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李世民喜出望外。
他一直在为找不到刘黑闼的弱点而焦急,现在机会送到了眼前。洛水虽然地方不大,但萝卜不大长在梗上。这里是洛州联络山东各地的中转站,而刘黑闼的军粮都要从山东各地运来,控制了洛水,就等于控制了刘黑闼的锅碗瓢盘,以后老刘吃完就得省着点,最好照战时吃干,闲时吃稀,不战不闲半干半稀的标准办。
于是,李世民马上派人前去接管洛水,受命的是原瓦岗军将王君廓。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开始后悔了。
当初应该多派些人去的,至少派一个比王君廓更勇猛的人去。
刘黑闼向洛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刘黑闼怒火冲天。
为了战胜对方,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料到李世民会打持久战,会奇袭,会断粮道,可他就是没有想到自己的队伍会出叛徒。
我待他们不薄,他们为什么要背叛我?
这个问题说起来千头万绪,情与义能说上半天,但简单起来也很简单,利益而已。
在判断出两军最后的形势后,有一些自然选择了守卫自己的乡土,投靠希望更大的一方。
对于这些,刘黑闼是不会理解的,他只相信我对你好,你就该尽忠这样的草莽法则,这也是他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最终原因。
对于这次的背叛,刘黑闼十分愤怒,他甚至丢下跟唐军主力的对峙,把大营搬到了洺水城外。
一定要拿下洺水,让叛徒付出代价。
抵达城下后,刘黑闼没有急着攻城,反而开始在两个城门外掘壕沟竖栅栏。
这不仅仅是要攻城了,刘黑闼还要断城内的人后路。可见刘老大的火气实在很大。
在城门外搞隔离工程很简单,但要攻进城就比较麻烦了。
洺水城虽然是个小城,但有一个有利的防守条件,城的四面被水环绕,水面阔有五十步,深达三四尺。
要攻到城下,必须先解决过河的问题,刘黑闼的士兵不是湘妹子,自然是没人背他们过河的。
刘黑闼采取了一个笨办法。
在城的东北角两处,刘黑闼组织了民兵填柴运土,准备填一条直通城墙的甬道。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但有效。
307。
“如果让刘黑闼修成甬道,洺水城一定守不住。”
在唐军的军事会议上,跟刘黑闼屡有交手的徐世绩忧心忡忡地说道。
那怎么办?在史书中近乎全能的李世民也没有了主意,他已经组织了三次进攻,准备接应洺水城。但每次都被刘黑闼阻在半路。
援兵无法接近,洺水城成为了孤城,看来办法只剩下一个。
李世民扫视了他的部将,这里面有许多能征善将的大将,到了最后时刻,也只能相信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谁能代替王君廓去守洺水城?”
这是一个死亡任务,也是一个吃苦不讨巧的活,历史上出彩的总是攻城拔寨的大将,很少有人会想起死守一城的将领。
李世民的话音刚东 ,有一个人站了起来。
“我愿以死守之!”
洺水城头,王君廓已经快陷入绝望,他对刘黑闼这种野蛮脑筋不转弯的打法搞得毫无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对方的甬道向自己的城墙铺进。
当甬道修成之时,也许就是自己捐躯的时候。
关键时刻,王君廓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登城督战,上城之后,他看到一阵骑尘卷来,看清旗帜后,他万分激动。
亲人解放军终于来了,那是李世民的王旗。
紧接着,王君廓看到对方的令旗挥动,传递过来一个让他倍感亲切的命令:
突围撤退!
率领亲信,王君廓准备从南门跑路,事实证明,前方刘黑闼的土方没有白挖。经过一翻 冲击,竟然冲不出去。
此门不通,还有它门。
行到北门,在城外兵马的接应下,总算冲了出来。
离开洺水城时,暗叫谢天谢地的王君廓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竟然有一支二百人的唐军跟他擦肩而过,重新冲进了洺水城。
在那群里,王君廓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交会之际,他似乎还看到那人朝他微笑了一下。
谢天谢地谢秦王之余,还得感谢这个以命为赌注,接手死亡任务的人。
站在洺水城上,直面刘黑闼攻击的人是罗士信。
308。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唐军竟然还换了一次班,刘黑闼再一次被激怒了。
一定要拿下洺水!
甬道终于修成了,刘黑闼向洺水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站在城下,刘黑闼指挥着冲车撞击着本就不高的城墙,火光之间,刘黑闼突然看到漫天的白色。
下雪了。
一股喜悦在刘黑闼的心中涌起,天降大雪,唐军再无法顺利组织大军前来救援。自己一定能拿下洺水。
事实确实如此,但刘黑闼没想到的是,攻击一个外无援兵,内无险关的洺水城,竟然用了八天八夜。
八个日夜不停的进攻,刘黑闼终于进入到洺水城,登上城楼那一刻,他也震惊了,城内一片狼藉,所有的石头巨木都已经用光。
要是城内还有防守器具,也许今天自己还无法站在这里吧。
接着,刘黑闼听一个让人气愤的消息,当初降唐的洺水军将们都逃跑了。愤怒之后,总算有一个好消息。
唐军的主将被抓住了。
在得知唐军的主将叫罗士信时,刘黑闼觉得这数日的苦战总算有了回报。他马上下令好好对待罗将军。
刘黑闼亲自来到罗士信的面前,苦心婆心劝他跟自己一起干。让老刘意料的是,罗士信断然拒绝了他的好意。
刘黑闼曾经跟罗士信同在瓦岗,洛阳共过事,算是资深同事了,对这位罗士信,刘黑闼自认是了解的。罗士信并不算是一个忠诚之人,当年张须陀兵败,他向李密投降,李密兵败,他向王世充投降,为什么今天不肯向我老刘投降?
刘黑闼一时半会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这个原因在于信仰二字。无论张须陀也好,李密也罢,或者是王世充,对罗士信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驿痁,而唐朝对于罗士信来说,却是最终的归宿。
在唐朝,罗士信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我愿意以一个唐朝军人的身份死去,我相信我的名字一定会跟一个伟大的皇朝联系在一起。
唐朝的皇帝虽然姓李,但唐朝却不只是李家的唐朝,它是天下的皇朝,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
罗士信说出了他的理由,最终激怒了刘黑闼,慷慨赴死。
这一年,罗士信二十岁,征战沙场六年余。
罗士信死后,被安葬在邙山,在他的墓边躺着的是裴仁基。这是罗士信的遗愿。
当年张须陀兵败之后,罗士信曾经投靠过裴仁基,并受过对方的礼遇。在攻破洛阳之后,罗士信寻找到裴仁基的尸首,自掏腰包在地下CDB人生后花园唐朝八宝山之北邙山上找了一块墓安葬对方,并许下“我死后,当葬此墓侧”的愿言,
两个并不相识的人,因为乱世走到了一起,他们并未许下同生共死的誓言,如今,相伴而永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