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南征北伐
武汉、广州会战之后,日本的扩张能力基本达到极限,已无力对中国实施最终的毁灭性打击。其原因我们上一节已进行了分析。日本不得不在中国东西向的第三防线附近与中国进入了相持阶段。1939年欧战爆发,对日本的国家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南进”和“北进”的争论一时不绝如缕。历史上往往将日本南进的选择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至少是日本大东亚战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而关于日本如果北进就会怎样怎样的假设直到今天还在被反复的讨论。
要对日本南进和北进战略的选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需要回答下面这样一些问题:
1.日本为什么必须南进或北进,既不南进也不北进行不行?
2.日本南进北进和中国战场的关系是什么?
3.日本南进北进和欧洲战场的关系是什么?
4.日本和德国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5.日本和美国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6.日本和苏联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7.日本和英、法、荷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8.英、法、荷和美国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9.德国和苏联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10.英、美和苏联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11.英、美和德国到底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12.欧战爆发后日本的国力是什么状况?
13.欧战爆发后德国的国力是什么状况?
14.欧战爆发后苏联的国力是什么状况?
15.欧战爆发后英国的国力是什么状况?
16.欧战爆发后美国的国力是什么状况?
17.南进和北进的前提是什么?
18.南进和北进的区别是什么?
19.南进和北进分别会有什么后果?
20.日本到底应该选择南进还是北进?
21.如果选择南进该怎样南进?如果选择北进该怎样北进?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加以深刻剖析,往往会得出比较片面的结论。
日本为什么必须南进或北进呢?这个问题其实在第一章我们就进行了分析。北进的目的是解除苏联对日本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南进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自给自足经济圈。逐步征服中国战略区、苏联战略区、南洋战略区以达到上述目的是日本的既定国策。然而这种战略是一种宏观的长期的战略,并不能显然支持日本在1939年~1941年这一特定时期作出的战争决定。对日本来说,南进、北进都是有需要的,但关键的还是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北方的苏联,南方的英法美,没有一个是好惹的。正常情况下日本根本无力挑战当时的东亚大格局。列强控制力最薄弱的中国是日本唯一的机会。通过对中国的控制逐渐提升国力,悄悄改变东亚地区的力量天平。在自身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再设法改变东亚地缘格局是日本崛起的正常路径。
不过国际形势并不是静态的,世界风云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德国的崛起,特别是欧战爆发给日本带来了加快战略步伐的机会。正常情况下不敢、不能做的事,在特殊的战略机遇出现时却变得可以考虑。这正是日本出现南进北进之争的大背景。
然而正常情况下相对弱势的日本要在特殊时期实施南进或北进的军事行动,必然要使自己处在最佳的战斗状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可以将日本的实力看作5而将对手的实力看作10,5对10,日本自然是没有胜算的,而当对手遇难,实力下降到3的时候,日本就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可如果这时日本自己的实力却因总总原因被削弱到只有2的话,却依然不可能讨得便宜。
这个大幅削弱日本南北进能力的原因就是中国战场的存在。由于日本迟迟不能使侵华战争出现“定局”,而不得不将相当的国力投入中国战场。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日本“以战逼和”的主导思想。由于中国始终逼而不和,导致日本不断扩大战争范围,而战争成本增加,又不断推高日本的和谈条件。这又进一步增加的和谈的难度。这样一个死循环能否打破是日本是否可以开始考虑南进北进的前提。
苏日诺门坎战役后日本对日苏间的战争评估很能说明这种影响。诺门坎战役是一次数万人规模的小型战役。无论战争结果如何,日本都获得了宝贵的测试参数:日本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的单兵作战能力相当,而苏军的机械化水平更高,地面重型武器和飞机均占优。日本关东军有11个师约35万人而苏联远东军有30个师约70万人。兵力对比1:2,坦克1:5,飞机1:2。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关东大特演”为名向中国东北调集了85万人。准备视机进攻苏联,然而最终因没有必胜的把握作罢(也和美国石油禁运有关)。如果日本能够将在中国的兵力的一半充实到关东军,使关东军的兵力达到120万以上,并且中国的战略物资可以有效支撑,南方的石油橡胶等能够保持供给(可以看到前提条件是如此的多),相信日本绝对敢于在苏联远东发起大规模进攻。而地缘重心在欧洲的苏联,不可能再为远东军提供更多的支援。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具备可行性的。
然而事实却是,正当日本决定转入持久战并逐步削减中国派遣军到40万人时,中国军队却发起了规模宏大的“冬季攻势”,再加上后来发生在占领区的“百团大战”,使日本感到根本不可能减少在中国战场的军事投入,甚至有人认为应该进一步增加投入到中国的兵力,以巩固占领区统治并加大对中国抵抗力量的军事压力。
也许有人认为北进主力是陆军,在苏、中两个战场同时用兵的确存在兵力互相牵制的问题。但南进主力是海军,受中国战场的牵制较小。的确,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只组织了40万人的南方军。超过160万人留在了中国大陆和中国东北。然而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投入的陆军数量高达540万,不仅增量部分,即使中国排遣军和关东军的存量也被不断抽调到南方。太平洋战争仅战死的日本陆军就近100万。由此可见无论南进北进,日本都非常需要从中国抽调大量精锐。然而这一切却被中国战场无法谋成“定局”制约了。
既然中国战场已成为日本南北进的巨大包袱,日本却还是选择了南进,是在犯傻还是过于冲动呢?都不是。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凡是在历史上能叫得出名字的政治军事人物,基本上没有傻子和疯子。日本南进的选择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决策线条和历史进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