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道君皇帝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首先,他领导的社会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国家有官有吏有黑社会有妓院有赌场有宗教有犯罪,一个正常的社会该有的全都有,这首先就是一种成绩。我们有时会看不起这种成绩,认为这种“正常”是小事,可事实上,真正有用处的事都是小事,整天说“大”的不是傻瓜就是骗子。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很正常,这还不够吗?再者,他让自己的国家得到了延续。让国家延续下去这也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成绩,国家的延续有两种,一种是正常国家的延续,一种是非正常国家的延续,一般来说,由于国家正常,延续下去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大宋属于正常的国家,让这样的国家延续下去也不算是太难。倒是有一些国家,把本来正常的事扭曲起来,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不应该延续的。
领导人要经常做重要讲话
宋江是个天才的领导,所以他就非常会做重要讲话。而且,由于他肚子里多少有些真才实学,讲出来的话竟然多少也有些知识点,让人听后确实感到深受启发,比单纯地接受强奸好多了。比如说,燕青在双林渡学射箭射下了大雁,被宋江发觉了,宋江立即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
宋江教唤燕青来。只见燕青弯弓插箭,即飞马而来,背后马上捎带死雁数只,来见宋江,下马离鞍,立在一边。宋公明问道:“恰你射来?”燕青答道:“小弟初学弓箭,见空中一群过,偶然射之,不想箭箭皆中。”宋江道:“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亲的意思就是准)是你能处。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燕青默默无语,悔罪不及。
宋江同志的讲话如果用现在的流行套路来写,大概就应该这样表达:
宋江指出: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是你能处。宋江强调: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宋江强调指出: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最后要求,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当然,宋江的这篇讲话其不单纯是为了讲话而讲话,也不是单纯为了强奸某个人或全体人员的耳朵,其实宋江的话大有深意在内。“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也就是说众好汉必须紧密团结在以宋江为首的什么周围。经过宋江在这里的暗示或者说是暗喻,大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象征,以后再射雁其实就等于挑战宋江的地位,所以“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其实,宋江如果真要为大雁设置保护伞,何必等到燕青射雁?花荣早就射过大雁,宋江却没说过一句话。花荣刚加入梁山时晁盖不太相信花荣的箭法,正巧花荣看到天上有大雁飞过,于是“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这件事虽然宋江当时不在场,但过后能不知道吗?如果宋江真的爱惜大雁,能不对花荣说吗?和花荣说过后花荣能不把讲话精神传达出来吗?大家能不知道吗?燕青怎么还能再去射雁学箭呢?可以推知,宋江对燕青那段讲话纯粹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讲话。这番话也使燕青进一步认识到了宋江的虚伪和心机,默然不语大概是在思考今后的退路吧。
宋江的这篇重要讲话里还有一点极虚伪之处,就是那句“众人心内如何?”当时众人心内如何?书中明确写着大家都叫好喝采,怎么到了宋江嘴里反成了众人不高兴了?当着众人的面撒谎而面不改色,大概也是领导才能之一。宋江一说这话,倒象是他真的非常重视民意一般,可实际上是吗?梁山上不愿招安的人有的是,他怎么不说一句“不愿去的就不去了吧。”
要善于进行虚实互换
所谓的“虚实互换”就是说要把具体的东西说成概念性的,把概念性的说成具体的。比如说:“及时向组织上汇报自己的思想。”请问,什么叫“组织上”呢?在自然界里,能找出一个叫“组织上”的东西来吗?如果找不出来的话,应该去和谁汇报思想呢?其实,所谓的“组织上”不过就是指上级领导。为什么不说“上级领导”而说“组织上”?大概是为了追求一种神圣感吧。
宋江就很善于虚实互换。招安平辽之后,有很多人不满朝延的封赏,于是:
且说水军头领特地来请军师吴用商议事务。吴用去到船中,见了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俱对军师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俺哥哥破了大辽,只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赏我等众人。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吴用自然把这话传给了宋江。次日早起,会集诸将,商议军机,大小人等都到帐前,宋江开话道:“俺是郓城小吏出身。又犯大罪,托赖你众弟兄扶持,尊我为头,今日得为臣子。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虽然朝廷出榜禁治,理合如此。汝诸将士,无故不得入城。我等山间林下,卤莽军汉极多;倘或因而惹事,必然以法治罪,却又坏了声名。如今不许我等入城去,倒是幸事。你们众人,若嫌拘束,但有异心,先当斩我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不然,吾亦无颜居世,必当自刎而死,一任你们自为!”众人听了宋江之言,俱各垂泪设誓而散。
本来众人的矛盾是冲着朝延来的,可经过宋江一说,倒成了众人冲着他来了。他这么一说,谁还好意思再发表什么不利于团结的言论?于是“俱各垂泪设誓而散。”这里的“散”字用得极好,把众人对宋江的失望全部地表达了出来。“垂泪设誓”也是极好的一句话,想想看,一大帮看上去关系很好的人竟然只能依靠发誓来维持关系,真是让人垂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