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日本要想利用世界局势的变化谋求扩大自身的地缘利益,就必须使“中国事变”谋成定局,而中国事变是否实现定局又受美国对支援中国的力度制约。同时美国还掌握着对日本的经济命脉。日本能否维持对中国的战争实际上也受控于美国对日本的支援力度。也就是说,美国的两只手牢牢的抓住日、中两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两国的实力对比。使日本陷于中国战场无法自拔,无力形成对东南亚的威胁,显然更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日本想谋求中国事变之定局就近乎痴人说梦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向中国大陆扩张的时应该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军事重心不能过度南移,造成对美国在华利益的全面侵占并严重威胁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美国要说服国内企业对日本贸易禁运,需要有非常充足的现实理由。而日本的军事行为的“度”对此有很大影响。2)军事扩张时要充分考虑占领区能否形成连贯有效的地缘平衡线,在和谈不可能的时候可以利用地理屏障采取守势,用最低的代价维系占领区统治。美国支持中国依托地形防御日本的攻击容易,但要反过来支援中国向依托地形防守的日本发动全面的反攻,代价恐怕就相当巨大了。然而日本的做法恰恰相反,既不顾及美国的利益,军事重心不断南移;又将扩张范围塑造成一种四战的状态,使得必须在中国维持大量兵力才能达到相持。为了解决日美关系问题,日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改变自身劣势。而德意日苏四国同盟(本文称欧亚非大陆联盟)构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了。

日德两国在1936年就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协定的基本内容是日德形成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使日德两国正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哨,也构成了各资本主义强国纵容德日在欧洲和亚洲进行有限扩张的心理基础。

然而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最终决定采取先西后东的策略。这和德国东西两线不同的战略定位有关。东线是德国实现欧洲自给自足经济圈最重要的资源战略区,相当于南洋战略区对于日本的意义。而西线则主要是英、法两大强国所施加的军事威胁。相当于苏联战略区对于日本的意义。德国要想获得外高加索的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就必须进攻苏联。但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超强的工业实力,使得德苏之战会空前激烈。因此,德国不解除英法在东线的军事威胁就不可能放心的向东推进。这和日本不解除苏联的军事威胁就不可能放心的南进一样。

在第一章中我就指出过,德、日对苏关系的定位不同对事态的发展会产生微妙的影响。日本比德国更愿意履行《反共国际协定》的军事同盟。因为单以日本一国之力,要快速解除苏联威胁并不现实。可惜德国并不是日本。现实的战略选择,使德国将军事重心首先放在西线,并于1939年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欧战爆发后荷法诸国很快被德国占领,英国被赶出欧洲大陆。德国即将登陆英国本土的架势已经拉开。

在德国不以苏联而以英法为首要敌人的前提下,日本不得不迅速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既然日德共同进攻苏联在现阶段已不可能,那么利用英、法、荷的式微,夺取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利益就变得更为现实了。不过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南洋战略区和苏联战略区不同,东南亚除了有受战争影响而被大幅削弱的英、法、荷势力外,还有没受战争直接影响而有有着广泛利益存在的美国。再加上美国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绝对影响力,使日本对美国既恨又怕,还无可奈何。

如图《日本对世界四大势力圈的构想》所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产生了建立德意日苏四国同盟,形成以德意为主的欧洲圈(含非洲),以苏联为主的苏联圈(含波斯湾、印度),以日本为主的大东亚圈(含中国、东南亚),三大势力圈联合的欧亚非大陆联盟来共同对抗美国所在的美洲圈的宏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基础在于,英法荷等国已经衰落,德、苏、日、美是新崛起的四大新兴强国,理应成为各自势力范围内的领导者。德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使日本不得不调整日苏邦交,实现对苏友好(日本甚至将日苏邦交斡旋的希望寄托在德国身上)。既然德日苏之间都不再是敌对状态,德意日苏四国间就可以进行利益关系的协调,根据各自的地缘环境,分别承认德意在欧洲和非洲的利益,日本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利益,苏联在波斯湾和印度的利益。通过利益协同实现足以抗衡美国的欧亚非大陆联盟。而日本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在四国同盟内部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特别是苏联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使日本基本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此外,日本想要断绝中国的外援,就必须切断苏联和美国的援助通道。苏联方面,日本只需要攻占陕西就可切断不需要和苏联发生正面冲突。而美国方面,则需要动中南半岛的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了。鉴于美国是这一阶段中国主要的援助国。向东南亚方向扩张也就难以避免了。

这一构想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而其关键在于对苏联的定位。苏联虽然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都位于北冰洋沿岸。一直以来苏联都积极寻求向印度洋扩张出海口,以摆脱自己的大陆国家的身份,分享海洋利益。基于地缘条件的巨大差异,如果要苏联在太平洋方向和印度洋方向做一个选择的话,苏联应该会选择印度洋作为自己主要的扩张方向。如果德意苏日能够联手打破英法等传统强国对世界的统治,瓜分他们的地缘利益区,并在这个过程中携手对付美国的干涉,实现欧亚非大陆联盟,形成四大势力圈的构想不是不可能实现。

日本在德国对英法开战的现实下形成的欧亚非大陆联盟构想,促成了《德意日三国条约》的签订,形成了针对英美,特别是美国的军事同盟。日本的战略重心真正开始转移到了南方。值得一提的是,在签署三国条约之前。日本国内就其利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39年9月19日的御前会议进行的激烈讨论是日本最终同意签署三国条约的关键会议。会上,众大臣

基本达成一致看法,即: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为了对抗英美,特别是美国,有必要签署三国条约。条约签署后,将直接使日美形成敌对状态。可以想见的美国对日本贸易禁运将对日本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物资进口有可能完全断绝。钢、铜等物资通过技术改良和压缩民用尚能勉强支撑,石油则毫无保障,务必南进荷属东印度等地谋取。但在向南方发展的同时要尽一切可能使用和平手段,避免日美战争。

日本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是,三国条约的签订,真正决定了日本的国运。帝国的冬天正式来临。

(待续)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小说在线阅读_第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涯孤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第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