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水浒疑案:晁盖遗嘱之谜
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不期中了一支毒箭,拔出来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当日众头领闷闷不已,也无恋战之心,人人都有还山之意。就把晁盖抬回了梁山。
虽然射中晁盖的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但却未必就是史文恭放的箭。原因有三:
1.晁盖偷袭的是北寨,北寨是由曾涂与副教师苏定把守的。而史文恭把守的是总寨。因此,史文恭此时不应该出现在北寨。
2.“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晁盖并未到达目的地,是在回去的路上中的埋伏。史文恭作为统帅,更没理由在敌后冒险当射手。况书中从未提到过史文恭善于射箭的描述。
3.交战之初,曾家说道:“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载装陷车里,解上东京。”声称是要捉活的。
晁盖中毒后,已经不能说话了,但到最后,还是挣扎着对宋江说了这样一句话:“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这是晁盖最后的遗嘱,颇令人深思。
老大死了,老二接班,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晁盖偏偏要说“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什么意思呢?
因为山寨中能捉住史文恭的人不少,偏偏只有宋江的功夫最差,力气只娘们大小,所以最没有可能捉住史文恭的人,就是宋江。
这就等于直接否定了让宋江接班继任,一下子推翻了晁盖以前所有的推让之举。究竟是什么让晁盖做出了这么大的转变呢?晁盖是不是在临死之前发现了什么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的表现:
宋江见晁盖死了,哭得发昏。众头领都请宋江为山寨之主。
宋江道:“却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遗言。临死时嘱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亦不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这一番话,表面上看起来,是宋江在假意推辞,不肯当山寨之主。
而实际上,宋江是在有意偷换概念,故意混淆兄弟们的视听。
宋江说,晁天王死的时候交代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亦不可忘了。
尤其强调:众头领皆知,亦不可忘了。要求大家牢牢记住。
你看,晁盖是这样说的吗?晁盖说的是“射死我的”,他有说是史文恭射的他吗?根本就没有!
但宋江不止一遍的向众兄弟门反复灌输强调这一概念,有意给大家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是史文恭射死了晁盖。
宋江聚众商议,要与晁盖报仇。
军师吴用谏道:“哥哥,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哥哥与师,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未为迟矣。”
不与晁盖报仇的原因是“居丧”期间,不可用兵。这完全是屁话,因为他们照样还是在用兵打北京城、打大名府,打了好几仗,就是不打曾头市报仇。为什么?因为没仇。
后来,一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宋江才兴兵去打曾头市。
为什么打曾头市呢?是为晁盖报仇吗?
并不是。
是因为段景住又买了二百余匹好马,被郁保四劫夺,又解送曾头市去了。宋江听了,大怒道:“前者夺我马匹,今又如此无礼!晁天王的冤仇,未曾报得,旦夕不乐。若不去报此仇,惹人耻笑。”
先抢我的马,今又抢我的马(属大额资产),这是主因。而晁盖的仇,只是勉强排在最后的次因(借口)而已。
所以,宋江要打曾头市,其目的是要“夺马”。
大家在看《水浒》的时候,总会一相情愿的想象:梁山二打曾头市,是去为晁盖报仇。
可是,当双方交战的时候,曾家从未宣传过前次击毙敌方首领的辉煌战绩;而梁山方面,宋江也从未公开提出过曾家有杀晁盖之仇。宋江只说要马,不说有仇,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交战之后,曾家不愿再打了。曾长官写信过来讲和:
“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时之勇,误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如蒙罢战休兵,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赍金帛犒劳三军。此非虚情,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照察。”
宋江看了,回信写道:
“梁山泊主将宋江,手书回覆曾头市主曾弄帐前: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疋,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忠诚既笃,礼数休轻。如或更变,别有定夺。草草具陈,情照不宣。”
曾家似乎并不知道晁盖死了。提出讲和的条件只是:归还马匹;犒劳三军。
而宋江也承认说,“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似乎晁盖死了,和他们根本就没什么关系。答应讲和的条件是:归还马匹;交出夺马的郁保四;犒劳军士。
比曾家提出的条件,只增加了一条,交出夺马贼郁保四。偏偏没有要求交出射死晁盖的凶手史文恭!你说离谱不离谱?!
这就怪了,曾头市没认为晁盖是他们杀的,宋江也认为晁盖不是他们杀的,与曾头市,自来无仇。那么,晁盖究竟死于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