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但是,诸葛亮还是把马谡杀了,原因也很简单:街亭之败损失太惨重了,必须有人承担责任。这次失败表面来看是马谡的责任,但诸葛亮同样承担领导责任,所以杀了马谡他也自贬三级。用人不可能没有风险,但“违众”决策承担的责任更大,成功了还好说,失败了就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诸葛亮对自己要求很严,他不想有人借题发挥,这样马谡不得不死。

作为领导的“心腹”,任何时候都要紧跟领导,这是没有错的,也是无法选择的,但只有这样还不够保险,有些事还得看你自己的,你把差事办得好皆大欢喜,你把差事办砸了,出了事还得自己扛。

□连载3-3:领导的心思你得猜

建安十七年即二一二年十月,邺县和许县政坛发生了一件大事,担任丞相军谋祭酒的董昭突然建议恢复秦汉以前的五等爵制,授予曹操魏公的头衔。对有些人来说,这项改革建议出现得有些突然,也不太容易接受。这一年初,献帝刘协刚刚下诏赐给丞相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三项特权,对于那些始终对汉室抱有好感的人来说,曹操拥戴汉室有功,但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要打破两汉数百年来既定的政治体制,给曹操晋封所谓的公爵,在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

也有人突然省悟过来,发现年初发布的一项诏令其实就是现在这件事的伏笔。本年初,天子下诏割河内郡的荡阴、朝歌、林虑三县,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四县,钜鹿郡的瘿陶、曲周、南和三县,广平国的任城县,赵郡的襄国、邯郸、易阳三县,以上共十四个县,都归划魏郡管辖。魏郡原来已有十五个县,已属大郡,现在辖区的县有二十九个之多,成为天下第一超级大郡,也就是说魏公的封地问题都已经事先作了安排。

秦汉以前的爵位分为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公爵为最高,男爵最低,一般都是世袭制,拥有爵位才能被称为贵族,才能享受特权。由于是世袭,因此就跟吃大锅饭差不多,调动不了贵族以外平民群体的积极性,于是秦国率先改制,提出了军功爵位制,想得到爵位必须建立军功,砍了敌人多少个脑袋能换什么爵位是一定的,这给想改变出身又肯玩命的人一个机会,秦军的战斗力大增,最后统一了天下。汉朝因袭了这一制度又有新发展,根据汉朝的爵位制,侯爵是最高的一级,被称为彻侯,后来为避讳汉武帝刘彻的讳改“彻侯”为“列侯”,列侯又分为亭侯、乡侯和县侯三等,也就是说,对刘氏之外的人而言,爵位到了县侯这一级也就封顶了。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董昭想通过废除本朝实行数百年的爵位制,突破“县侯”的极限,在侯爵之上再增加一个公爵,当然能享受如此殊荣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董昭自己的领导曹操。

据史书记载,曹操得知董昭的建议表示了反对,他说:“恢复五等爵制是大事,只有圣人才能完成,不是人臣可以办到的,这让我如何面对?”这说明,董昭提出此议前居然没有跟曹操通过气,董昭办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主张。对于曹操的反对,董昭解释说:“自古以来人臣辅佐君主,从来没有明公您现在这样的功业。有建立了这样功业的,就不会久处人臣之位。现在明公不愿意在这些事上有所不安,希望为保名节而不愿意承担更大责任,品德超过了伊尹、周公。然而如今的百姓更难教化,处于大臣之位,让别人在大事上猜疑自己,这确实得好好考虑一下。明公虽然品行高尚,又明以法术,可如果不在此时明确根基,不为子孙万世考虑考虑,还是没有做到位呀。所谓明确根基,是指土地和人民,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有所建树,以便保护自己。”

董昭的这番分析入情入理,而且都是大实话,完全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董昭建议曹操“明确根基”,因为这不是形式主义,是很现实的问题,是必须要做的事。对董昭这番话曹操是如何反应的史书没有再作记载,但是仅在几个月后,天子便下诏封曹操为魏公,几年后曹操又进一步晋升为魏王,这一系列的政治举动背后,如果曹操是总制片人,董昭就是总策划。

类似于劝进的事其实是挺有风险的,不要以为给领导办这种事一定会受到表扬和奖励,弄不好适得其反。袁绍手下有个叫耿苞的,为了让袁绍高兴,突然提出“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的主张,结果被大家一致认为“妖妄宜诛”,袁绍为了撇清自己,“乃杀苞以自解”。就在几年前的建安九年,曹操攻占邺县,兼任冀州牧,这时“有人”建议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因为在古代九州里冀州面积最大,曹操现在担任冀州牧,那样以来势力范围更大,更容易为天下信服,但是包括荀彧在内的一部分人明确表示反对,孔融还端出了个王畿制与九州制抗衡,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

据史书记载,董昭为恢复五等爵制专门秘访了荀彧,但是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认为曹操兴义兵的目的是匡扶朝政,怀持的是一颗对汉朝的忠贞之心,故尔董昭等的人提议不合适。说起来,荀彧的这些话没有什么不正确,也没有对曹操的不敬,相反还处处为曹操着想。但是,荀彧的话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的反应只有四个字:“心不能平。”

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事。以荀彧的聪明,曹操心里想什么应该不难猜,也许荀彧在装傻,一如当年反对九州制一样,再一次在政治上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但是,还有一种情况也并非绝不可能,那就是荀彧真的没有认真揣摸曹操的心理,上次在九州制问题上曹操做了妥协,荀彧会不会天真地认为曹操这次也会虚心纳谏?但是,曹操很快以实际行动做出了相反的回答。

在曹操周围的这些人里,董昭是最能揣摸曹操心思的一位,与士家大族出身的荀彧等人不同,董昭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教条,他更务实,他揣摸曹操并主动迎合曹操的行为不能简单归为逢迎拍马,他也是有政治理想的人,有谁能说拥戴曹操走上王者之路、进而实现改朝换代不是当时一部分人的政治理想呢?

职场启示录:

领导的心思不好猜,猜不好就容易出事。袁绍手下有个叫朱汉的就犯过这方面错误,那时袁绍刚夺了韩馥的冀州,给韩馥挂个杂牌将军的名号闲待着,朱汉这家伙认为自己猜出了袁绍的心思,主动向韩馥发难,既报了以往与老领导韩馥结下的私怨,又取悦了新领导。但袁绍未必有这个意思,朱汉把事儿做得又挺过分,为了平息众怒、安抚韩馥,袁绍下令把朱汉杀了。

朱汉的悲剧说明乱猜领导的心思下场会很可悲。但是,不认真揣摸好领导的心思更可悲。领导的意志就是下属的目标,一个团体要想形成战斗力,必须团结在领导的周围,不管他刚愎如袁绍、英明如曹操还是残虐如董卓,既然他是这个团体的领头人和决策人,就要按照他的意志行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否则就会乱套。可是,领导心里想的事往往不会明讲,得靠你去猜、去悟,猜对了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猜错了出力不讨好。所以,猜领导的心思是当下属的一门必修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连载3-4:别管领导的家务事

曹操、袁绍有一个共同遗憾,就是没有把家务事处理好,在他们确立接班人这个问题上都犯了程度不同的错误,也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袁绍的代价是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袁氏集团弄得分崩离析,死后也不得安宁,曹操付出的代价是在曹魏政权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内伤,并间接导致政权很快被异姓取代。可是,到了其后的孙权,一点都没有汲取教训,在这个问题上仍然犯了致命的错误,涉及范围更广,株连的人更多。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门太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