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能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这三大战略区,日本已经是东亚大陆上的最强者。在南部,印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已经不可能再由远洋势力控制。进入日本势力范围是迟早的事。中部的中国现有边界是数千年地缘博弈形成的结果,因此将中国全境纳入日本势力范围是日本的既定战略目标。至于北部,除蒙古和外东北外,西伯利亚部分最好的结果是一直向西扩张,在乌拉尔山脉和德国的势力范围达成地缘平衡,完全占有苏联的亚洲部分。退而求其次的话(关键看德国的扩张能力强弱),至少要将具有整个东西伯利亚作为最高战略目标。此外最好能够将战略边界适当突出到中亚,以建立后大东亚时代日德之争的桥头堡。

在这三个战略区中,中国战略区无疑是日本的重中之重。中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所具备的市场潜力和生产潜力,是其他任何战略区无可比拟的。他将直接决定日本是否可能真正成为世界性强国甚至霸主。看看英国的日落黄昏和美国的扶摇直上,不难体会这其中的巨大区别。直到今天,中国和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市场和经济发动机。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决定于人口和土地,但绝对和人口及土地的规模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常为人所忽略。此外,中国虽然没有石油,但煤炭等其他资源也很丰富。在讨论日本二战的战略选择时,人们往往热衷于探讨南进还是北进,并用对南进北进的影响来评估中国战场的意义。其实中国本身就是日本最重要的战略取向。形成“日满华牢固核心”,是日本整个大东亚战略的基本立足点。这一点是不以是否进攻苏联,是否进取南洋为转移的。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地处远东,暂时是一个国际势力博弈的薄弱环节。任何世界强国对中国的渗透及在中国的利益都是有限的。而中国自身国力又处于历史低点。和完全成为大国殖民地的南洋战略区,及早已成为苏联国土一部分的苏联战略区相比,要容易欺负得多。至于南洋战略区和苏联战略区选择的先后顺序,从大战略的角度来看,由于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圈是日本扩张的根本目标,因此南洋战略区无疑比苏联战略区重要。更何况苏联战略区涉及到苏联这一军事强国的固有领土,而南洋群岛只是英美荷的殖民地。但从对资本主义的赤化威胁,以及对美国的资源依赖来看,在战斗序列上也不是不可以根据形势作出适当的战术调整。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北进和南进的选择,将在后文详述。

由于德、日的扩张都会影响到英、法传统强国和苏、美新兴强国的利益,因此可以说德、日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是天然的盟友关系。两国确实存在战略协同的可能。但因分居亚欧大陆最东最西两端,二者的战略协同更多体现在互相为对方提供军事牵制,以助力彼此的战略扩张上。那么是否存在受到热议的日德“中亚会师”、“中东会师”后联合开展军事行动的可能呢?从《二战日本面临的世界形势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德国来说,扩张到中亚和中东是顺利成章的事,而对于日本,无论北线还是南线,无论陆路还是水路都是上万里的奔袭作战。即使日本能够打到中亚和中东,也已成为强弩之末。假设日德最终获得战争胜利,日本也不可能具有和德国在中亚、中东讨价还价的地缘辐射力。这种万里奔袭的结果,只会是给德国人作嫁衣。日本能够获得的地缘利益很有限。另外,维持如此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对日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一旦本土受到威胁,回援更显得鞭长莫及。综合来看,日本并不具备冲到中东、中亚甚至欧洲去四处扫荡的动机和能力。而对德国来说,如果日本能出兵北线牵制苏联或出兵南线牵制英美军事力量,就很不错了。却并不希望日本到中东甚至欧洲来抢夺自己的地缘利益。因此,能利用德国牵制英、法、苏、美,使自己有机会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战略区、南洋战略区和苏联战略区,去完善自己的“大东亚战略”构想,才是日本比较现实的战略选择。丘吉尔曾说过,感谢中国拖住了日本,才使日本没有与德国在中东会师,否则会对二战结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其实看看英国的殖民地就知道,如果日本西进到中东,英国在西亚和远东的利益将会丧失殆尽。对于一个靠殖民地支撑着过活的岛国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因此,丘吉尔此语符合英国的利益,却未必符合二次大战的战略态势。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如果日本打到中东,英国就可以宣布正式出局,二战的结局将仅由德日苏美四国共同决定。

日本的大东亚战略构想是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产生的。当我们把眼光聚焦到东亚本身时,又会发现更多的特点,需要作出更细致的战略部署。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二)东亚攻略

画饼充饥是容易的。在《全球野心》一章中所勾勒的日本期望达到的势力范围如果能够达成,对日本的地缘环境的彻底改善,对日本大国地位甚至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无疑有着决定性意义。但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并不是朝夕之间就可实现。日本的国策如果时时以印度和乌拉尔山脉为目标,无疑会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秦国统一全中国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日本要实现比秦帝国版图大十倍的地缘扩张,必须在确立远期最高战略目标之后,进一步明确中期主要战略目标。见图:《日本二战主要战略目标示意图》

我们在上一章中分析过,中国战略区是三大战略区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战略区中对日本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缘版块是中国大陆和中国东北。中国大陆是中国的主体部分,中国大陆的土地、人口、粮食对日本至关重要,是日本国家性质改变,发展空间扩展,市场容量倍增及安全性提升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东北纵跨寒温、中温、暖温三个气候带,又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农业资源和潜力非常丰富。同时其木材资源、各种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并且种类齐全,特别是铁矿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的石油储量在二战时期并未探明)。同时,中国大陆和中国东北又是中国向另外两个战略区扩张的基地。对日本来说,只有控制了中国大陆和中国东北,才能真正具备扩张到“大东亚”的经济基础和地缘基础。因此这两个地缘版块是日本需要首先征服的。相比之下,中国西部的重要性就要低得多了。一方面这里的农业和工业资源都相对匮乏,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历史上受到的地缘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西部的威胁一般不大。而且由于西部恶劣的自然条件,从中东、中亚或印度方向穿越青藏高原和西域进攻中国大陆的难度也较高。因此这个地缘版块暂时不用作为日本的主要战略目标。但长期来看,作为中国西部的缓冲区,并进一步对中亚、中东和南亚施加影响力,还是很有必要将其纳入大东亚范畴中的。

苏联战略区主要由蒙古高原、外东北和西伯利亚组成。西伯利亚又由西部平原和东部高地(包括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组成。日本即使不能具有整个西伯利亚,只要能占据东西伯利亚高地,也就能够保持对西西伯利亚的地缘优势。如果连东西伯利亚都无法占据,再退而求其次的话,就要考虑将蒙古和外东北作为中国大陆和中国东北最低限度的地缘缓冲区。从《二战日本主要战略目标示意图》上可以看出,蒙古高原北部和外东北的边缘有一条由山脉和湖泊(东西萨彦岭、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及其北部山区)组成的地理边界线。只要能占据这条地理边界,依然能保持对西伯利亚方向良好的防御姿态和地缘优势。实际上这基本就是清朝全盛时期的北部疆界。对于东亚大陆型国家来说,北部疆界扩张至此也基本能够接受了。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小说在线阅读_第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涯孤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第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