祝融(朝云)之音译。而危呢,粤语就是羿,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后羿。
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嫦娥,就是娥女。月,古指蟾蜍,而蟾蜍、窫窳、朝云、祝融古音为一。所以嫦娥奔月实指娥女私通祝融!但民间传说把嫦娥说成了后羿的妻子。这就是民间传说不能全信的原因。
所以,从《山海经》看,娥女私奔祝融,韩流就与羿联手杀了祝融。炎帝见韩流杀了祝融,大怒,起兵活捉了韩流与羿,并将他们绑在疏属之山的大树上,饿死、晒死。
战争最终以祝融族失败告终。据《海内经》:“祝融降居江水。”一个“降”字,说明祝融族失败了,退守到了今赣江一带。注意,上古江、赣同音。《海内经》此处的江水指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黄帝族占据了巴蜀一带。
这段历史就是《蜀王本纪》所记的望帝私通鳖灵老婆的故事。但《蜀王本纪》的记载也有错误。
《蜀王本纪》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圭鸣,故蜀人悲子圭鸣而思望帝。”
《蜀王本纪》明显采自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完全走样了。望帝与鳖灵实际是黄帝和伯陵(巴人)的方言音译,杜宇也是祝融的方言音译。《蜀王本纪》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事实不是黄帝本人,而是黄帝孙子韩流与炎帝孙蜀人(yi)伯陵(巴人)间的战争;不是黄帝族的韩流私通伯陵的老婆,而是伯陵私通黄帝族韩流的老婆;杜宇不是望帝而是朝云伯陵;故事的结局并不是望帝跑了,而是伯陵被杀了。
所谓的杜宇、朝云、窫窳、朱厌、洞穴、朱妖、蚩尤,都是源于不同民族对“蜀人”一词的音译。
虽然如此,但民间神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至少它表明了黄帝(望帝)与伯陵之间有一场关于女人的纠葛,而且望帝(黄帝)占据了巴蜀。从这一点上看,《蜀王本纪》与《山海经》的记载是相符的。只是在具体细节上出了纰漏。
从《海内西经》看,韩流与羿杀了朝云国(祝融国、蜀人国)伯陵后,显然是触犯了炎帝的核心利益。炎帝大怒,就出兵攻伐韩流和羿,最终将羿与贰负吴权(韩流)绑在疏属山的大树上。这一点,似已得到部分证实。汉宣帝时,陕西上郡采石,岩石崩塌,下面现一石室,里面壁画有反缚盗械人。刘秀在《上山海经表》时说:“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以此史实来看,《山海经》所记实不为谬。
祝融被杀,身负重伤,炎帝很是伤心。《海内西经》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á)窳(yú)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海内西经》说有六巫造不死之药以图抢救窫窳(祝融、伯陵)。在上古,巫的地位非同一般,地位不在“神”之下,也就是说此六巫之地位至少是与伯陵、韩流相当的。祝融(窫窳)的战伤能引起六巫重视,并环绕祝融,造不死药以图抢救。此六巫是谁?彭巫,即橎木也;抵巫即帝巫也;阳巫,即阳木也;履巫,即雷巫也;凡巫,即黄巫也。相巫,即湘巫也。谁有能耐吩咐六巫?此非炎帝莫属。从这一点亦可以看出祝融(伯陵)当时声威的显赫。
《山海经.海内经》对这场炎黄大战完全是白描手法,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其实这场大战相当残酷。整个战争持续了至少五代人,从祝融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共工、术器、噎鸣和夸父时期,历时100多年。
十炎黄大战
大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这场5000多年前的所谓的炎黄大战!
5000多年前,炎帝节并一统天下,建立三苗帝国(又称三曼、寿麻、神民)。炎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并将天下划分为九囿。炎帝居中州,即青藏高原,分封九子镇守九囿。
到炎帝节并之孙祝融时,祝融建立开明国,实为炎帝下面的分封国,西方人又称之为朝云国(即蜀人国的意思)。
祝融被黄帝族杀死。炎帝亲自安排六巫抢救祝融。炎帝有九囿,也就有九巫(九牧)。现在只有六巫(六牧)来救祝融,可见还有三巫是不听炎帝指挥的。此三巫应即黄帝族和他的盟军。在抢救祝融的六巫中,其中就有履巫(力牧),而《山海经》中的履巫(力牧)却是出现在西亚。可见力牧最初是倾向于祝融的,并且战争甚至波及到了西亚。
六巫抢救无效,祝融还是不治而逝。黄帝大军挥师南下,一举占领了四川。世界平衡格局被打破,炎帝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加之祝融又是他的孙子,于是出兵活捉了韩流和后羿,为祝融报了仇。
本想事情就此结束。但祝融族丧师辱国,是可忍,孰不可忍!祝融和娥女生下的儿子鼓联合钦[丕鸟],兴兵为祝融报仇。《山海经.西次三经》载:“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pī)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摇-手]崖。钦[丕鸟]化为大鹗(è),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ú),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chī),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这里的鼓,就是祝融(伯陵)与娥女(阿女)的儿子鼓、延(殷、夷)、殳中的鼓。鼓与钦[丕鸟]杀葆江(粤语音近柏高、百艰)于昆仑之南,黄帝就在钟山之东一个叫[摇-手]崖的地方杀了鼓。
钦[丕鸟]战败后,其后族就成了大鹗(大韩)一族。钦[丕鸟]出于哪一族?从他与炎帝系的鼓族联军大战黄帝族的事实来看,钦[丕鸟]也应该是炎帝族。所以韩国人实为炎帝族一系。
而鼓之后族呢,则逃到了横断山脉,成为藏人。
前面说了,蚩尤就是蜀人祝融的音译。蚩尤族战败后,休养生息。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据《管子?地数篇》载:“修教十年,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卢山在哪,就是《山海经》中的高梁山或今湖南的岣嵝山。这三者都是音译的结果。从《管子》后面又提到雍狐山的情况来看,葛卢山应该是高梁山,据《山海图》复原图,其地就在今云南西北与贵州交界处。《管子》说蚩尤战败后,休整十年。此时高梁山山洪爆发,山中涌出了很多山铜,蚩尤就以此打造兵器,一年之内兼并诸侯九个。后来雍狐山(今云南楚雄以南)又因山洪爆发,涌出了大堆山铜,蚩尤又以此打造兵器,是年兼并诸侯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